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讲稿
其次,从语言学角度考察,发现异化是精神错乱的病态 心理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弗洛姆认为异化是与人类历史相伴随的永恒现象。
2.异化在现代社会的表现
(1)生产领域的异化 现代工业社会生产的目的是获得最高利润,而不 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 (2)消费领域的异化 人们的消费欲望与真正需要相脱离,人们不是为 了满足自身的真实需要而消费,而被更多更新的 东西所迷惑,为了占有、为了消费而消费。 (3)人际关系领域的异化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首先,生与死的矛盾。
其次,潜能实现与生命短暂的矛盾。
最后,个体化与孤独感的矛盾。
(3)历史的矛盾性
3.人的需要
(1)关联的需要
(2)超越的需要
(3)寻根的需要
(4)认同感的需要
(5)目标与献身的需要
4.人的自由
(1)自由的界定 自由:一般意义上,指不受外在因素的约束与限制, 凡事能够自己做主。 ★弗洛姆:自由具有双重含义——积极自由,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人能够作为一个自由和独立的个体通过爱 与创造性的工作,建立与世界的广泛联系。全面发展 人的个性。 消极自由:对自然和社会强加于个人的外部障碍与束 缚的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 那些屏障的能力, 一种把他和他人联合起来的能力。
★爱的本质特性是一种给予, 而不是接受。
②爱的基本要素 首先,爱蕴含着关心, 它是爱的最突出的特征。 其次,既然爱者关心他所爱的对象, 那么他就要有责任感。 再者,尊重是爱的第三个要素, 它是防止责任蜕变为支配 和占有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最后,爱还必须包含了解这一要素。
(三)未来历史发展的设想
1.社会性格——人行动的内在动力
(1)社会性格指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绝大多数社会 成员所共同具有的性格结构。 (2)分类 ★生产型性格(完美的健康的理想性格)体验到自己 是其力量的表现者和行动者,是自主的而不受任何外在 力量所支配。 ★非生产型性格(不健康的非创造型性格)
包括四种—— ☆接受型:淹没在渴望被爱的体验中,被动接受 所需要的东西,对人很忠诚,却害怕失去。 ☆剥削型:到外界寻求想要的东西,夺人所爱, 常常带着敌意又想去操纵。 ☆囤积型:对外界的所给予的物质缺乏信心,靠 囤积和节约来建立安全感。 ☆市场型:只为了符合人们的口味,把自己当作 商品并以交换价值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三)弗洛姆人学思想的理论渊源 弗洛姆—— “站在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之间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重微观,个人, 重生理,心理的分析 马克思: 重宏观,社会, 重经济,阶级的分析
二、弗洛姆的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人性
(二)人的异化
(三)未来历史发展的设想
(一)人性
1.人性的界定
(1)人的本质就是人的存在所固有的矛盾。人是一 个多种矛盾的统一体。
(2)人的本性就是人的自我能动性。人性具有动力, 是一种不断实现自我潜能的过程。
2.论人的处境
(1)原始的生存境遇 弗洛姆认为,人是宇宙间一个奇怪的存在, 作为动物中的一个类,一方面,他超越本能、超 越其他动物、超越自然; 另一方面,作为自然存在物,人又必须服从 自然规律。
(2)人的存在的矛盾性
Erich Fromm 艾瑞克‧ 艾瑞克‧弗洛姆
精神分析学派的继承人之一 精神分析学派的继承人之一 心理学家) (心理学家)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 哲学家) (哲学家) 社会学家
Erich Fromm 艾瑞克‧ 艾瑞克‧弗洛姆
一、简要介绍艾瑞克·弗洛姆 简要介绍艾瑞克 弗洛姆
二、弗洛姆的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③爱的种类 母爱 父爱 性爱 兄弟之爱 信仰之爱 弗洛姆丰富的感情经历
3. 社会变革——建立健全社会
弗洛姆指出,判断一个社会是否是健全的标 准,是看这一社会是否有利于人的自我实现,人 的精神是否健康。他认为现在西方社会是病态的 社会,需要变革。
实现健全的人格和健全的社会的构想的社会改革 方案:
(2)逃避自由的根源
☆从人类社会形成的历史过程出发
原始社会,人安全但不自由; 现代社会,人自由但逃避自由。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
人类的全部活动取决于两种心理需求: 一是与同类的交往; 二是对自由的需求。
(3)逃避自由的途径
第一,极权主义 以受虐和施虐的共生为基础 受虐者:“这些人经常想要屈服于他人,他们对自由的鼓励无 法忍受,因之也就毫不忌惮地想除掉这个负担以期获得安全, 这个负担也就是——自己。” (弗洛姆) 施虐者:“想完全主宰别人,使别人在我的意志下完全屈 服.使自己成为真神,甚至于做到与其同乐的地步,屈辱他 们,奴役他们的最终目的无非是使他们消苫,因为控制他人 的权力越大就越使别人增加痛苦,虐待狂动力的本质便是由 完全主宰他人而得到的快感。” (弗洛姆)
局限:
1. 从人的心理活动探讨把人的本质 2. 把异化归结为一种心理体验方式
