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被学生打骂案例

教师被学生打骂案例

教师被学生打骂案例中国教育真他妈的失败!老师把学生当人看,给你发展自己的个性,给你最起码的尊重。

学生把老师当什么了?反正我犯事你也不能打我骂我,我就是把你当猴耍!现在老师为国家培养的不是人才,都是一群废物!各大媒体还一天到晚的报道老师辱骂体罚学生的新闻,大肆批评教育。

我就觉得这些老师骂得好,罚得好。

就是要把他们当畜生来对待,不然他们就不知道什么是教育!近日新华网论坛上就有一篇题为《现代“太监和宫女”:中小学教师》的帖子,发帖的是一位从教近二十年的教师,他说:“围墙隔离的净土上的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处境与“太监和宫女”们何其相似!”这引起了网民热烈的讨论,已有上千人跟帖。

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古代说教不严,师之惰,但现在却成了教得严,师之罪了!”怪事一萝筐:被打耳光还要赔礼道歉近日,广州番禺区某民办实验学校就发生了一起教师被学生家长殴打事件。

据记者了解,该女老师姓张,是学校四年级三班的生活老师。

有一天学生王某在宿舍丢了东西,于是打电话跟他爸爸说有人偷了他的东西,后来才了解到原来是他的同学开玩笑藏起来的。

为找东西整个宿舍都折腾得够呛,张老师有点生气,就教育该学生说:“不要屁大点事就找家长,你可以找老师来解决的。

”学生王某对老师的话不服气,又打电话给爸爸。

王某的爸爸闻言就开车冲到学校,当时老师正在上课,他冲进教室,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问孩子:“是哪个老师?”王某指了指张老师,说:“就是她!”于是,王某的爸爸当着全班几十个学生的面,劈头盖脸就给了张老师几个耳光。

张老师被打懵了,一个劲地问:“对不起,你为什么打我?”全班的小学生也都被吓哭了。

张老师事后向校长讨说法,校长却说:“老师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学校也有学校的苦衷啊!”就像上面这位学生说的那样,学生是受保护的,你能把他怎样?“你敢打我吗?”“你打我我告你!”“你侮辱我人格我就告你!”等等此类的话经常出于学生之口。

不能不说,现在的学生法律意识强了,维权意识也强了,而相对而言的是教师法律意识差了,和学生就更不谈维权了。

事实就是这样,学生维权有依据:《青少年保护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等保护他们的法律法规。

而教师呢?在学生面前有什么法律法规来保护他们呢?现在就连学生无故地打了他,他又能怎样呢?现在,教师敢站出来指责学生的或是管学生的越来越少了,这样下去,中国的教育发展方向何在?有的教师说:“过去我们讲究的是教育教学,现在,我们讲究的就是教学。

”这也是教师们的怨言啊!为了点小事和学生搞矛盾,引来的就是被指责,如果火气上来,“动”了学生,那就惨了,值吗?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可目前来看,中国走素质教育的路绝对是在探索中,缺乏的是一线的调查,特别是忘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啊!如何在农村学校正确地设施素质教育,如何来提高农村学生家长的意识都是要考虑的啊!中国如此之大,教育发展的速度参差不齐,用一种方法用于所有对象,合适吗?就拿今天这事儿来说吧,倘若那位学生的家长来校后,狠狠地惩罚了他的儿子,肯定会有效果的,下次他还敢吗?可农村孩子的家长都说:“现在都一个孩子,哪家不惯?”老师听了也只能摇摇头了。

