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病理标本安全管理措施及进展
【关键词】病理诊断;手术标本;管理措施及进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3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29-0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决定性作用。
手术标本是手术中切除的全部或部分组织,包括内镜、穿刺等所得的标本。
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是第一诊断,是金标准[1]。
正确处理标本的保管和送检,不仅能给病理诊断及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保证,而且也维护了患者身心免受伤害的权利,杜绝了病理标本处理不当带来的医疗纠纷。
医疗安全的核心和目的首先是患者安全。
本文结合国内手术室标本管理中常见风险因素,整合分析,以消除手术标本管理中的安全隐患。
1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常见问题
1.1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病理标本管理是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出现病理标本管理缺陷主要由于护理人员自身对送检标本留取知识欠缺,操作不规范,标本留取不符合要求[2]。
工作负荷大,节奏快,造成工作粗糙盲点增加,核对意识疲劳,极易出现错误。
有多种原因造成标本丢失,如,手术结束后,医生将标本交与家属,但未交待标本需做病理检查,家属看后将标本遗弃;标本随垃圾,污水桶,下水道处理,或冰冻途中不慎丢失等。
医护人员应仔细检查,增强责任心。
1.2病理申请单填写不全手术医师一般都是在术前填好或术后补
填申请单;诸多申请单有助手或进修,轮转医师填写,对手术所见及切取部位描述不够详细,未填写手术标本登记本,给诊断造成困难。
据相关数据表明[3],某医院在未强化标本管理前11025例标本调查中发现,有标本无申请单1825例,申请单,标签填写不完整2771例。
据研究显示[3],2003年7月——2006年1月两所医院手术标本采集量21600次,申请单、标签填写不完整72例,故详细填写病理申请单,对患者的病检、病理诊断、治疗的重要性。
1.3手术标本存放不正确手术标本未放固定液;固定液量过少,液体未浸没标本,标本袋未封好,标本袋漏液体,造成标本干燥或腐烂;同一患者多种标本固定在一个标本袋内,由于标本容器破碎、打翻或几种标本放在同一容器内未做标记都可造成标本混乱,而无法分辨各自的位置,无法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
某医院在未强化标本管理前11025例标本调查中发现,手术标本处理不规范726例,手术标本丢失2例。
据研究显示[3],2003年7月——2006年1月两所医院手术标本采集量21600次,手术标本处理不规范17例,手术标本丢失1例.快速冰冻切片标本,不能浸予任何固定液中,也不能用湿纱布包裹,因冰冻标本浸有水分,在制片中会形成大量冰晶,影响制片质量,进而影响诊断结果。
1.4手术标本管理制度不完善手术标本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登记制度及执行力度不足,包括常规标本送检登记本、快速冰冻标本送检登记本,留取标本及送检标本时护士及辅助科室未按要求进行清点交接,填写登记。
现行的手术标本管理中存在病理申请单、标本
登记本及标本袋标签填写不及时、不完整、手术标本丢失、送检流程不规范等问题。
2手术标本安全管理措施
2.1手术标本的正确存放及运送病理标本间按要求设置在清洁区区域,标本间内配有专用的病理标本存放柜(a、b、c)三种型号嵌压式标本袋,专用标本袋或瓶要求透明、密封好,标签粘性好且防水,标本固定液为10%甲醛。
固定液要避免接触阳光,以免引起化学变化,失去固定作用。
以往手术切除的较小标本由器械护士用盐水纱布包裹放于标本盒内、大标本放于弯盘内保存。
活检结束立即将标本放入标本瓶,并在标本瓶上注明患者姓名、取材部位及相应块数。
切片的组织愈新鲜愈易正确诊断,不会引起误诊。
固定液的种类,通常要求40%中性甲醛溶液和量是否达到要求,如标本已干涸、腐败或其他明显不符要求处则不予接收。
规定填写项目要齐全,不同标本同一手术中应在病理单上给予不同标记标本序号,且标本袋上的序号与病理单上的标本序号应一一对应。
标本袋质量要保证,选择质地好、抗拉力强、质厚不漏液的可封口的专用标本袋。
盛标本容器由无盖改用加盖标准容器,标本运送由托盘和器械车改进为标本专用运输车,这样固定液不易泄漏,标本不易混乱、摔碎,可保证标本质量,也避免传染性疾病传播,并有效地防止甲醛液体挥发时对身体的伤害。
2.2准确详细填写病理申请单病理申请单填写要求,包括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楚、内容详实、记录准确,姓名须经患者确认后填写。
病理标签、病理标本填写登记本台、病理标本登记本要求记录的内容有:日期、时间、患者的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标本名称、离体时间、标本份数、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病理科收取人员签名。
明确填写送检单的重要性,是供病理医师进行病理检查和诊断时参考,使病检工作与临床紧密联系,这对于确切地作出病理诊断十分重要。
2.3严格执行病理标本送检流程制度完善护士操作流程制度与相互监督,继而降低事情发生率。
巡回护士取出标本桶内该患者的所有标本,与手术医生根据标本袋上的内容逐一核对,并将所有标本亲手交给手术医生,专职人员进行逐个核对无误后,签全名送至病理科,再与标本接受人实施核对无误后,接受人签全名并送至病理科。
3手术标本管理进展
3.1foucs.pdca程序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日常的工作流程,首先是发现问题,成立小组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加以分析,继而探讨可改进的步骤,再制定计划实施,新计划实施过程中再检查、评估,若发现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再改进。
3.22001年,美国健康保健鉴定联合委员会(jcaho)要求每家评审合格的医院每年至少进行一项前瞻性危险评估项目,并推荐使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作为完成该任务的工具。
是一种在执行之前就确认问题并预防问题发生的风险管理手段,它系统性、前瞻性地分析评估流程中哪一环节发生失效和如何发生,并且能评估
各种不同的失效模式所造成的影响结果。
3.3手术标本信息化管理
3.3.1医院信息系统覆盖面广,医技检查系统与各项医疗业务结合紧密。
在病理检查方面已全面实现了病理检查网上申请、病理报告联网查询等功能,既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工作效率,又增强了与病理紧密相关的临床科室工作实效性。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手术室病理标本全流程管理,做到信息准确、收集及时、核对精确和监管便捷。
3.3.2条形码技术在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的应用,简化了手术病理标本送检流程工作效率提高。
实施全程监控手术病理标本状态,责任明确。
应用到手术标本管理中整合了手术病理标本送检流程实现了手术标本送检全程的质量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手术标本管理质量,手术室护理质量及管理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4小结
病理标本管理不当,医疗纠纷屡见出现,体现了规范管理手术室病理标本的重要性。
对病人的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手术室病理标本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手术室病理标本进行规范化管理,降低了送检方面和标本保管存在的安全隐患。
注重细节管理,促进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才能有效地确保手术室病理标本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舒冬丽.手术标本的程序化管理.护理与康复杂志,2009,8
(3):244-245.
[2]容桂荣,张萍萍,赵立民,等.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的质量控制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654.
[3]李初璋.从举证责任倒置强化手术标本的管理.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