1922年他的未婚妻离开了他,同年青年时代的朋友莱奥-洛文达走到了一起。 1923年他认识了比他年长11岁的心理学家费丽塔-莱希曼 费丽塔费丽塔 莱希曼。并在1926年同她结 了婚。但这一婚姻到1928年就走到了尽头。1931年,弗洛姆得了肺结核,必 须在达佛斯的一个疗养院里进行封闭治疗。实际上,疾病本身就使弗洛姆和 费丽塔分开生活了。 1934年4月当他的身体已经恢复到能旅行时,他决定流亡到美国。到了美国后, 他同比他年长15岁的心理分析学家卡伦-霍妮 卡伦卡伦 霍妮的友谊渐渐使他们俩又多了一种 关系,这一关系从来没有导致婚姻,卡伦有非常好胜,所以他们的关系没有 完全摆脱竞争的关系。同卡伦的爱情关系一直保持到1941年,并以一场激烈 的争吵宣布结束。 和卡伦分手后,过了一段时间,弗洛姆认识了与他同岁的海尼-库尔兰德 海尼海尼 库尔兰德。 1944年,弗洛姆与这位出生在德国的报刊摄影师结婚。不久,海尼就染上了 一种奇怪的疾病,卧床不起。出于对海尼的爱,1950年他同她一起搬到墨西 哥。那里的气候据说能减轻她的疼痛。1952年6月他发现海尼死在浴室。 1953 年他和阿尼斯-弗里曼 阿尼斯阿尼斯 弗里曼(Annis Freeman)结婚。随同他去往墨西哥, 按照他们的计划,他们在库埃纳瓦卡盖了一所房子,他们俩从1956到1973年 一直住在这所房子里。
1930年,他开始临床实践,加入法兰克福社会观察 学会。 纳粹在德国执政后,弗洛姆搬到日内瓦,1934年进 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1943年离开哥伦比亚后,他帮助组建华盛顿精神病 学学校 纽约分校,1945年 William Alanson White 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和心理学协会。1950年弗洛姆 搬到墨西哥城,成为UNAM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墨西哥) 教授,直到1965年退休。这 里的医学院建立精神分析部。他担任密歇根州立大 学心理学教授从1957到1961年,1962年以后担任纽 约大学文理学院心理学客座教授。 1974年他搬到瑞士Muralto,1980年,八十岁生日前 五天死在家中。弗洛姆坚持临床实践,出版著作。
三、对弗洛姆思想的简要评析
一、简要介绍弗洛姆
(一)弗洛姆的生平 1900年3月23日,弗洛姆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市一个犹 太人家庭,为家中独子。 1918年弗洛姆进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学习两学期法 学。 1919年暑假后,弗洛姆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改学 社会学,老师有Alfred 韦伯 (马克斯·韦伯的兄 弟)、Karl Jaspers和Heinrich Rickert。 1922年从海德堡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至慕尼黑大 学专攻精神分析学。 1925年-1930年,他在柏林精神分析学会接受精神 分析训练完毕。
①经济改革方案;核心是形成工人参与和共同管
理的新的劳动境遇
②政治改革方案:核心是加强和完善民主制度 ③文化改革方案 :核心是进一步确立人道主义文
化价值观念的主导地位
三、对弗洛姆思想的简要评析
意义:
1.扩展了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2.丰富了对人学内容的研究 3.彰显了社会心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3)社会性格的功能
社会性格从心理上减少甚至消除了人性与社 会环境的冲突,使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得到了统 一,成为一个起着稳定社会作用的主要因素; 同时,能直接影响社会的经济结构,从而起 到促进或者阻碍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2.心理革命——培养健全人格
(1)发展理性的力量 (2)掌握爱的艺术 三种对爱的误解: ◇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 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 ◇人们认为爱的问题是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 题。 ◇人们认为“坠入情网”和“持久的爱”是同一 概念,没有区别。
(二)弗洛姆的主要著作 《逃避自由》 (1941)—第一版开创的著作 《为自己的人》 (1947)—第二版开创性的著作 《健全的社会》 (1955) 《爱之艺术》(1956)—最流行的一部国际畅销书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1961)—西方流传最广 的著作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 (1962) 《希望的革命》 (1968) 《占有还是生存》(1976)
第二,破坏性行为 破坏性的逃避机制所采取的方式是企图逃避不堪 忍受的软弱无力感的内在冲动,它通过消灭外在 的威胁自己生存的东西而获得安全感。
第三,机械地自动适应 最常见的一种逃避自由的形式,这种逃避的方式 是与世界和他人完全统一,以求得安全。
(二)人的异化
1.弗洛姆对“异化”概念的理解
首先,弗洛姆认为异化是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