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世纪美国文学

19世纪美国文学

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
一、概述
1775-1781年爆发独立战争,1776年美国发表独立 宣言,1783年建国。由于南方仍存在蓄奴制, 1861-1865爆发南北战争。以1829年为界,浪漫主 义文学分为早期和后期两阶段,即始于18世纪末, 结束于南北战争。
早期浪漫主义在独立后产生,受英法影响,以历史 传说、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为题材,以浪漫笔调写 童年美国,代表人物是欧文。后期浪漫主义开始成 熟期,以超验主义为基础,理论代表有爱默生,代 表作家有霍桑、惠特曼,另有爱伦坡、朗费罗。70 年代文学转向现实主义,以吐温为标志。
4、麦尔维尔(1819-91 ) 生于纽约富商家庭,后家境衰落,丧父,少年时出 外谋生,当过银行职员、农业工人、教师和水手, 曾在捕鲸船工作。 《白鲸》(1851):据亲身经历写成,叙述者自称 伊什梅尔。他受雇“裴廓德号”出海猎鲸,船长亚 哈计划向前次航行中毁他一条腿的白鲸莫比· 迪克复 仇,大副斯达巴克劝他放弃,但疯狂老人胁迫他服 从。
《睡谷的传说》:哈得逊河畔“睡谷”地方流传无 头骑士故事。传说独立战争时,骑兵赫塞的头被炮 弹打飞,阴魂常在夜里骑马到战场寻头。人物伊卡 伯德· 克莱恩是小学教师,贪婪、迷信、自负、懦弱, 看上富裕的荷兰人家女儿卡特琳娜。作品讽刺殖民 地陈规陋习和唯利是图。
2、库珀(1789-1851) 美国式长篇小说的开拓者,“美国的华尔特· 司各 特”。生于新泽西州勃林顿,从小喜爱自然及印第 安人传说,后来在海军服役,退役后写小说,成名 后曾任美国驻欧外交官。
革命小说《间谍》 (1821):爱国英雄传奇。 边疆小说《皮袜子故事集》:展示1740-1804年美国 开发西部历程,共五部(《杀鹿者》、《最后的莫 希干人》、《探路者》、《拓荒者》和《大草 原》)。人物纳蒂· 班波绰号“皮袜子”,是白种猎 人,他目睹西部开垦过程,最后死于印第安人之手。 航海小说《水手》:以战时英雄约翰· 琼斯船长为原 型,故事惊险曲折。
烘托渲染与对比衬托:用略带神秘色彩的自然景象 烘托环境,渲染气氛,如密林见面,夜晚刑台。对 比是成组的,如贝灵汉总督、威尔逊牧师、西宾斯 老夫人等和珠儿、牧师、罗杰· 齐灵握斯和海丝特四 个主要人物形成对比反衬。
三、惠特曼(1819-1892) 生于美国东部长岛亨廷顿区西山村一木匠家庭。 读过小学,后自谋生活,当过帮工、印刷厂学徒 和排字工、报纸编辑。
1、华盛顿· 欧文(1783-1859 ) “美国文学之父”。早年学法律,曾游历欧洲, 取得律师资格。以写作谋生并入仕,曾任驻西班 牙公使,旅居欧洲。第一部作品《纽约外史》诙 谐幽默,具有民族特色。
《见闻札记》(1820) 包括小说、散文、杂感等32篇,以幽默风趣、 富于幻想的浪漫笔调,描写英美古老风俗以及 善良、淳朴的旧式人物。 名篇《瑞普.范.温克尔》:人物是好脾气但很懒 惰的荷兰裔美国人,他和悍妻在独立战争前生 活在哈得逊河边小村。一天带狗进山打猎,遇 一穿古代荷兰服饰的矮小陌生人,他帮其驮酒 桶,一起玩九柱戏,因醉酒一睡20年,醒来时 美国已进行独立战争,物是人非。
