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放式实验教学有效途径

开放式实验教学有效途径

浅谈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摘要】实验操作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在《科学》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实验操作教学的体会。

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

二、实验操作表面上是动动手,实际上需要动脑,涉及到实验原理,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指导着实验操作。

三、重视实验操作规范化教学。

四、适当地改教师课堂演示实验为学生登台实验。

五、集思广益解决教材上实验操作繁琐,效果不理想矛盾。

六、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实验操作的效果。

在新课改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实验操作教学学生有效性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手段。

科学实验离不开实验操作,而实验操作是学生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能直接、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等。

因此实验操作教学既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因此,实验操作教学在科学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实验操作教学的体会:
一、加强自己实验操作素养的培养
现在初中《科学》的教师是由原来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教师
担任的。

由于教师对非专业知识存在缺陷,特别在实验操作技能方面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对一些非专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整体内容不够清楚,操作过程不是非常流畅,示范动作不规范且有错误,直接影响了演示实验的总体效果和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我的专业是物理的,特别惧怕显微镜的使用,很难做到两只眼睁着观察;根据显微镜的观察结果,画出生物简图的轮廓做得不到位,对笔法(线点),画面布局比较差,说明边观察边绘画能力不强;还有缺少制作临时切片的技能。

由于经费和时间的原因,上级部门很难经常开展科学教师业务培训,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资源,拜理论功底较厚基本功扎实的资深专业教师对非专业教师为师,虚心地向他们学习。

充分利用校本研修的平台,开展教研讨论。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使自己素养上一个新台阶,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

二、让学生明确实验设计的意图
学生实验操作象中药铺里的药剂员一样“照方抓药”,看一项做一步,不用思考,没有探素,学生的思路变得狭窄,实验操作变得死板机械乏力。

例如: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部分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困难重重,无法进行实验。

其原因由于“抓药式”操作,对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放在一地更束手无策。

动手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好机会和途径。

所以我们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有足够的
动手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对怕动手、不会动手的学生要个别加以指导,使他们从怕到不怕,从不会到会。

为了合理地动手操作,必须有思维指导。

在实验操作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动手能力的训练。

我们必须从实践与思维、动手与动脑的相互联系上来认识实验对培养实践能力和发展创造能力的作用,即所谓“熟能生巧”。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我设计了一系列递进的问题,由学生来思考。

导体通过电流用什么仪器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用什么仪器测量?导体的电阻用什么方法测量?很自然地引出用伏安法测电阻。

请你设计一个电路图用于伏安法测电阻?学生很快地设计出电路图。

这个电路图设计有什么缺陷?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减少误差呢?电路图应该怎样设计呢?应该采用哪种方法?如果电源是两节干电池,电压表、电流表各选什么量程?各选什么接线柱?电压表、电流表怎样接入电路呢?通过师生共同探究活动很自然地得出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图。

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困难都给予化解。

接着的实验操作应该会顺利地进行。

由此可见,实验操作表面上看是动动手,实际上需要动脑,涉及到实验原理、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指导着实验操作。

三、重视实验操作的规范化
在科学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

用示范
操作教授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以示范操作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以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影响学生。

例如,《八年级》化学基本仪器操作,我着重介绍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烧杯、托盘天平。

我先进行示范性演示,以指导学生准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并掌握操作的关键点。

这六种仪器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独立使用,其它各种仪器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独立操作。

学会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一步运用实验方法去验证和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

因此,在开始学习化学时必须掌握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

如:药品的取用原则、连接仪器装置的顺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过滤、蒸发、洗涤仪器等。

这些基本技能,既是学习的重点,又是学习的难点。

初中科学实验操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各类试卷中考查的热点,分值权重加大。

我市、区每年都举行实验操作比赛,将基本操作与学生实验柔和在一起,进行广度与深度的考查。

我校实验操作选拔赛的其中一题为:设计利用天平、烧杯、水、细线、铁块,测出铁块的密度。

要求写出实验原理、步骤,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从获得前几名学生的成绩来看分数的差异较小,就是基本操作不规范或不到位扣分的竞争。

如:天平使用好后,游码没有归零,砝码没有放回砝码盒。

不管是学生的分组实验,还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正确、合理地
实验操作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四、适当地改教师课堂演示实验为学生登台实验。

演示实验由老师在讲台上演独角戏,学生在下面“看电影”,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得到发挥,如果让学生代替老师“登台演出”一些简单实验。

例如水的密度一节中研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实验;利用铅笔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实验;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等等。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可以暴露出一些错误操作,让学生改正错误操作过程中,达到提高操作规范化的效果。

五、解决教材上实验操作繁琐、效果不理想矛盾
首先,集思广益,打破教材局限。

我在备课时,参看各种版本教材,进行各种实验比较,挑选最佳方案。

例如《八年级》探究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对小灯泡亮度影响的实验中,大部分教材都采用四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共有6种接法,其中4种为有效接法,探究起来很费时间,效果不理想。

我在教学中用三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通过实验探究与分析,学生很快地把握了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的方法,学生操作容易,实验的成功率高、效果明显。

至于四个接线柱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把它安排在作业中,用视频展示给学生,既解决四个接线柱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又可以巩固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其次,自主改良实验。

在“观察种子结构”的实验中,书本上用的材料是浸泡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籽粒。

在观察玉米籽粒的果皮和种皮时较困难,而如果采用煮熟的嫩玉米来观察,效果十分明显,果皮和种皮分离容易,胚和胚乳分离容易,实验效果明显。

另外可以用鲜豆荚替代菜豆种子便于和玉米比较。

六、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实验操作的效果
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是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借助多面体教学为学生创设观察的通道,将实验现象投影放大,能增加可见度,缩短观察时间,提高实验效果。

例如:演示实验“磁体周围有磁场”时,过去的做法是,先把六个小磁针放在桌上围成一个圆圈状,中间放一个条形磁铁,观察小磁针南、北极的方向变化。

我演示时,只有前排学生能看得清楚。

为了提高效果,我不得不将实验送到学生面前巡回展示。

白白浪费时间,采用实物投影,我将磁铁与磁针全部放在投影仪上,整个现象清晰可见,即使坐在最后面的同学也看得一清二楚。

总之,在新课改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学生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

体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采用多种方法优化实验操作,使实验操作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2] 陈正宜,《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初中生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
[2] 吴凤英,《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初中化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
[3]梁学军,《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