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金融简史》课程标准

《中国金融简史》课程标准

《中国金融简史》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况
二、专业对课程要求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就业面向要求: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培养掌握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的一般知识,掌握金融企业所需要基本方法与实践操作,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礼仪素养,能从事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从业者,同时具备考取证券经纪从业资格和金融分析师考证等的知识和能力。

本课程的设置是根据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要求设置的。

中国金融史是金融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是从先秦至当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和信用制度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一些规律。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的金融历史发展演变,包括各个时期国家的货币种类和使用情况,有关的政策、法规,货币流通中的矛盾问题,官府和民间的金融借贷活动;为学生分析判断中国当今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开阔眼界,对金融行业的发展有直观的、总体的印象,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中国金融简史》从历史角度建立对金融的认识,为学习其他金融类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对中国金融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货币和信用制度的得失。

要求学完该课程后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国当前金融现象进行解释、分析,初步具备对实际金融事例的分析和讨论的能力。

通过对中国金融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国当前金融发展模式和政策,树立作为后备金融从
业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知识目标
①了解中国古代金融以及金融思想的特点;
②掌握中国古代纸币的起源及得失分析;
③了解中国古代典当行业的经营;
④了解中国古代钱庄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
⑤掌握中国近现代银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
⑥掌握中国近现代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
⑦了解建国以来我国金融发展的经验教训
⑧掌握中国当代金融发展的趋势。

3、能力目标
①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
②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
③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撰写论文;
④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细致、严谨的思维能力;
⑤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金融市场的核心问题;
⑥具备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素养目标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③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责任观;
④理性思维: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都遵从客观规律,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独立思考使学生具备理性思维的素质,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分为八个大板块进行授课。

第一部分:古代金融;第二部分: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统治时期的金融;第三部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金融;第四部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金融;第五部分:抗日战争时期的金融;第六部分:官僚资本的极度扩张及其崩溃;第七部分:新民主主义金融;第八部分:新中国的金融。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金融市场和制度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

五、课程内容设计
1、课程整体设计
2、教学内容与作业设计
3、职业能力与实训项目
六、考核评价体系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采用过程与模块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课堂提问、实务操作、课后作业等手段,进行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考核。

期末考核采取百分制,总分值100分,60分为及格。

平时成绩占分40%,含到课率及课堂表和实训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分60%,期末考试会以闭卷笔试的形式,全面考核对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及实践应用的能力。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模式上以课堂讲授为主。

通过组织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祈、情景模拟等在内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和安排包括网络搜索和相关调研在内的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职业能力。

2、教学手段建议
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

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有关教学资料,并按照项目制订教学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

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多媒体、实训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师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向项目的组织者、活动的引导者、任务的示范者和操作的合作者转变。

(1)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辅之以一定的课外作业。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2)在讲授过程中,要区别主次,突出重点,注重基本理论特别是基础知识的教学;讲授要有一定深度,但教学内容防止过深过难;要求学生的自学与课堂讲授结合起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学与教学实验相结合,在讲授过程中,多举实例,以加深理解、增加常识、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中,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热情真挚、善于沟遁和团结合作的职业素质。

(4)通过QQ、手机、Email等形式加强与学生课后的沟通交流。

八、教学条件与资源
1、师资条件要求
担任本课程的校内主讲教师:
(1)具有金融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历。

(2)具有助教及其以上职称。

(3)具有一定的金融行业/企业的实践经历,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强。

(4)应熟练掌握金融学课程内容体系,具有较为丰富的金融学等方面的知识结构,
2、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硬件上主要使用具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或金融实训室,可以满足视频播放和演示。

软件上可以收集和积累相关农村金融的素材,能够有有关农村金融的视频资料和案例分析等。

3、教材与教学资源开发
根据本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课程的教材以及相应的教辅资料的选取应当依据本课程标准进行。

教材选取的其它标准有如下:
(1)教材应充分体现项目驱动、实践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思想,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2)教材应以设计完成的项目活动为基础,通过多媒体演示、情景模拟、情景再现、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展现教学内容。

参考教材:
1、《中国金融史》,姚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各国金融体制比较》,王爱俭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参考网站:
1、 /cn/
2、 /
3、 /
4、 /
5、 /
九、学生学习建议
1、学生学习建议
建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按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有计划的安排课外练习。

(1)上课前应预习教材和参考书中的相应章节以及补充资料,课后须复习,并按时完成所布置的作业。

(2)在自学过程中,平时多查看一些知名的金融论坛。

(3)加强金融知识的积累。

(4)课程内容非常多,须认真做好课堂学习笔记。

2、学生可持续发展建议
利用大量的图书资源及网络资源,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展职业素质,提升职业素养,为下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