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min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 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 cmC.学生书桌高度大约1.2 m D.一张试卷厚度大约1 mm2.笛子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民族乐器。
它的发声原理是 ( ) A.空气柱振动 B.嘴唇振动C.手指振动 D.笛子外壳振动3.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 A.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 B.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C.用超声波清洗钟表 D.用超声波美白牙齿4.“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闻声而知人,这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 ( ) A.振幅 B.响度 C.音色 D.音调5.图1中表示非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 ℃~20 ℃是人体感觉比较适宜的环境温度B.家庭使用的寒暑表测量范围是-30 ℃~100 ℃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8 ℃D.常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7.如图2所示装置是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的,用该装置进行小孔成像实验时,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正方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烛焰的正立像B.烛焰的倒立像C.正方形光斑D.圆形光斑图28.下列事例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在岸边,看到河水“变浅”了B.阳光下,树在地面上会形成“影子”C.雨过天晴后,天空出现彩虹D.人站在湖边,能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9.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引发森林火灾,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下雨使得瓶中进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 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B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C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D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10.在“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李明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这时应该 ( ) A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 .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 .向右移动游码注意:第11~13题中,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1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 )A .春天到了,积雪融化B .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 .初冬的早晨,河面结冰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12.如图3,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相伴而飞。
空间站内宇航员透过舷窗看到飞船纹丝不动,而地球在缓缓转动。
宇航员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舷窗B .地球C .空间站 D.飞船 13. 如图4,把一个物体放在竖立的平面镜前,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镜面越大,像就越大B.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离平面镜也越近,且像和物相对于平面镜移动的速度相同C.物体越大,像也越大D.平面镜倾斜一些放置,像和物的距离一定变大二、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每图3分,共26分)14.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粉笔的质量_________,粉笔的密度_________。
15.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_________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_________色。
16.如图5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质量的水,用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其中音调高的是_________瓶;若用嘴贴着瓶口向瓶内吹气,也会发出声音,此时的发声体是________。
17.在将水加热至沸腾时,用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如果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则测量值将_________;如果将温度计从水中取出后再读数,则测量值将_________。
18.如果要“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应做_________次实验;实验中控制的不变的量是液面的面积和_________。
19.如图6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另一端会听到声音,这个图3图4声音是由刻度尺的 产生的;不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改用不同的力拨动,所发出声音的 将发生变化。
20.火山爆发、海啸产生时会产生 波,倒车雷达利用了 波。
21.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雪糕在冒“白气”,实际上“白气”是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根据你的观察,雪糕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图7中的 图(选填“甲”或“乙”)。
2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 现象;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23.物体在凸透镜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在向焦点移动过程中,像将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物像间距离将 。
24.一束光斜射向玻璃表面,如图8所示。
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5.a(平行于主光轴)、b (射向光心)、c 三条入射光线射向凸透镜,如图9所示。
请画出这三条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三、计算题(26题6分,27题7分,28题7分,共20分)26.春节,小明看到远处的烟花散开2 s 后听到爆炸的声音,已知声速v =340 m/s 。
求:烟花爆炸点距小明多远?图7 图9图827.一捆铜线,质量是89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0.0025 m2,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3。
求:这捆铜线的长度是多少?28.一个瓶子最多能装500g的水,水的密度是1.0×103k g/m3。
试求:(1)这瓶水的体积是多少?(2)若用这个瓶子装酒精,最多能装质量是多少的酒精?(ρ酒精=0.8×103kg/m3)四、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29.刚出锅的汤很烫,我们用嘴对着汤吹气,汤很快就凉了。
这是为什么?30.杯壁很薄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装有多半杯水,将一只钢尺竖直插入水中,钢尺水下部分看起来比水上部分宽。
如图10(甲)所示,请解释这个现象。
[注:如果需要,可在俯视图10(乙图)上画示意图,以辅助说明。
O 为圆心]五、综合题(本题共四小题,共22分)31. (5分)某同学利用如图11甲器材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图10 甲 乙(1)图11乙的a 、b 两图中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_________(2)实验中,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 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1丙所示,此时温度为___ __℃, (3)根据上表中的数据,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根据图象,得出的结论是:__ ____ __ __ __ __ __ 。
32.(6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
(1)仅从有利于实验的角度出发,该实验需要的环境亮度是________(填“亮”或“暗”) 一些为好。
(2)将E 蜡烛点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需要做若干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后几次实验必须改变的量是______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8890929497989898图12(4)选用两支等大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的“物”是__________。
(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A.不含烛焰的E蜡烛B.E蜡烛的烛焰C.E蜡烛和烛焰的整体D.未点燃的F蜡烛33.(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小红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2)小红同学总结的三个实验结论如下表,其中正确的是 ( )A.实验1 B.实验2 C.实验3 D.实验2和实验3(3)在实验中,若用一张不透明的纸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也只剩下一半 B.仍能成像,只是变暗一些C.不可能成像 D.仍能成像,只是像上有暗斑(4)如图13所示,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图________,此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
34.(6分)在“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中:(1)小明采用如下步骤进行实验:①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如图14甲所示,则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cm3;②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25g;③将量筒中的液体全部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4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___________g。
(2)烧杯中液体的质量是_________ g,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
(3) 用该实验方案得到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__________。
实验序号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υ实虚大小正倒1 u>2f实像缩小倒立f<υ<2f2 f<u<2f实像缩小正立υ>2f3 u<f虚像放大倒立f>υ>2f图13(4) 若要减小由于实验方案不合理而带来的误差,(1)中实验顺序应该调整为______。
2013年12月初二测试物理试卷答案一、1.B 2.A 3.A 4.C 5.D 6.D 7.B 8.B 9.A 10.D 11. BCD 12.AC 13. BC二、14.变小;不变 15.白;黑 16.甲;瓶内的空气 17.偏大;偏小 18.三;与液体接触的空气流速 19.振动 响度 20. 次声 超声 21.液化 乙 22.色散 绿 23.远离 先变小后变大 24.如图(两条光线实线、箭头1分;反射光线角度1分;折射光线靠近法线1分)25. 如图(三条折射光线各1分)三、 26.已知:t=2s ,v =340 m/s 1分 求:s 1分解:由t sv =有 1分s=vt =340 m/s ×2 s=680m 2分 答:烟花爆炸点距小明680m 。
1分 27.28.已知:m 水=500g ,ρ水=1.0×103kg/m 3=1.0g/cm 3,ρ酒精=0.8×103kg/m 3=0.8g/cm 3求:(1)V 水, m 酒精 1分解: 由v m=ρ 1分得33500/g 0.1g 500m V cm cm===水水水ρ 2分 3m 500V V ==水酒精 1分g cm cm 400500/g 8.0V m 33=⨯==酒精酒精酒精ρ 1分答:(1)这瓶水的体积是500m 3,(2)若用这个瓶子装酒精,最多能装400g 的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