6、艺术特色 作品故事凄婉,意境哀艳,情感幽深,风格讲究, 在美国作家中独具一格,其主要特色是: 象征手法:除“红字”外,文中的象征触处可见, 如写狱门外,“由于某种奇异的机缘,这一丛野玫 瑰得以历劫而永生 ”; “她焕发的美丽,竟把笼 尽着她的不幸和耻辱凝成一轮光环”。
心理描写:将理智与情感、教义与世俗、善与恶的 内心冲突集中、强化、夸张,尤其是挖掘阴暗、怪 诞、非理性心理。如海丝特看见齐灵渥斯采草药的 心理:“坟地会不会在他目光的感应下立刻产生邪 意,在他手指的一触之下马上生出一种从不知名的 毒草来迎接他呢?或者说,大地会不会把每一种良 木益草在他接触之后都变成毒木莠草来满足他呢? 那普照四方的明亮的太阳是不是也当真能照到他身 上呢?”(十五章)
忏悔:夜里牧师走到刑台,海丝特和珠儿恰巧经过, 他们共同站在台上,被跟踪的齐灵渥斯看到,牧师 极其恐慌 。七年后,海丝特因善行受尊重。她和牧 师在森林相见,决计让他出走英国,却因齐灵渥斯 跟随未果。后牧师讲道时终于袒露红字,随即病死。 齐灵渥斯失去报复目标,一年后死去。珠儿去欧洲, 海丝特回波士顿,死后埋在牧师身边。
4、主题 叙述“人性脆弱和人生悲哀的故事 ”,通过人物悲 剧命运,揭露17世纪殖民地的残酷现实,批判清教 主义的道德虚伪,表现对人性本质的理解与同情,在 赞美爱情时探讨“善”与“恶”哲理。 指责清教扼杀人性: “牢门从里面给一下子打开了, 最先露面的是狱吏,他腰侧挎着剑,手中握着权杖, 那副阴森可怖的模样象个暗影似的出现在日光之中。 这个角色的尊容便是清教徒法典全部冷酷无情的象 征和代表。”(第一章)
象征性 充满悲剧式神秘气氛。亚哈丧失理性,成为疯狂复 仇的象征。白鲸象征不可理解的世界和宇宙奥秘, 是智慧、美、力量、狡诈、暴虐和毁灭化身。 捕鲸 船员听人摆布无法把握命运,象征个人力量的渺小, 而大海则影指人生命运起伏不定。
5、爱伦坡(1809-1849) 侦探小说鼻祖、科幻小说先驱之一、恐怖小说大 师、象征主义先驱,唯美主义者。
诗歌《乌鸦》是成名作,写失去亲人的男子深夜与 一只乌鸦邂逅,调子阴郁而忧伤。 恐怖小说有《厄舍古屋的倒塌》、《黑猫》 、《红 死魔的面具》,情节诡异,色彩浓丽,情绪压抑。 侦探小说有《毛格街的谋杀案》《失窃的信》、 《金甲虫》,表现出非理性幻想与推理能力的矛盾。
二、霍桑(1804一1864)
生于马萨诸塞州萨勒姆镇,家庭是新英格兰一名门 望族,世代加尔文教信徒。先祖曾是马萨诸塞殖民 地政教合一机构要人。他自幼为人阴郁,耽于思考, 自比窥探的保罗;而祖先对异端的迫害又使他
渲染宗教赎罪观念:表现出清教伦理与人道主义矛 盾,如“爱总要比恨来得容易,这正是人类本性之 所在”。作品对海丝特既同情,又认为她背离了清 教道德,因而让人物一齐上刑台悔罪,牧师认罪并 死去,齐灵渥斯良心发现。创作矛盾还可从三个层 次来分析: 善恶观:善是抽象的良心发现,如齐灵渥斯死前 “良心发现”,把遗产全留给珠儿。恶混合着教义 与人道主义,写刑台如“教堂的附属建筑”,“如 同法国大革
超验主义 超验即超越经验,用直观把握世界,是一种唯心主 义哲学思潮,三十年代在美国兴起,因加尔文教革 新者与思想家爱默生等在波士顿组织“超验主义者 俱乐部”而得名 。它对神学、哲学现状不满,在吸 收康德思想的基础上,强调精神与直觉,认为人可 以超越感觉和理性直接把握真理。文学上它宣扬人 的本性、智慧和创造力,把个人意志和绝对自由作 为创作内容,对冲破宗教教条和机械论有一定作用。
3、情节梗概 波士顿“狱门”:海丝特· 白兰怀抱三个月大的私生 婴儿珠儿,胸佩红A字受审,背景是绞刑台。贝灵 汉总督和约翰· 威尔逊牧师逼她说出情人被拒绝。人 群中有忧心忡忡的丁梅斯代尔、失散两年的丈夫齐 灵渥斯。
