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基础知识
SDH的发展背景
SDH的标准涉及
比特率、网络节点接口、复用结构、复用设备、 网络管理、线路系统 光接口、SDH信息模型、网络结构 抖动性能、误码性能、网络保护等
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预计SDH将随 着网络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它将 进一步向用户延伸,为终端用户提 供宽带服务,在迎接ATM 、CATV 、 多媒体、Internet 、全光网络带来 的机会和提出的挑战中,将得到更 加广泛的应用。
1986年原CCITT表示对SONET感兴趣
SDH的发展背景
1987年和1988年的CCITT会议产生了使北美标准SONET和 CCITT国际标准SDH相协调的规范。 1988年4月全球统一的SDH/SONET标准建立,即以9行帧为 基础的国际标准,SONET成为SDH的一个子集。 1988年2月原CCITT决定选用9行*270列的帧结构,并在同 年7月通过的原CCITTG.707 、G.708 、G.709建议中正式确立。 从此,以9行*270列帧结构、速率为155.520 Mbit/s的STM-1 信号为基础的SDH体系就正式形成。
通信基础网结构
传输媒介
电缆、地面微波接力通信、 卫星通信、光纤 传输设备:将携带信息的 基带信号转换为 适合在传输媒介上进行传输的信号,如光 、电等信号。收发信机、光端机等 传输复用设备:将多路信息进行复用和解 复用,以便在媒介中传输多路信息
通信基础网
传输系统
传送网 节点设备
配线架:主配线架、数字配线架和光配线 架(MDF/DDF/ODF)
SDH的发展背景
SDH的标准化历程
1984年,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委托T1电信标准委员
会为未来的宽带通信所用的光标准进行调研
1985年三个里程碑的事件:
贝尔通信研究所发表《标准化的纤维光传输系统--- 一 种同步光网观点》;
T1开始这种标准化工作;
1985年8月T1批准了该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数字系列---异步数字系列PDH
数字系列的产生 局间交换机实现2M高速传输 (1)几千个2M并行传输,每个信道采 用一对双纽线; (2)将若干个2M信道复用成高速信道: 即高次群复用,形成一套完整的数字 比特复接系列。 显然后者造价低,通信质量和可靠 性得到提高。
数字系列---异步数字系列PDH
现有的PDH准同步传输网能否胜任未来的重任?
为什么要用SDH
PDH的特点:ຫໍສະໝຸດ 由PCM发展而来,主要为话音设计不具备带宽及信息的 多样化服务能力。
点对点的连接,缺乏网络拓扑的灵活性
逐级复用/分用,上下电路困难,设备复杂而不灵活。
网管能力差。 PDH系统实际上是先有设备后有国际国际标准,即成事 实的两大体系三种标准造成不同设备之间的接口困难。 PDH体制只定义了标准的电接口无标准的光接口,使得 PDH光传输系统的兼容性差。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
日本系列 北美系列 欧洲系列
400Mb/s 100Mb/s 32Mb/s 6.3Mb/s 1.5Mb/s
¬4 ¬5 ¬3 ¬4
274Mb/s 45Mb/s
¬7 ¬6
565Mb/s
139Mb/s 34Mb/s
¬4
¬4
6.3Mb/s
¬4
8Mb/s
¬4
1.5Mb/s
2 Mb/s
¬4
通道层 物理层
传送网络发展趋势
传输网 传送网
交换节点 传输链路
传输节点 传输通道
传送网络发展趋势
※ 从点到点固定通信链路的系统概念 发展到独立联网运用的网络概念 ※ 从交换的从属地位发展为独立的网络 ※ 逐渐从业务依赖的规划设计发展到 业务独立的最大透明的传送平台 ※ 从固定的物理连接传输网发展到灵活的 半固定的逻辑连接通道网
省际干线网
省内干线网 本地中继网 末端接入网
传送网功能
话音交换
话音 数据
Transport network
ATM交换
IP路由器
图象
AN接入网 视讯系统
※通信基础网又可称为传送网。通信基础网是一个以光纤、微 波接力和卫星传输为主的传输网络。 ※ 在传送网基础上,根据业务节点设备类型的不同,可以构建
成不同类型的业务网。
数字系列---异步数字系列PDH
电话网 用于任意两部电话设备之间 交换传递模拟话音。 模拟传输线路 1937 年,FDM 模拟频分复用技 术;同轴电缆造价高,主要用 于长途干线。
数字系列---异步数字系列PDH
数字传输线路
