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PPT课件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PPT课件


①重吸收的NaHCO3不
是滤过的NaHCO3
Hale Waihona Puke ②尿液酸化不明显2. 磷酸盐酸化(远端肾小管)
管周cap Na+ HCO3 CL–
尿液酸化
远曲小管上皮细胞 HCO3 - + H+ CL↑ H2CO3 ↑CA H2O + CO2
肾小管腔 Na2HPO4 H+ ↓ NaH2PO4
特征:
1、泌H+排酸 2、HCO3-重吸收靠与Cl-交换 3、尿液酸化(缓冲能力有限,当肾小管液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机制
一、体内酸碱物质的主要来源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一、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
(一)酸性物质的来源(释放H+者) -量多(15molH+/日) 1、挥发性酸-可变成气体CO2(300-400L/日)
2、固定酸:只能经肾脏排出的酸性物质
1.挥发酸(volatile acid)
糖.脂肪.蛋白质
(-)体液缓冲系统
弱酸及其共轭碱构成的具有缓冲酸或碱能力的缓冲溶液
-碳酸氢盐缓冲对
-磷酸氢盐缓冲对 体液缓冲系统--血浆蛋白缓冲对 -血红蛋白缓冲对 -红细胞缓冲对-氧合血红蛋白缓冲对
1.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NaHCO3/H2CO3 HCO3-/H2CO3 KHCO3/H2CO3 H2 O + C2 O HCL + NaHCO3 NaCL + H2CO3 H+ + HCO3-
HCO3-消耗
肾脏调节
第二节
酸碱平衡测定常用检测
指标及意义
1.pH
溶液中H+浓度的负对数 动脉血pH:7.35~7.45 pH↓:失代偿性酸中毒 pH↑:失代偿性碱中毒
pH(-):① 无酸碱平衡紊乱
② 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 ③ 酸碱中毒并存相互抵消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 概念: 物理溶解在动脉血浆中的CO2分子所 产生的张力。 正常值: 5.32kPa(40mmHg)
缓冲特点: ①只缓冲固定酸和碱, 不能缓冲挥发酸 ②开放性缓冲
③缓冲能力强 ④决定血pH高低 pH=pKa+log[HCO3-]/[H2CO3] =6.1+log24/1.2 =6.1+log20/1 =7.4
2. 非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1)磷酸盐缓冲系统 [Na2HPO4]/[NaH2PO4] [K2HPO4/KH2PO4] 特点:主要在肾 Na2HPO4 + H+ 和细胞 K2HPO4 + H+ 内发挥作用
有氧氧化
CA CO2 + H2O H2CO3 H+ + HCO3
2.固定酸(fixed acid)
① H3PO4 ② H2SO4 ③ 尿酸
④ 有机酸-羟丁酸 -脂肪-乙酰乙酸 -甘油酸 -糖酵解—丙酮酸
蛋白质
-乳酸
(二)碱性物质的来源 (接受H+者谓之碱)
柠檬酸盐 食物 机酸盐 苹果酸盐 草酸盐 + H+ → 柠檬酸 苹果酸 草 酸 + K+ Na+ + HCO3-
正常值: 22-27mmol/L,平均为24mmol/L 意义: 因排除了呼吸因素,故为判断代谢 因素的指标。 SB升高:原发性升高—代谢性酸中毒
NaHCO3 蛋白质分解 NH3 + H+ NH4+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缓冲碱和固定性酸
-组成-非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缓冲挥发性酸 -血液缓冲对-作用:接受H+或释放H+→降低体液酸碱度 调节-中枢化学感受器-肺调节-改变肺通气量→调节挥发 -外周化学感受器-保碱-肾调节-调节固定酸→维持HCO3-的浓度 -排酸-特点:伴有K+变化 -细胞调节-作用:离子在细胞内外转移交换
中的Na2HCO4全部变成NaH2CO4 时缓冲能力丧失)
3. 氨的分泌
管周cap Na+ HCO3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肾小管腔 Na+ + Cl HCO3 - + H+ ↑ H2CO3
-
H+ NH3 NH4+
NH4Cl
↓ ↓
↑CA H2O + CO2 谷氨酰胺→NH3
酸碱平衡调节机制 H+
NaHCO3/H2CO3 H2CO3 肺调节
量调节血浆碳酸浓度。
1.中枢调节
主要因素:PaCO2 、[H+] 主要作用部位:化学感受器
呼吸中枢兴奋 呼吸加深加快
主要作用机制
呼吸中枢抑制 呼吸变浅变慢
二氧化碳麻醉( CO2 nacrosis ): 高浓度CO2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 的抑制作用
2.外周调节
主要因素: PaO2、 PaCO2 、[H+] 颈动脉体 主要部位:化学感受器 主动脉弓 呼吸中枢兴奋 主要机制 呼吸中枢抑制 呼吸变浅变慢 呼吸加深加快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acid-base balance and acid-base disturbance)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机制 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
NaH2PO4 KH2PO4
(2)血浆蛋白缓冲对
Pr-/HPr
特点:在细胞内和血浆 进行缓冲
(3)红细胞缓冲对
血红蛋白缓冲对:Hb-/HHb 氧合血红蛋白缓冲对:HbO2-/HHbO2 特点: ①RBC特有 ②缓冲挥发酸
H+ +HbCO2 + H2O H2CO3
HHb
HCO3-
(二)呼吸的调节 通过改变CO2的排出
(三)肾的调节
调节固定酸排出量(排酸) 维持血浆HCO3-浓度(保碱)
1.NaHCO3重吸收和H+的排泄(近端肾小管)
管周cap Na+ HCO3
-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肾小管腔 Na+ + HCO3H+ ↓ H2CO3 ↓ CO2 + H2O
HCO3 - + H+ ↑ H2CO3 ↑CA H2O + CO2
意义:
PCO2:是反映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常用 指标 PCO2 ↑:表明通气不足,CO2潴留
可见于:原发性升高—呼吸性酸中毒 继发性升高—代谢性碱中毒机体代偿
PCO2 ↓:表明通气过度, CO2呼出过多
可见于:原发性降低—呼吸性碱中毒 继发性降低—代谢性酸中毒机体代偿
3.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 概念: 在标准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 浓度。 -体温:37-38oC 标准条件- -PaCO240mmHg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1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