十四五岁的孩子,光靠讲道理,听你的吗?回过头来看看这件事,我认为,出乎我的意料,却也是必然的结果。

现在法制还不健全,在出台《青少年保护法》的同时,也应该出台《教师法保护法》,在维护青少年的权益时也应该保护教师的权益。

某年某月某日某校某班,X老师正在上课,学生Y在下面频频撒欢儿,其他同学无不侧目。

X 老师以目示意其几次,然Y依旧我行我素。

X老师实在忍无可忍,便让其到教室外面。

谁知学生Y 竟岿然不动斜目而视,老师强压怒气,欲伸手拉之,Y不甘示弱,挥拳猛击,教室顿时乱成一团。

其他教师闻讯赶来,好言相劝始把Y拽开。

Y生家长:什么?老师在课堂上打俺的孩子了?打着哪儿了没有?伤着了没有?这还了得!马上给他叔他舅他姑他姨打电话,都过来,人越多越好,找他们评理去。

俺的孩子长这么大可一句赖话都没听过,更别说受这份气了。

就这还说是俺打老师了,总是你老师惹俺了,你老师是咋当的?俺儿子再有不对,正查倒数着也挨不着你老师来教训,先让儿子做个CT,验验血,全身检查,在家养着。

这回要是学校不给俺个说法,不满足俺的条件,俺就到教委去告他们,俺就给记者打热线电话,俺就上十字路口扯横幅去。

该校校长:哎,这小X平常瞅着不傻呀,今儿这是咋的了,怎么犯了昏了。

他说话就让他说你别管他不就得了,人家愿意拿钱来混,就让他混么。

现在都初三了,还能在咱们这儿祸害几天,忍一忍不就过去了么。

平常咱们大会小会的讲,学生纵然有一千个一万个错误,也不能批评,你得哄着,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对待。

可你真以为那是你自个儿的孩子?教训了没人管?你怎么就认不清现在的形势呢?现在可好,人家家长堵着校门,让给孩子治病,并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费一万元,否则就要上访去。

事儿一旦闹大了,我们的工作就太被动了,这社会舆论咋办?上级领导会怎么看?学校可不能替你背这个黑锅,你的事儿你自己处理,与学校没有一点关系。

X的同事:哎,身败名裂,引火烧身,不值呀,教训呀。

归根结底,还是年轻啊。

这样的学生你还管他干啥?人家家长都不怕,你瞎操心什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讲好自个儿的课,愿学的下点功夫管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了。

一片好心换来驴肝肺,你这又是何苦来着?挨了学生的打,不分青红皂白,就让老师登门道歉赔钱,俺们当老师的就可以没有尊严?真是窝囊到家了,这老师还有法干么?自己的孩子将来如果敢再端这碗饭,我就跟他断绝关系!俺们强烈建议在学生守则中再加一条:禁止学生体罚老师。

X的学生:俺老师太冤了!俺们都可以作证,从始至终俺老师都没出手,Y怎么就受伤了?那个Y压根儿就不是好东西,别说俺们班,就是外班的没被他欺负过的都不多。

他简直就是个社会小混混,折腾得俺们连课都没法上,俺们也联名给校长写过信,可都不了了之。

后来他干脆连检查也省了,越来越横。

提起他,没有几个不又怕又恨的,心说这回他该落报应了,但怎么反倒是让老师赔礼道歉拿钱?听说还要写检查,全市通报批评。

俺们都想不通,难道这就是俺们心目中的老师?教育专家:学生是中学生吧?应该还不具有完全民事能力吧?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老师是要承担责任的,如若造成严重后果的,还须追究其刑事责任。

当然了,我并不是说老师该打,只是他处理问题的方式有问题,太不理性,还是要用爱来融化他们。

当然学生的家庭教育也很有问题,家长的素质也很低。

当地媒体:说实在的,我们都很同情X老师的遭遇,也想客观公正地报道此事,探讨一下如何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同时,也保护老师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

