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道工程难点段、特殊地段施工的方案和措施

管道工程难点段、特殊地段施工的方案和措施

管道工程难点段、特殊地段施工的方案和措施根据招标文件、基础设计总说明及我单位前期现场沿线踏勘情况,按照当地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气象水文、道路交通等资料,针对本标段我们对施工难度较大的工序和地段,编制了水田水网地段、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管线交叉并行段等特殊地段相应的技术措施,现将其施工要点说明如下:1水田、水网等地段施工措施1.1施工便道、便桥的修筑、加固方法1)便桥加固对施工作业不连续,承重力不足的桥梁,大型设备不能通过,可采用桥上桥技术对桥面进行加固,经加固后,原有桥面不再受力,负荷全部经工字钢排和钢管排作用于桥墩。

小桥加固示意图2)便道修筑a)施工便道在作业带开拓之后修筑,或与作业带开拓同时施工。

b)对于粘土质的地段,其渗透率很差,因而土层也很密实,可以采用推土机推扫平整后,机械压实。

c)对于承载能力差的地段修筑复合便道。

3)施工便道通过沟渠水网地段沟渠纵横,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便道的连续性。

根据沟渠、河流的宽度和深度,确定不同的过河方法。

a)搭设便桥当河面宽度在5~10m时,可采用φ426钢管,上铺8~10mm钢板及防滑筋,做成板桥,板桥直接搭在河两岸。

板桥高出地面部分,用砂袋垫成坡道,或者将岸边下挖,使桥板与地面等高。

b)预埋过水涵管修筑便道前预埋过水涵管,涵管的大小可根据现场沟渠水量大小确定。

4)与公路连接处修筑施工便道施工便道与公路连接处,采用土袋或其它材料进行铺垫,保证便道与公路平缓过渡不至于损坏公路和路肩。

当路边设有排水沟时,事先预埋过水涵管。

已有道路1.2运布管1)运布管方式对于水田水网段可采用管车运管、履带式吊管设备布管、爬犁、漂管沉降等方式进行运布管作业。

2)爬犁运布管在遇到水田水网段淤泥较厚较多时,若水田水网距离较短,也可将地表泥层挖除,式拖拉机拉运爬犁运布管,现场爬犁的制作可根据现场情况制作成旱船等多种形式。

在运用此法施工前首先要观察好地表泥层的均匀程度,避免因局部较干涸地的影响使拖运受阻。

3)单斗挖掘机和推土机配合运布管若水田水网段管道敷设距离较长时,以上两种布管方式便不能满足管道运布要求,在水田水网段地基承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利用履带式挖掘机与推土机互相配合,利用其灵活性可解决此问题。

4)长期浸泡地段的运布管a)作业带加固后运布管对管道施工作业带内的地质松软,不能承受大负荷重量多次碾压,陷车、误工现象经常发生,现场施工时可采用作业带两侧开挖边沟、用水泵排水、晾晒、增加新的干土回填,特殊地段再铺垫一层钢管排(钢板)方法,以加强承载能力。

为了保证大型设备在该段正常工作,在施工作业带设备行驶区用横铺钢管排进行铺设,交替使用考虑;钢管排规格9m×1.5m,使用φ114×10钢管制作。

作业带排水沟与钢管排布置示意图b)作业管沟内漂管施工漂管施工是在以上方法都无法实现的水网段进行的可减少设备、人力使用的一种要点是漂管施工时将预制好的管段利用管沟内水位呈漂浮状态,利用人力或卷扬机等设备将管道拖运至指定位置,再通过清除管沟内水量或压重等方式将管道埋设至要求位置。

漂管施工所需条件简单,且能有效节约工期、减少占地面积。

c)对管道布管位置,可采用下述几种方法进行处理:为了减少设备多次进场,便于软地基布管施工和管线组对、焊接,可采用多组、多层方木(规格300mm×300mm×1500mm)垒筑,上铺土袋或胶皮对管材防腐层进行保护。

