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16
(3)专业能力
▪ 即教师在育人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教学能 力的总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一般能 力(智力)和特殊能力两方面。教师在智 力上应达到一般水平,它是维持教师正常 教学思维流畅性的基本保障。教师特殊能 力包括与教学实践直接相关的特殊能力, 如学科教学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班级管理能力等等。学科教学能力主 要包括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教育活动实施 能力、教育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和教育 评价能力四种能力。
14
(2)专业知识
▪ 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知 识和实践性知识三个主要成分。具备比较 渊博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 础。教育教学的科学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 知识、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 心理学知识和课程论知识等。
15
▪ 教育理论对教师具有非常重要启迪和启示 作用,没有教育科学理论指导的教师是一 个盲目和短见的实际工作者。实践性知识 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来源,它包括教学 技术规则、教学经验、教学情境知识、教 学决策判断能力的知识和实践化的学问知 识。另外,新课程强调课程结构应当体现 出课程的综合性,并且倡导新型的课程形 态——综合实践活动,这势必要求教师必 须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
▪ 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要求教师在知识价值的 理解上,超越学科的局限,去深切体悟知 识的生活价值及其对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 意义。
▪ 要做到以上几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持续 的探索意识和学术敏感力,并在研究方法 和研究能力上有所积累。所有这一切,都 可归结为教师学术视野和学术能力的提升。
10
二、教师专业成长的特征和内容
8
附二:对科学人文功能的认识
▪ 一位科学教师的学术视野不仅仅指科 学本位的学术知识,还包含了对科学 人文教育的认识,应当从更高的层面 上来理解科学课程。
▪ 在宽广的人文背景中学习科学(为什 么要把“自然科学”改名为“科 学”?)
9
▪ 课程内容现代化要求教师贴近本学科的学 术前沿,对计算机等新的工具性学科有足 够理解。
(一)教育观念上的挑战 1、教育目标观: 只重视双基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教师角色观:六种身份 合作者、引导者、课程建构者 促进者、研究者、终身学习者
3
3、课程观
▪ 对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认识 ▪ 课程参与意识的确立 ▪ 逐步由国家课程的执行者转化为学校
课程的研制者与开发者
4、教学观 :四个转变
1
▪ 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 (一)教育观念的挑战 ▪ (二)专业能力的挑战
▪ 二、教师专业成长的特征和内容 ▪ 三、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 (一)什么是校本教研 ▪ (二)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与行为方式
2
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
▪ 重传授到重发展、重教师教到重学生 学、重结果到重过程、统一规格式教 学到差异性教学
4
5、教材观(以科学教材为例)
▪ 科学教材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指导、发展学生 能力的工具、开拓学生视野的窗口、联系生 活和经验的桥梁;
▪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资源 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材不应是束缚老师的 枷锁、而应是教师发展的基石。
▪ 新课程站在中华民族复兴和素质教育的高 度,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一核心理念,这是课程改革的最高指导 思想。
▪ 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新课程在课程观、知 识观、教学观、学生观等方面确立了一系 列全新的理念。教师应当深刻领会,实践 反思,摒弃传统观念中与新课程精神不相 符的东西,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重新 构建自己的专业理念体系。
▪ 主要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 三个方面的内容。
▪ “专业态度”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所 持有的基本态度;
▪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所持有 的理想和信念;
▪ “专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 理人际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职业操 守。
▪ 专业理念是教师专业发展之魂,是支撑教 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3
▪ 教师的专业情感态度,是指教师在不断深入理解 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的过程中,形成的奋斗 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
11
(二)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
▪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 要取向,是教师教育实践中关注的一 个主要问题。
▪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
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2
(1)专业理念
6
(二)专业能力上的挑战
1、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新技能
▪ 课程参与的能力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2、教师必须具备宽广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专业素养
▪ 这在综合科学课程的要求上尤为突出。科学这一综合课 程横跨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乃至航空航天、 环境保护等众多专业领域。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强的专 业适应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 (一)教师专业成长的特征
▪ 教师专业的成长是教师个体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专业成长包括专业知 识结构、专业工作水平和专业情感态度三方面的 发展。
▪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包括专业课程知识,专业 教学论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学知识。
▪ 教师的专业工作水平,指课程开发与设计、教学 实施与管理、教学研究与专业创新水平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评价观
▪ 传统的评价观只重视考试、分数、升学率, 造成对学生的片面评价,导致学生的片面 发展。
▪ 新的评价观认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为目标,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 多样化评价相结合,以实现从量到质,从 知识、技能到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的 全方位的评价,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 性,更好地发挥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的功能。
3、教师还必须提升学术水平、拓宽学术视野
7
附一: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 关键不在形式而在体现探究的本质特征 ▪ 用案例让学生感受和领悟是非常重要的 ▪ 1、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做中学”原则、社会性原则、 意义建构原则、开放性原则 ▪ 2、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的关键:创设情境 (1)始于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环境 (2)隐藏着可被学生发现的问题 (3)情境本身的可探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