但我们接到了通知,不准报道此事,说是怕影响不好。

教师被打教育受辱坡头一小姚绍明教师不可以体罚学生,这样的道理,似乎无需有识之士喋喋不休的提醒。

因为他既不符合现代的教育思想,也不符合法律的条文。

现代的教育讲究的是师生平等,相互学习。

古代的那种天、地、君、亲、师的师道尊严教育,早已经烟消云散于历史了。

但是不知道是矫枉过正,抑或是物极必反,当师道尊严被扫地出门后,学生打教师的现象却有些甚嚣尘上。

前些天,浙江温州的灵昆镇灵昆中学,发生了一起因为校长打了学生一巴掌,家长便将前去家访的校长杀死的事件。

校长尸骨未寒,教师一片悲痛,然而却有个叫小飞的学生要买鞭炮“庆祝”。

并在校门附近拦截同学,要求每人“募捐”1元钱。

一位女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愤而斥责:“这简直是禽兽行为,太没人性了。

”小飞听说之后,竟操起一条三角铁,冲进教师办公室去打那位女教师,被人拉住夺下后,他将一本书狠狠地砸向那位女教师头部。

当教育局有关领导要他解释时,他竟然叼起一根燃着的香烟,说:“我想骂就骂,想打就打,你们管不着。

”面对着学生的这种“庆祝”、恐吓、侮辱,教师很有些无奈。

但是这样的软弱,似乎也显示了一点教育的无能。

当然对于学生的这种反常表现,专家们完全可以将其归咎到学校教育的失败中。

但是,学校并不是学生受教育的唯一地方,家庭的影响,社会的反映,都会在学生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且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常常会大于学校的那种正面说教。

人说,“教育不是万能的”,那大抵是指学校的教育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出现在学生身上的这种打骂教师的现象,大概蕴含有一点学生对教育的不满吧。

近些年教育实行产业化了,产业化的经营过程,必然需要教师充当掮客,随时向学生收取各种费用。

于是,曾经的诲人不倦形象,变成了整天算计学生的商人;曾经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成了收取小钱的摊贩。

尽管这样的情形也很使教师为难,甚至他们也没能享用到这其间的经济效益。

但是整个教育产业化的大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想象,必然会弱化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恶化教师的社会地位。

于是,他们的因为不受尊敬而挨打,似乎也就不足为怪了。

教师与学生的这种情绪对立,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敌对矛盾。

这种敌对情绪的养成,可以断言,绝非一日之寒。

长时间的教育管理手段经济化,量化考核,末位淘汰制的施行,很可能是熏陶奠定这种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落实这样的一些管理手段,很多学校都推行了诸如:优秀率、及格率、升学率、名牌大学考入率、达标率等等量化指标的考核。

这些指标在胁迫着教师岗位,尊严、甚至威胁着他们生计的同时,却也迫使他们不计后果,各以八仙过海之能事,千方百计来完成。

在完成这样的考核指标中,大概嫌贫爱富也便在所难免。

因为很多指标的设定,本就需要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来完成,而所谓的差等生,是难担此重任的。

这样的结果似乎也有根据,古代便有“因材施教”的说法,那大抵也是因为学生由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环境因素等的不尽相同,而造成了诸多差异的结果。

正是这种差异的出现,使学生出现了优劣迥异的分野。

其间所谓的差等生,或曰后进生,便成为了教师不喜欢的一类。

后进生的转化,大概会出现在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名教师的工作日程中。

但他又实实在在存在于教育的各个历史时期,便说明这也确实是教育工作的一件,至今尚无灵药妙招能解的难题。

倘若有,大概这样的提法,这样的学生也就不会出现了。

没有灵药妙招,便只能花费时间一点点转化。

但是指标的考核,却很难给教师这样的方便。

那结果便是舍卒保车,优者益优,劣者益劣。

于是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便只能在这样的境况中,艰难的度日。

长时间的承受如此待遇,倘如不心生怨愤,站到教师的对立面,便可能是智商和情商都为零了。

而正是这样的一些学生,充当了打骂教师的主力。

这样的一些常常能给教师与学生带来裂痕的管理手段,却很为一些教育专家所欣赏,其间的原因,大抵是因为中国的教育必须围绕升学而进行的结果吧。

因为倘如没有这样的考核,便没有班级的升学率,没有班级的升学率,自然会影响到学校,甚至整个地区的升学率。

而这样的结果一旦出现,难堪的大概便不仅仅是学校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