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语文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语文
16、如
17、举
沛公起如厕(动词 到,往)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副词 像,好像,像是) 如人离违,宜别图之(连词 如果,假如) 弟子不必不如师(动词 比得上) 公屡促之,必如约(动词 按照……办)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连词 而)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 举起) 中江举帆(动词 挂起,拉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 发动)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动词 攻克,攻占) 众议举宠为督(动词 推举)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介词 拿) 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 全,尽) 范进中举(名词 科举考试,举人)
四、古今异义
1、敢以烦执事 古义:办、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处境艰难 今义:物质上不富有 5、可以解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可能,能够 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
14、谢
15、胜
哙拜谢(动词,感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动词,问)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动词,告诫) 乃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凋谢)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经得起,能承受) 刑人如恐不胜(尽,完)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胜过,占上风)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胜利,战胜) 予观夫巴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有才智的,高明的)
二、识记通假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 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4、失其所与,不知(智) 5、今日往而不反者(返)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震) 7、卒起不意,尽失其度(猝) 8、距关,毋内诸侯(纳) 9、张良出,要项伯(邀) 1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背) 1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早) 12、令将军与臣有郤(隙)
7、还 秦王还柱而走(环绕)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回来)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回转,掉转)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归还) 8、兵 不得持尺兵(兵器,武器) 不及如下兵(士兵,武士) 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 兵连祸结三十余年(战争) 9、见 见陵之耻(介词 ,被) 图穷而匕首见(通“现”,显露)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接见) 曹刿请见(拜见,谒见) 冀君实或见恕(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11、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 今者有小人之言(结构助词,的或为定语的标志)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顷之未发(音节助词,凑足音节)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助词,相当于“也”) 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之子于归(指示代词,这) 臣活之(人称代词,他) 12、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连词,如果,果真)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副词,确实,的确)
10、者
①代词,用在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后,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 作的人或事物:强者 读者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②代词,用在名词后,相当于”……的人“ 例:北有愚公者 ③代词,用在时间词后,表“……的时候” 例:今者项庄拔剑舞 ④代词,放在数词后,指上文的几个人或几件事或几种情况。 例:或异于二者之为 ⑤助词,用在假设复句或因果复句中表停顿,以提示下文。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⑥放在疑问句末,表疑问。 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⑦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构成“者……也”的结构。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三、一词多义
1、封 又欲肆其西封(疆界) 既东封郑(以……为疆界) 封府库(封闭) 许君焦、瑕(答应)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杂然相许(赞许、赞同) 问渠那得清如许(这样) 潭中有鱼百许头(表约数)
2、许
3、鄙
4、微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邑,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把……当做边邑)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浅陋) 鄙臣不敢以死为戏(谦词,谦称自已) 微夫人之人不及此(没有,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同上)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人微言轻(地位低,卑贱) 微言大义(深奥,微妙) 桓公微服而行于民间(不显露的)
5、焉
6、顾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此,在那里,在这里) 且焉置土石(兼词,于何,在哪里) 终已不顾(看,回头看) 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只是,不过)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探望)
13、以 皆以美于城北徐公(动词,认为,以为) 忠不必用,贤不必以(动词,任用)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以其无理于晋(连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各各竦立以听(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介词,因为) 以试从,血濡缕(介词,来)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介词,来,用 来) 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介词,按照)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在……的时候 或“因为”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仆所以留者(与“以”组成复音虚词,……的原因)
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读准字音
氾(fan)南 夜缒(zhui) 阙(que)秦 杞(qi)子 逢(pang)孙 拊(fu)心 自刎(wen) 扼(e)腕 收盛(cheng) 濡(ru)缕 忤(wu)视 变徵(zhi) 瞋(chen)目 厚遗(wei) 左尹(yin) 鲰(zou)生 卮(zhi)酒 玉玦(jue) 参乘(sheng) 目眦(zi) 杯杓(shao) 刀俎(zu) 共(gong)其乏困 按剑而跽(ji) 以药淬(cui)之 卒(cu)起不意 被八创(chuang) 夏无且(ju) 揕(zhen)其胸 佚(yi)之孤 樊於(wu)期 箕(ji)踞(ju) 飨 (xiang)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