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组织部长在“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2010年11月22日)同志们: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更加振奋的精神,圆满、精彩收官“十一五”目标任务、精心谋划“十二五”开局的重要时刻,经省委研究决定,今天,我们在宜春市召开全省“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动员大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苏荣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交流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的经验做法,对在全省开展“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进行动员部署,进一步推动我省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题,结合实际,创新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干部下基层实践活动,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8月6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对永丰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组织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开展“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活动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在随后赴我省调研期间,对井冈山市开展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给予充分肯定。
省委、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迅速作出在全省推广永丰县、井冈山市做法的安排部署。
省委苏荣书记高度重视,在最近一段时间,连续三次作出重要批示并深入宜春樟树市、高安市调研,充分肯定各地开展干部下基层的做法,就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干部下基层,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提出明确要求。
苏书记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是创先争优活动的主体,广大群众是创先争优活动的工作对象。
活动的载体和平台是实践,离开了实践,一切无从谈起。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目的是带领群众致富,实现小康目标。
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把人民群众得实惠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身子沉下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让创先争优的成果惠及广大百姓,经得起实践检验。
苏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全省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在实际工作中抓好贯彻落实。
刚才,我们观看了宜春市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专题片。
宜春市、吉安市、青云谱区、兴国县分别作了大会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
他们的做法可学可用,很实在,在全省具有普遍推广价值。
从大家的发言和我们平时掌握的情况看,前一段各地各单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的实践,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组织领导有力。
各市、县(市、区)党委把干部下基层作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抓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办法,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宜春市成立了“万名干部下基层,维护安全稳定集中行动月”活动领导小组,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带头深入基层走访,多次召开推进会、调度会、派出督查组,确保了活动有效开展。
古安市认真总结推广永丰县、井冈山市做法,组织近11万名党员干部、近3千个工作组深入基层。
九江市实行“领导挂点”和“干部蹲村”工作制度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有关部门具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突出实践特色,紧扣中心任务开展活动。
各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干部下基层与推动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实践特色鲜明。
抚州市以构建“民意连心链、民难服务链、民安和谐链”为主要内容的“民生三链”活动推动干部下基层,努力实现“赶超发展、提速进位、争创一流”。
鹰潭市开展“进百村、联千户、访万民”活动,发动1.2万多名机关干部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工业园,助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萍乡市深化“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争做群众贴心人”活动,有力推进了农村改革发展、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景德镇市以建“民情档案”为载体,开展“访民情、解民忧、助民富”活动,在服务基层群众中助民增收。
三是兴办了一批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
各地在干部下基层活动中,着力为民解忧,集中力量兴办了一批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让群众感受到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上饶市在开展“十万党员联户帮困活动”中,为3200名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或就业信息,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各类突出问题6326个。
赣州市组织开展“十万干部访民情、千方百计解民忧、全力以赴保民安”活动,为民办好事实事8万多件,调解矛盾纠纷1.8万余件,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新余市以办好民生70件实事为抓手,组织干部下基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信任感和幸福感。
四是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
在活动中,各地下基层的干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转变工作作风。
南昌市开展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百日行动,党员干部通过下基层,体察百姓的困难和需求,达到了增强党性修养,改进作风,锤炼意志的目的。
南昌市青云谱区在“民情夜访”活动中,变群众上访为党员干部下访,促进了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
兴国县开展“千名干部进万家交朋友”活动,全县6500多名党员干部与1.1万余名群众结对子,形成长期的紧密联系,结下深厚友谊。
在充分肯定前一段我省各地在创先争优中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所取得的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活动推进不平衡,有的地方领导力量、组织力量还不到位;少数地方存在形式主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够,服务群众的意识还不强;与中心工作结合不紧密,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一些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引发的群众诉求和群体性纠纷还时有发生,一些长期的积案还没得到妥善解决,等等。
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研究、深入查找根源,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苏荣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在全省扎实开展“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在创先争优中开展“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认真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要求,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立场,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群众工作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的经常性工作中去。
在全省开展“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是省委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要求、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践行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又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具体行动;既是培养锻炼干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方法,又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
在创先争优中开展好“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对于充分发挥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巩固发展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好形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好这项活动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确保这项活动有声势、有力度、有成效,让创先争优的成果惠及广大百姓,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不断把江西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扎实推进“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开展“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排忧解难促和谐”为主题,以密切联系群众为核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帮民富、促和谐,把我省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推向深入,真正成为群众、社会满意工程。
广大党员干部在“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中创先争优,要切实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稳定在一线加固、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重点要抓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要宣讲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要走千家进万户,面对面地宣讲全会精神,采取释疑解惑、重点讲解等有效方法,使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家喻户晓,振奋群众的精神,激发群众的热情,坚定广大党员干部加快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坚定广大群众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为实现“十二五”顺利开局,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富民兴赣宏伟事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是要深入调查了解民情民意。
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要一户一户走访,亲身听取群众的呼声,认真记好“民情日记”、“民情档案”,把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急、所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对策和办法。
三是要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认真抓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惠及民生政策的落实。
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针对基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真心实意帮助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尤其要在满足群众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上下真功夫、下大力气,特别是今年遭受洪涝灾害的地区,要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安全过冬。
要带领群众致富,特别是要帮助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解决实际困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群众得实惠。
四是要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要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以及社会矛盾、治安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和单位,细致排查矛盾纠纷和各类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安全事故和事故隐患、产权纠纷、农村土地征用、城市动拆迁、农村宗族矛盾、社会治安等七个方面的问题,要重点排查、重点防范、重点化解,同时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老百姓的家门口,确保全省社会和谐稳定,使“十二五”良好开局有一个好的环境。
五是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要注重抓基层、打基础,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干部下基层的重要任务,督促落实农村“一定三有”和街道社区“三有一化”,在农村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加大力度对班子软弱涣散村、矛盾纠纷突出村、村务管理薄弱村这“三类村”的整改工作,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