狱中“相认”:齐灵渥斯以医生身份探监与海丝特 “相认”,打听孩子父亲仍被拒绝。为不影响名誉, 要她不说出夫妻关系。 观察与发现:丁梅斯代尔的痛苦引起齐灵渥斯注意 并跟踪。海丝特出狱后独自抚养珠儿。小珠儿渐渐 长大,总督和神甫要把她与母亲分开,但海丝特不 同意,牧师表示支持。齐灵渥斯察知隐情,趁牧师 沉睡拨开法衣,发现其胸口上有红字,决计报复。
善良慷慨的品格:“她把全部积蓄都用在了救济他 人上面,尽管那些人并不比她更为不幸,而且还时 常忘恩负义地对她横加侮辱。她时常替穷人制作粗 布衣服, 而如果她把这些时间用来发挥她的手艺, 收入原可以更多的。”(第五章) 这些描写把人物理想化,作品甚至用圣母的光环来 隐喻其高洁。
丁梅斯代尔 无形的红字,赎罪者。他“生性羞赧和敏感”, “沉默寡言与自我克制” ,“饱尝肉体上疾病的痛 苦,备受精神上某种阴险的烦恼的折磨。”他鞭打 自己,忏悔“罪孽”,个性怯懦,最后终于向公众 袒露红字,显示出性格的发展变化。
齐灵渥斯 复仇狂形象,红字的制造者,也是其对立面。他丑 陋畸形,本来是有才华的医生,因疯狂报复而导致 灵性消失。牧师死后失去报复目标,理性才逐步回 归,临终把财产给与珠儿。 珠儿 “罪恶”的产儿,“活着的红字”。她具有“狂野 和任性的过去,走向新生。
寻鲸过程中,他们捕到一些鲸鱼,并与几条捕鲸船 的网纠缠。后发现白鲸,亚哈与之交战三昼夜,用 鱼叉刺中它,白鲸被激怒,将“裴廓德号“撞沉, 所有水手中只有伊什梅尔被救起,得以讲述此故事。 作品是捕鲸百科全书、航海小说,它对当时美国东 海岸捕鲸业作了生动描写,表现了捕鲸的艰难、捕 鲸人的智慧、勇敢和老板的专横,并对人与自然冲 突作了探索。
生于波士顿一演员家庭,其父在他出生时出走,2岁 时母亲去世,被收养。后读西点军校,故意被开除。 从事写作,编报刊,在酗酒、贫困中去世。他提倡 纯艺术和纯诗,认为诗以美为目的,创造预定气氛、 给人美的享受。小说上主张单纯艺术效果和气氛, 轻视现实,具有唯美倾向。他对波德莱尔有直接影 响,推动浪漫主义转向唯美主义。
命时期恐怖党人的断头台”。对宗教惩罚与社会革 命存有人道疑虑,偏向基督教人道主义。 命运观:把不合理现状和人类悲惨命运归结为 “善”“恶”之争,与人生悲苦的教义相通。 婚姻观:谴责不合理婚姻,把爱情说成“神圣的贡 献”,但不敢肯定不合“法”感情,因而不采用有 情人终成眷属模式,突出悲剧的道德警示意味。
5、人物形象 海丝特· 白兰:反叛清教伦理,追求个人幸福,坚强 而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女性,被视为“有形的红 字”。 美丽、高贵的气质:“那年轻妇女身材颀长,体态 优美之极。她头上乌黑的浓发光彩夺目,在阳光下 可以说熠熠生辉。她的面孔不仅皮肤滋润、五官端 正、容貌秀丽,而且还有一对鲜明的眉毛和一双漆 黑的深目,十分楚楚动人。”(第一章)
有负罪感,表现出宗教情感与人道主义的矛盾。大 学毕业回乡隐居12年,最初短篇匿名发表,1837年 出第一个短篇集《重讲一遍的故事》。1842年迁康 考德居住,参与超验主义者的乌托邦公社。共有短 篇百余篇编为三集:《重讲一遍的故事》(37)、 《古屋青苔》(46)、《雪影》(52)。 题材分两大类,一是 “新英格兰传奇”,讲述200 年前新英格兰故事,关注宗教与情感;一是 “心之 寓言”,表现“人性之恶”与孤独主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