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基于Packet Tracer的IPv6校园网组建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院(系) 物电学院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105 学生姓名车杨轲一、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基于Packet Tracer的IPV6校园网组建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自 2015 年 3 月 10 日起至 2015 年 6 月 20 日止三、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地点: 物电学院计算机信息处理分室四、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要求:1、本次毕业设计要求如下: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IPV4地址的不断减少给网络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IPV6能很好的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
本设计要求学生以陕西理工学院校园网为设计实体,分别从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及网络设备选型、网络互联配置、网络连通性测试等方面进行校园网组网探讨,并要求通过Packet Tracer软件仿真实现IPV6校园网的组建模型。
2、毕业设计成果要求:测试结果和论文,论文要求计算机打印(A4纸),论文有不少于3000词的相关英文中文翻译。
3、毕业设计时间安排:1—4周:查阅相关资料,熟悉题目内容,完成系统需求分析、相关硬件及软件环境的选择。
提交开题报告;5—10周:熟练掌握IPV4和IPV6的地址分配方法,以校园网的地址分配布局为实体,给出具体分配方案。
11—12周:并在软件环境下进行运行调试,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整理资料;13—14周:毕业设计验收;15—16周:撰写、修改、提交毕业论文,毕业答辩。
指导教师系(教研室)系(教研室)主任签名批准日期接受论文 (设计)任务开始执行日期学生签名基于Packet Tracer的IPV6校园网组建车杨轲(陕西理工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2011级5班,陕西汉中 723003)指导教师:李菊叶[摘要]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IPv4地址空间的严重不足,给网络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IPv6协议及地址体系结构等相关理论知识,并探讨了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
本课题以陕西理工学院校园网络为模型利用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分别从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及网络设备选型、网络设备互联配置、网络连通性测试等方面进行了IPv6组网探讨,最终实现了IPv6校园网组建。
[关键词]校园网;IPv6;局域网;网络安全Organize of IPv6 campus network based on Packet TracerChe Yangke(Grade11,Class5,Major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School of Phys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3,Shaanxi)Tutor:Li JuyeAbstract:With the expanding of network size and the continuous decrease of IPv4 addres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has brought serious influenc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IPv6 protocol and address architecture and related theory knowledge, and discusses the transition of IPv4 to IPv6 technology. This topic in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pus network for the model using Packet Tracer simulation software respectively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topology and network equipment selection, network equipment interconnected configuration and network connectivity testing discussed IPv6network, finally achieved IPv6campus network building.Key words:Campus network; IPv6; LAN; Network security目录1引言 (1)1.1课题研究背景 (1)1.2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论文的简要介绍 (1)2 IPV6组网实验涉及的主要技术 (2)2.1 RIP简介 (2)2.1.1 RIPng工作原理 (2)2.1.2 RIPng的协议报文格式 (2)2.1.3 RIPng和RIPv1、RIPv2的区别 (2)2.2 OSPFv3简介 (3)2.2.1 OSPFv3的报文格式: (3)2.2.2 OSPFv3和OSPFv2的主要区别如下: (3)2.3隧道技术 (3)2.3.1配置隧道 (4)2.4 IPV6的访问控制列表(ACL) (4)2.4.1 IPv6 ACL分类 (4)2.4.2 IPv6 ACL命名 (4)2.4.3 IPv6 ACL匹配顺序 (4)3 IPv6简述及实验工具选择 (5)3.1 IPv6的表示 (5)3.3 IPV6网络实验所用实验工具选择 (5)3.3.1 Packet Tracer6.1的基本界面 (6)3.3.2互连设备线型选择 (6)4系统设计 (8)4.1 IPV6的RIP实现 (8)4.1.1 拓扑结构图 (8)4.1.2 IPv6地址规划 (8)4.1.3配置过程 (8)4.2 Ipv6的Ospfv3实现 (11)4.2.1拓扑结构图 (11)4.2.2 IPv6地址规划 (11)4.2.3配置过程 (11)4.3 IPV6的隧道实验 (15)4.3.1拓扑结构图 (15)4.3.2 IP地址规划 (15)4.3.3 配置过程 (15)4.4 Ipv6的安全实验---访问控制列表 (16)4.4.1拓扑结构图 (16)4.4.2 IP地址规划 (16)4.4.3 配置过程 (17)5测试结果 (20)5.2 IPv6地址规划 (20)5.3配置过程 (20)5.4测试结果与配置 (24)6总结 (26)致谢 (27)参考文献 (28)附录A (29)附录B (1)1 引言1.1 课题研究背景1994年7月,IETF决定以SIPP作为IPng地基础,同时把地址数由64位增加到128位。
