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研究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沉闷的课堂形式,同时也深深影响着学生思维模式。
对于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来说,复杂的网络环境让爱国主义教育面临不小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爱国主义的教育材料。
本文就如何利用网络这把双刃剑开展小学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做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育;思想政治;爱国主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全面进入了小学生的生活,在学校有机房可以上网浏览网页,在家里也可以随时接触到网络,这对于他们开阔眼界,了解国内外大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有好处的。
但是互联网也逐渐体现了它消极的一面:一方面网络游戏占据了小学生的课余时间,有的甚至会迷恋网游,另一方面互联网上消极错误的信息也会影响小学生的判断力。
对于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来说,网络的消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信息的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对小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
一、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指的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重视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生尚处在对世界的探究的年纪,情感往往与具体的任何事联系在一起,因此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要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悠久历史,了解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和面临的挑战,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帮助他们正视历史,激励他们奋发图强,刻苦学习。
二、网络环境下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问题
网路是开放的传播媒介,自从进入小学生的生活以来,它给小学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挑战。
首先,网络占据了小学生吸收信息媒介的绝大份额,而它所宣传的信息看似客观公正,新奇诱人,但是有的歪曲事实的信息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判断力,一些国外网站宣传错误的信息和观念,那些新奇古怪的理论对于长期处在“应试”和“正面”环境中的小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面对更具选择性和趣味性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互联网不同于其他传播媒介,它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教师不能像控制课堂一样控制学生接触网络的信息。
现在的小学生一般都会上网,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很容易听信一些错误的信息,导致错误的思想,爱国主义意识也很淡薄。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当前的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中,它的负面作用很大,如何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做好学校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三、如何有效利用好网络搞好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现代科技让网络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学生每天生活在海量信息中,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点,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吸引学生关心国家大事,规范社会舆论,从小学生抓起,使民族的整体自豪感得到提升,成为摆在小学思想教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种方式:
1.利用好网络海量资源
网络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网络在给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契机。
它将大量的音频视频资料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更加直观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以前我们问到学生心目中的爱国英雄是谁时,通常得到的都是林则徐、岳飞等相似的答案;问到学生崇拜谁的时候,甚至会听到某些歌星影星的名字,而一些应该知道的,如八年抗战、火烧圆明园等历史绝大多数小学生也不知道,爱国主义的书籍也遭轻视,爱国主义教育的缺乏可想而知。
自从网络进入学生的生活之后,它把偌大的世界变为极易“涉足”的地球村,学生可以在广阔的网络天地里学习各种爱国主义相关的知识。
2.利用网络合理引导爱国主义舆论
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匿名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论坛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发他们对祖国命运的思考,通过对网上搜集信息、主题讨论、对话聊天等形式使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向深
入、细致、高效的方向发展。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讨论版上传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将一些反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影片放给学生看,如中国如何加入世贸组织、如何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情绪体验。
因此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性可以使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更大的作用和效果。
3.建立和完善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占领网上新空间
目前,我们已建立多个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如“九一八网”“中国共青网”等,粘贴有许多珍贵的照片和鲜为人知的爱国主义教育史料。
教师可以合理引导学生浏览这些网站,并将这些网站与校园局域网连接,让更多优秀教育媒体进入网络,建立和完善教育网络系统,形成立体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格局,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4.教师要探索符合网络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作为教师,要深刻了解网络环境下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学生思想的变化,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
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应该跟随网络时代的爱国主义步伐且有适当变化,不能单纯用老一套,学生势必厌烦。
应该重新构建容易被小学生接受的爱国主义内涵。
要达到这个要求,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把握网络的特性,了解网络舆论传播的特点,并结合网络技术的特性,突破原有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运用新的方法和新的思维对新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得出新的科学结论,赋予爱国主义新时代的特征。
在网络技术方面,必须及时对校园网内的有关舆论信息进行定期维护和管理,严格净化校园网络空间,对有关爱国主义的信息反复进行多次筛选,不能使不良信息危及社会稳定。
在删除有害信息的同时,要在规定时间内发表一定数量的网络有用信息,以便对网络爱国舆论进行有效的引导。
校园网络的精华对于小学生的爱国思想引导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网络这把双刃剑,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守门员。
一刀切,不允许学生接触网络是不现实的,正确的方向是主动出击,积极引导。
在引导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过滤不良信息,通过教育和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坚定他们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信念。
网络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要改变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所使用的“满腔热情”的空洞说教,但又不能采取其他方式有效引导,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吸引力的。
教师可以利用大量的材料进行有效的引导,用批判和发展的眼光来改变教学方法,适应网络时代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使爱国主义舆论从内敛的情感变成外放的理智情感,将符合网络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解文. 播爱国种育栋梁材──运城地区人民路小学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的调查报告[j]. 山西教育,1994 (12).
[2]韩新君,赵雅洁. 东风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尝试
[j].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2005 (4) .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南肖埠小学)
教育部公选高校校长均为“60后”
教育部日前公布,对公开选拔的东北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2所高校的校长,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东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6所直属高校总会计师共8个职位的拟任职人选进行公示。
据悉,此次公选的直属高校校长及总会计师均为“60后”。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拟任职人选刘益春为1962年12月生,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
西南财经大学校长拟任职人选张宗益为1964年5月生,现任重庆大学副校长。
此前,公选要求指出,校长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特别优秀的可以适当放宽,但不超过55周岁。
据悉,公示时间为2012年3月20日至3月26日。
公开选拔任用的校长和总会计师实行一年的试用期。
试用期满后,经考核胜任的,正式任职;不胜任的,免去试任职务,另行安排工作。
据了解,教育部直属的76所高等学校,其中30多所正局级高校校长由教育部直接任命,另外30多所部级高校由教育部提出校长任命意见,由中央组织部任命。
由于中国的大学校长属于行政序列的高级干部,选拔都有严格的组织程序,一旦当上大学校长,根据所服务院校的副部、正厅、副厅等不同级别,校长本人享有相应的政治和生活待遇。
在学校管理中,重点学科、科研项目等审批实
权仍在上级机关,学校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大学校长要像其他官员一样对上级负责。
实际上,我国改变高校校长选拔方式的尝试已经开始了很长时间。
据了解,从2002年起,教育部就开始在一些高校实行副校长职务公开选拔。
2010年辽宁省曾向全国公开选拔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5所省属本科高校的校长。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已明确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的大学校长能够全球公开招聘正是对纲要的贯彻、落实。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说。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郑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