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知识培训讲师

安全知识培训讲师


法律法规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选)
•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 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 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 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火场逃生基本要素
11、缓晃轻抛,寻求援助。 、缓晃轻抛,寻求援助。 充分暴露自己﹐ 充分暴露自己﹐才能争取有效拯救自己 ﹒ 12、火已及身,切莫惊跑。 、火已及身,切莫惊跑。 就地打滚虽狼狈﹐烈火焚身可免除﹒ 就地打滚虽狼狈﹐烈火焚身可免除﹒ 13、跳楼有术,虽损求生。 、跳楼有术,虽损求生。 跳楼不等于自杀,关键是要有方法。 跳楼不等于自杀,关键是要有方法。 • 请多掌握一些火场自救的要诀,困境中 请多掌握一些火场自救的要诀, 也许就能获得第二次生命。 也许就能获得第二次生命。
法律法规
• 第四十九条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 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组织、引导 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造成人身伤亡,尚 不构成犯罪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 第五十条 火灾扑灭后,为隐瞒、掩饰起 火原因、推卸责任,故意破坏现场或者伪 造现场,尚不构成犯罪的,处警告、罚款 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
法律法规
• 第三十二条 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 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 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现场工 作人员有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 • 发生火灾的单位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火灾。 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 • 消防队接到火警后,必须立即赶赴火场,救 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
灭火的基本方法
一.冷却灭火法 冷却灭火法 这种灭火法的原理是将灭火剂直接喷 射到燃烧的物体上, 射到燃烧的物体上,以降低燃烧的温度在 燃点之下,使燃烧停止。 燃点之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喷 洒在火源附近的物资上, 洒在火源附近的物资上,使其不因火焰热 辐射作用而形成新的火点。冷却灭火法是 辐射作用而形成新的火点。 一种灭火的主要方法, 一种灭火的主要方法,常用水和二氧化碳 作灭火剂降温灭火。 作灭火剂降温灭火。 灭火剂在灭火过程中不参与燃烧过程 中的化学反应,属物理性灭火法。 中的化学反应,属物理性灭火法。
• 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 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 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 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 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 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消防安全
火灾的种类
一、A类火灾 类火灾 指含碳固体可燃物体,如:木材、棉、毛、麻、纸 张等 指含碳固体可燃物体, 木材、 固体可燃物体 燃烧的火灾(水是最佳灭火剂); 燃烧的火灾(水是最佳灭火剂); 二、B类火灾 类火灾 指甲、 丙类液体 液体, 汽油、煤油、柴油、 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 醇、 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干粉、二氧化碳); 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干粉、二氧化碳); 三、C类火灾 类火灾 指可燃气体 气体, 煤气、天然气、氢气、甲烷、 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氢气、甲烷、乙 炔、 丙烷等燃烧的火灾(二氧化碳); 丙烷等燃烧的火灾(二氧化碳); 四、D类火灾 类火灾 可燃金属, 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 燃烧的火灾(专用的轻金属灭火器); 燃烧的火灾(专用的轻金属灭火器); 五、带电火灾 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干粉、二氧化碳,勿用水)。 燃烧的火灾( 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干粉、二氧化碳,勿用水)。
• 第四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 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 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 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法律法规
第四十六条 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 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第四十七条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 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 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四十九条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 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突出贡献 或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 予以奖励。 • 第十四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 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 (一)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 (二)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确定本单位和所属 各部门、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法律法规
• (三)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 行消防宣传教育; • (四)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 灾隐患; • (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 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 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 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灭火的基本方法