新的IP协议称为IPv6。
其版本是在1994年由IETF批准的RFC1752,在RFC1884中介绍了IPv6的地址结构。
现在RFC1884已经被RFC2373所替代。
制定IPv6的专家们充分总结了早期制定IPv4的经验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和市场需求,认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应侧重于网络的容量和网络的性能。
IPv6继承了IPv4的优点,摒弃了它的缺点。
IPv6与IPv4是不兼容的,但它同所有其他的TCP/IP协议簇中的协议兼容。
即IPv6完全可以取代IPv4。
同IPv4相比较,IPv6在地址容量、安全性、网络管理、移动性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有明显的改进,是下一代互联网可采用的比较合理的协议。
在IPv6已确定为下一代互联网IP层技术]1[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对IPv6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视。
目前对IPv6的研究范围主要涉及用于主机的单独IPv6协议栈软件、用于主机的支持IPv6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路由协议软件、用于路由器的支持IPv6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实现以及硬件支持IPv6的路由器产品。
国际上众多机构的研究内容重点不同,各具优势。
世界上在IPv6的研究和应用方面比较领先的主要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中国是公认的迫切需要发展IPv6的国家,需要从技术和经济上给予IPv6高度重视。
2001年以来,国家计委、科技部、自然基金委、信息产业部相继启动关于IPv6的研究项目。
如2002年863高性能IPv6路由器重大研究项目分为硬件、协议栈软件以及测试三个子课题完成了招标工作,其它有关IPv6网络安全和服务质量的重大课题也相继公布。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2[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将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能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连入全球因特网。
目前我们使用的第二代互联网IPv4技术,核心技术属于美国。
它的最大问题是网络地址资源有限,从理论上讲,IPv4技术可使用的IP地址有43亿个,其中北美占有3/4,约30亿个,而人口最多的亚洲只有不到4亿个,中国只有3千多万个,只相当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数量。
地址不足,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及其他国家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3[。
但是与IPv4一样,IPv6一样会造成大量的IP地址浪费。
准确的说,使用IPv6的网络并没有2128-1个能充分利用的地址。
首先,要实现IP地址的自动配置,局域网所使用的子网的前缀必须等于64,但是很少有一个局域网能容纳264个网络终端;其次,由于IPv6的地址分配必须遵循聚类的原则,地址的浪费在所难免。
但是,如果说IPv4实现的只是人机对话,而IPv6则扩展到任意事物之间的对话,它不仅可以为人类服务,还将服务于众多硬件设备,如家用电器、传感器、远程照相机、汽车等,它将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深入社会每个角落的真正的宽带网。
而且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非常巨大。
与IPV4相比,IPV6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IPv6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
IPv4中规定IP地址长度为32,既有232-1个地址;而IPv6中IP 地址的长度为128,即有2128-1个地址。
2.IPv6使用更小的路由表。
IPv6的地址分配就遵循聚类(Aggregation)的原则,这使得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用一条记录(Entry)表示一片子网,大大减少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提高了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
3.IPv6增加了增强的组播(Multicast)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Flow Control),这使得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机会,为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
4.IPv6加入了对自动配置(Auto ConfiguR1tion)的支持。
这使对DCHP协议的改进和扩展,使得网络(尤其是局域网)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5.IPv6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在使用IPv6网络中用户可以对网络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对IP报文进行校验,极大的增强了网络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