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地区控制测量word版

小地区控制测量word版

城市或厂矿地区的高程控制分为二、三、四等水准测量和图根水准测量等几个等级,它是城市大比例尺测图及工程测量的高程控制,其主要技术要求如表6-6和表6-7所示。同样,应根据城市或厂矿的规模确定城市首级水准网的等级,然后再根据等级水准点测定图根点的高程。
表6-6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每km高差全中误差
等 级
平均边长/km
测角中误差/”
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二 等
9
±1
≤1/250000
≤1/120000
12
--
--
±3.5
三等
首级
4.5
±1.8
≤1/150000
≤1/70000
6
9
--
±7
加密
≤1/120000
四等
首级
2
±2.5
≤1/100000
≤1/40000
表6-5 一般地区解析图根点的个数
测图比例尺
图幅尺寸/cm
解析控制点/个
1:500
50×50
8
1:1000
50×50
12
1:2000
50×50
15
1:5000
40×40
30
注:1.表中所列点数指施测该幅图时,可利用的全部解析控制点。
2.当采用电子速测仪测图时,控制点数量可适当减少。
至于布设哪一级控制作为首级控制,主要应根据城市或厂矿的规模来确定。中小城市一般以四等网作为首级控制网。面积在15km2以下的小城镇,可用一级导线网作为首级控制。面积在0.5km2以下的测区,图根控制网可作为首级控制。厂区可布设建筑方格网。
/mm
路 线
长 度
/km
水 准
仪 的
型 号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与已知
点联测
附 合
或环线
平 地
/mm
山 地
/mm
二等
±2

铟瓦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4

三等
±6
≤50
铟瓦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12
±4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四等
±10
≤16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20±6五等源自±15-单面
往返各一次
≤1.0M
≤1/2000
≤1.5测图最大视距
±30
±20
1
±60
±40
注: 1.M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
2.隐蔽或施测困难地区导线相对闭和差可放宽,但不应大于1/1000。
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简称图根点。测定图根点位置的工作,称为图根控制测量。图根点的密度(包括高级点),取决于测图比例尺和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可参考表6-5的规定;因难地区、山区,表中规定的点数可适当增加。
≤1/700
1
2
±24
≤1/5000
注:1.表中 为测站数。
2.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不应大于规定的2倍。
表6-4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导线长度/m
相 对
闭和差
边长
测角中误差/″
DJ6测回数
方位角闭和差/″
一般
首级控制
一般
首级控制
往一次
±30

注:1.结合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2.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 为测站数。
表6-7 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仪器
类型
1km高差
中误差
/mm
附合路
线长度
/km
视线
长度
/m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
闭合差/mm
与已知
4
6
--
±9
加密
≤1/70000
一级小三角
1
±5
≤1/40000
≤1/20000
--
2
4
±15
二级小三角
0.5
±10
≤1/20000
≤1/10000
--
1
2
±30
注: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级小三角的边长可适当放大,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2倍。
表6-2 图根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6-1 控制测量概述
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测量工作须先建立控制网,然后根据控制网进行碎部测量或测设。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 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 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国家控制网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并为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提供研究资料。国家控制网是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方法,依照施测精度,按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逐级控制建立的。
点联测
附 合
或环线
平地
山地
±20
≤5
≤100
往返各一次
往各一次
±40
±12
水准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为2~3km,城市建筑区为l~2km,工业区小于1km。一个测区至少设立三个水准点。
本章主要讨论小地区(10km2以下)控制网建立的有关问题。下面将分别介绍用导线测量建立小地区平面控制网的方法和用三、四等水准测量及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建立小地区高程控制网的方法。
边长/m
测角中误差
三角形个数
DJ6测回数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方位角闭合差/″
≤1.7测图
最大视距
±20
≤13
1
±60
±40
注:1.表中 为测站数
表6-3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导线长短/km
平均长度/km
测角中误差/″
测距中误差/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相对
闭合差
DJ1
DJ2
DJ6
在城市或厂矿地区,一般就在上述国家控制点的基础上,图6-2 国家水准网
根据测区的大小、城市规划和施工测量的要求,布设不同等级的城市平面控制网,以供地形测图和施工放样使用。
按1993年《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6-1、表6-2、表6-3、表6-4所示。
表6-1 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三等
14
3
±1.8
±20
≤1/150000
6
10
±3.6
≤1/55000
四等
9
1.5
±2.5
±18
≤1/80000
4
6
±5
≤1/35000
一级
4
0.5
±5
±15
≤1/30000
2
4
±10
≤1/15000
二级
2.4
0.25
±8
±15
≤1/14000
1
3
±16
≤1/10000
三级
1.2
0.1
±12
±15
6-2导线测量
一、导线布设形式
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形,称为导线。构成导线的控制点称为导线点。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值;再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坐标增量,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图6-1 国家三角网
如图6-1所示,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二等三角网布设于一等三角锁环内,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全面基础。三、四等三角网为二等三角网的进一步加密。建立国家平面控制网,主要采用三角测量的方法。
图6-2是国家水准网布设示意图。一等水准网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骨干。二等水准网布设于一等水准环内,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全面基础。三、四等水准网为国家高程控制网的进一步加密。建立国家高程控制网,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