TDM时分复用技术,使传输容量提高几十倍 (1)将每路模拟话路进行PCM脉冲编码调制,形 成64Kb/s数字信号 ( 2 )为提高容量,用时间复用的方法 , 每个 64Kb/s信道又以字节为单位进行交错复接。 欧洲2M: PCM30/32 30*64Kb/s话路+2*信息控制信道 北美1.5M: PCM24 24* 64Kb/s话路+1bit
传输的基本任务
※传送网是基础网 ※传送网随业务发展而发展
※传送网是网络建设的先行者 ※传送网---未来信息高速公路
的传输平台。
传输的发展趋势
※模拟(FDM)→数字(TDM) ※电通信→光通信
※有线/无线结合→有线(光纤)为主
※PDH→SDH→DWDM→全光网
PDH: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D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传输网与传送网
※传送网(G.805定义):
在不同地点之间 传递用户信 息的网络的功能资源,即逻 辑功能的集合 ※传输网: 在不同地点之间 传递用户 信息的网络的物理资源, 即基础物理实体的集合
传输网与传送网
※ 传输是从信息信号通过具体物理媒质传输 的物理过程来描述,因而传输网通常指由设 备组成的实际网络 ※ 传送是从信息传递的功能角度来描述,因 而传送网指逻辑功能意义上的网络,即网 络逻辑功能的集合 ※ 在不会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两者可通用
第一部分
传输基本知识
一、传输概述
通信系统结构
核心网 分配网 分支网 分支网 分配网
….
CPN
用户网络
接入网 交换网 传输网 (传送网) 交换网 接入网
CPN
用户网络
※ 交换设备----网络的节点(node) ※ 传输设备----网络的链路(link) ※ 终端设备----网络的终端
传输网分层结构
PDH中分插支路信号的过程
140/34Mbit/s 数 光信号 光 / 电 解 复 用 34/8Mbit/s 解 字 配 线 架 解 复 用 2Mbit/s 用 复 用 2/8Mbit/s 34/140Mbit/s
复
8/34Mbit/s 复 用
电
光信号
/
光
复
用 8/2Mbit/s
SDH的优点
…A1A2...
…B1B2...
输出
复
…A1B1C1D1A2B2C2D2...
…C1C2...
…D1D2...
用
A1:比特、字节、帧
数字系列---异步数字系列PDH
复接及其实现方法
A1 B1 C1 D1 A2 B2 C2 D2
A1 B1 C1 D1 A2 B2 C2 D2
数字系列---异步数字系列PDH
为什么要用SDH
SDH的主要特点体现了以上要求:
具有一套全球通用的光接口标准。 不同厂家的设备之间具有高度兼容性。 各级信号速率精确地符合N*155.520Mbit/s的关系。 具有丰富的辅助(开销)通路可供网络管理使用,并有
标准化的电信管理网。
为什么要用SDH
采用同步复用(一步复用),使复用/分用过程十分简单,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
实现基础网传输电路的电路调度、故障切换和分离业务。
通信基础网结构
传送网 传输媒介 节点设备 传输媒介
传输系统
传输系统
通信基础网结构
业务节点 设备 配线架
622Mb/s 光纤线
传输设备
622Mb/s STM-4
配线架
N*2Mb/s 155Mb/s 155Mb/s
ODF
622Mb/s 光纤环路 622Mb/s
为什么要用SDH
SDH的出现 80年代初期,为解决标准光接口问题,美国AT&T贝尔实 验室提出同步光网络SONET 1988年原CCITT采纳这概念,后来形成了同步数字体系 SDH。 为克服PDH的缺陷,SDH是先有目标再有规范,然后研 制设备,这个过程与PDH相反。这就可能最大限度地以最理 想的方式来定义符合未来通信网要求的系统和设备。
光联网(OTN)的定义
由一系列光网元经光纤链路互联而成,能
按照G.872的要求提供有关客户层信号的传 送、复用、选路、管理、监控和生存性功 能的网络称为光传送网。 所谓光传送联网指光通路层(OCh)的联网
二、SDH基础知识
1、SDH的起源、特点及市 场需求
PDH已不能满足现代通信的要求
PDH支路信号:2M、34M、140M SDH支路信号:155M、622M
为什么要用SDH
------SDH形成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问题一:多年来一直沿用至今的PDH数字传输网已相当庞 大,为什么还要改用SDH的设备。
未来的网络和应用要求考虑,未来网络的功能:
强大的网络管理
自愈 重组和恢复 兼容性、经济性、适应性、可升级性等方面的要求。
SDH统一了世界上的三种数字体系。
具有标准的光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