方木支墩布置示意图在布管位置铺垫钢板(1.5m×8m)或者垫木排垫,在钢板或木排垫上铺土袋,木排垫均采用φ160圆木制作,木排垫尺寸为3m×2.5m。

管道焊接时支撑倒链架及焊机的木排垫尺寸为2m×1.5m,形式见下图。

1.3管道焊接焊接方法依据焊接工艺评定而定。

焊接设备装在专用爬犁上,用履带设备拖着沿施工作业带进行施焊。

其它施工措施与一般线路段相同。

1.4补口补伤措施与线路其它部分相同。

1.5管沟开挖针对水网地段地下水位较高,受压或在开挖过程中基底土壤结构易发生破坏,土质变软,泥泞不堪,使天然地基承载能力大为降低,管沟成型困难,尤其管沟塌方、积水现象极为严重,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

1)直接采用机械开挖对一般地势平坦、土壤岩性能连续施工的地段。

管沟开挖深度、底宽、边坡坡度应符合设计和标准要求,管沟开挖滞后于管道组焊工序,二者相距一般保持在1.5km ,应与组焊、下沟、回填等工序紧密结合。

2) 降排水后再采用机械开挖对地下水位较高或施工不连续的地段。

管沟开挖采用履带式挖掘机,在开挖管沟前应做开挖实验,确定放坡系数,同时应考虑施工机具的侧压震动、沟下施工人员安全操作空间、管沟暴露时间等,并与组焊、下沟工序紧密结合,以防止发生塌方事故。

另外为防止管线下沟时淤泥淤于管底,沟壁可采用打木桩护壁支撑,在管沟开挖过程中应采取强制排水或井点降水的措施。

①强制排水管沟完成一段(现场试验确定长度)后,在沟底的一侧挖排水沟,每隔30-50m 左右挖一集水坑,用潜水泵连续排水,直至管线下沟、稳管或回填,确保管线稳定后,方可停止抽排水。

如下图所示,φ160圆木挡水坝管沟开挖—强制排水法示意图②井点降水沿管沟每隔15—20m设一处井点降水,将水位降至低于管沟沟底以下。

如下图所示。

管沟开挖—井点降水法示意图3)采用湿地挖掘机开挖对难于成沟、连续水网地段及河流穿越处等设备无法进入地段。

开挖管沟时,应先打钢板桩护壁,然后开挖,排桩距3m,湿地挖掘机振动吊锤打桩的施工方法。

①钢板桩矫正钢板桩在打入前应将桩尖处的凹槽底口封闭,以免泥土挤入,锁口涂上油脂。

钢板桩在打设之前需进行整修矫正。

矫正要在平台上进行,对弯曲变形的钢板桩可用油压千斤顶或火烘校正等方法进行矫正。

②钢板桩打设先用吊车将钢板桩吊至插桩点处进行插桩,插桩时锁口要对准,每插入一块即套上桩帽并轻轻加以锤击。

打桩采用挖掘机配振动锤进行打桩,在打桩过程中,为保证钢板桩的垂直度,用两台经纬仪在两个方向加以控制。

为防止锁口中心线平面位移,可在打桩进行方向的钢板桩锁口处设卡板,阻止板桩位移。

打桩时,开始打设的第一、二块钢板桩的打入位置和方向要确保精度,它可以起样板导向作用,一般每打入1m应测量一次。

③在进行钢板桩的插打时,当钢板桩的垂直度较好,一次将桩打到要求深度,当垂直度较差时,要分两次进行施打,即先将所有的桩打入约一半深度后,再第二次打到要求的深度。

易塌方地带拉森钢板桩施工示意图④钢板桩打入深度依地质条件以及设计管底深而定,但一般要超过管底深度2-5m 。

钢板桩横撑应在管沟开挖约1m 后再支上。

⑤拔桩时要先震动1~2分钟,再慢慢启动卷扬机拔桩。

在有松动后再边震边拔,防止蛮干。

1.6管道下沟1) 一般地段专用吊具(吊蓝或吊带)加吊管机分段整体下沟a ) 对于经过地基耐力比较好且经过晾晒的地段,可采用分段专用吊具(吊蓝或吊带)加吊管机整体下沟,为防止吊管设备下陷,可在其下部铺设管排,增大受力面积,每组吊装设备不少于4台。