四.抑制灭火法 抑制灭火法 这种灭火法的原理是使灭火剂参 与到燃烧的反应过程中去。 与到燃烧的反应过程中去。如:使用 1211灭火器向燃烧物喷射等。 灭火器向燃烧物喷射等。 灭火器向燃烧物喷射等 • 一般工厂常用灭火器 1、手提贮压式(ABC)干粉灭火器。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 1、使用前先将灭火器翻转摇动数次, 拉出保险销; • 2、不可倒置使用,直接对准火焰根 部压下压把左右扫射即可。 • 3、注意事项:压下压把后,中途不 应松手;否则该瓶灭火器内未喷出的 干粉因气压不足而失去灭火作用。
火场逃生基本要素
7、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多件防护工具在手,总比赤手空拳要好。 多件防护工具在手,总比赤手空拳要好。 8、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逃生的时候,乘电梯极危险。 逃生的时候,乘电梯极危险。 9、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胆大心细,救命绳子就在身边。 胆大心细,救命绳子就在身边。 10、避难场所,固守待救。 、避难场所,固守待救。 坚盾何惧利矛﹖ 坚盾何惧利矛﹖
灭火的基本方法
三.窒息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 这种灭火法的原理是阻止空气流入燃 烧区域或用不燃物资冲淡空气中的氧气含 使燃烧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停止。 量,使燃烧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停止。具 体方法有: 用沙土 水泥、湿麻袋、 用沙土、 体方法有:1.用沙土、水泥、湿麻袋、湿 棉被等覆盖燃烧物; 喷洒雾状水 干粉、 喷洒雾状水、 棉被等覆盖燃烧物;2.喷洒雾状水、干粉、 泡沫等灭火剂覆盖燃烧物; 用水蒸汽或 泡沫等灭火剂覆盖燃烧物;3.用水蒸汽或 氮气、 氮气、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灌注发生火灾 的容器、设备; 密闭起火建筑 密闭起火建筑、 的容器、设备;4.密闭起火建筑、设备和 孔洞。 孔洞。
灭火的基本方法
• 二.隔离灭火法 隔离灭火法 这种灭火法的原理是将正在燃烧的物资 和周围未燃烧的可燃物资隔离或移开, 和周围未燃烧的可燃物资隔离或移开,中断 可燃物资的供给, 可燃物资的供给,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 具体方法有: 把火源附近的可燃 把火源附近的可燃、 止。具体方法有:1.把火源附近的可燃、易 易爆等物品搬走; 关闭可燃气体 关闭可燃气体、 燃、易爆等物品搬走;2.关闭可燃气体、液 体管道的阀门; 设法阻拦流散可燃 设法阻拦流散可燃、 体管道的阀门;3.设法阻拦流散可燃、易燃 物品; 可能的话 可能的话, 物品;4.可能的话,拆除与火源相毗邻的易 燃建筑物,形成防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 燃建筑物,形成防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
法律法规
•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法的规定,有下列行 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罚款: • (一)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反消防安全规 定,冒险作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 (二)埋压、圈占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 距、堵塞消防通道的,或者损坏和擅自挪 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 • (三)有重大火灾隐患,经公安消防机构 通知逾期不改正的。
消防栓的使用
• 1、适用扑灭多种类型的火灾,水是分布 最广、使用最方便、补给最容易的灭火剂, 但不能用于补救与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物 质引起的火灾,以及高压电器设备和档案、 资料等引起的火灾。 2、使用方法:将存放消防栓的仓门打开, 将水袋取出,平放打开,将阀头接在水袋 上,对准火源,双手托起阀头,打开水阀, 进行灭火。
法律法规
• 第二十条 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质量必 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电器产品、 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和线路、管路的设 计、敷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消防安全技 术规定。 •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或 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 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 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法律法规
第五十条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 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 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 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十一条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 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 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 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 理。
法律法规
• 释义
法律法规
• (六)建立防火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 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 (七)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 录; • (八)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 (九)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 织消防演练。
法律法规
• 第十七条 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或者使用、销 毁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单位、个人,必须执行国 家有关消防安全的规定。 • 生产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单位,对产品应当附有 燃点、闪点、爆炸极限等数据的说明书,并且注 明防火防爆注意事项。对独立包装的易燃易爆危 险物品应当贴附危险品标签。 • 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必须 执行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的规定。禁止携带火种进 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禁止非 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 公共交通工具。
安全知识培训讲师
安全知识培训讲师:谭小琥 安全知识培训讲师:
目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