b )管道在下沟前,对管沟开挖深度进行检查,确保管道埋深符合设计要求,并将管道两端用临时盲板满焊封堵,管线下沟后为防止管线漂浮应及时回填。

支撑制作示意图钢板桩连接示意图净水的方式保证管道埋深。

2)水冲沉管下沟法对现场地形复杂,设备无法靠近,管沟不能成型的地段。

如果采用以上方法仍不能保证管沟深度,根据现场长期浸泡的情况,可采用这种方法,即将下沟管段牵引就位,人工操作4—6个高压水枪,从管端两侧下部冲刷淤泥,利用管段的自重,逐步沉管下沟至设计标高,在沉管过程中,采用大排量泥浆泵将多余泥浆抽出。

采用该施工方法进行施工,现场出淤量较大,为避免超占施工作业带,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1.7特殊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1)防突水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前准确收集可受施工影响的水力资源及资料。

施工有可能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自然流向,降低或抬高自然水位,造成局部地区水涌、突水事故和地表水流事故。

破坏水力资源和水利设施,危及相邻方的利益。

施工中尽可能不去改变水力资源的自然流向。

采取正确的引流措施,避免造成漏水和突水事故。

施工中关键的工序设置专人监护,随时监控施工作业,增加安全防线。

一旦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作业区域附近的乡村,及时撤离人员及财产到安全地带。

2) 防垮塌、崩塌安全技术措施施工中做好排水、防护和加固工程、支顶工程、拦截工程、遮挡工程,沉降位移和地陷的防护。

做好地质分析和施工荷载分析,严禁大面积爆破和深孔爆破作业。

做好水工护坡和水力资源的排水、截水、引水等水工作业。

2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施工管理措施2.1 进入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施工前应召开全体会议,宣传、学习相关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保护知识及有关规章、制度,要求现场施工人员服从相关保护区内的有关管理规章、制度。

管道在该段施工根据现场情况尽量采用沟下组焊,减少作业带宽度,平整作业带时要尽可能少破坏地表原貌,保护好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环境。

2.2 在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施工时,将堆管场尽量设置在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两端,利用作业带进行管材配送,减少对保护区的破坏。

2.3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布管,为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尽量采用拖拉机牵引自制运管车进行布管。

2.4管道在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安装时,主要采用沟下组对焊接方式进行,采用小2.5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施工时严禁吸烟,并在焊接等明火使用部位配备灭火器,防止火灾发生。

2.6 在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施工时设置HSE专项人员,负责管道在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施工期间的安全、环保等工作,撤场前安排专人清扫、排查施工中产生的垃圾,严禁丢弃施工废弃物。

2.7 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在地貌恢复施工中严格按照保护区内有关要求进行施工,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环境影响。

2.8 在文物保护区进行土石方作业施工时不得超宽、超深,对于因正常施工挖出的文物或疑似文物要立即停止施工作业并保护好现场并立刻报告给业主或政府有关文物管理部门。

3 管线经过经济作物区措施经济作物区地段我们将通过沟下焊接方式来缩小林地占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将管沟开挖出的土用车就近倒运,尽量压缩施工作业带。

4与老管道(线缆)交叉并行段施工措施1) 施工前应及时通知监理、业主及交叉并行管道(线缆)主管部门,并接受交叉并行管道(线缆)主管单位相关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根据现场交底情况标注白灰线。

施工前还应用地下管道(线缆)检测仪器进行复测确认。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相关施工方案,并上报监理、业主及交叉并行管道(线缆)主管部门,待审批通过后方可施工。

3)大型设备尽量避开地下管道(线缆)通行,必须通过时应采取铺垫钢板的措施,防止设备通行造成破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