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化工课程设计

煤化工课程设计


班后 会
各岗位操作 人员汇报生 产各环节情 况,班组长 总结本日生 产任务完成 情况
教学过程的设计
“车间教学”的组织形式
3个身份 让学生身为“准员工”体会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
生产组织
日常考勤 过程监控 反馈处理 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
车间
车间 技术 老师 主任 主管 班组的自评和互评成为个人评价的主要信息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 业分析能力报告 优 化 优质教学资源
开 发 团 队 的 组 建
开 展 企 业 调 研
分 析 行 动 领 域
设 计 学 习 领 域
开 发 优 质 核 心 课 程
制 订 课 程 标 准
开 发 特 色 教 材
设 计 教 学 方 案 …
实 施 教 学 评 价
调研报告
课程体系框架
新技术 新工艺 新理论
3. 课程作用
100% 80% 60% 40% 20% 图为化工专业毕业生就业趋向统计 0% 08级毕业生 09级毕业生 10级毕业生
煤化工企业 其他化工企业
其他行业
图为化工专业毕业生就业趋向统计,数据表明近三 年我系绝大多数学生就业单位是煤化工企业,且该 势头呈上升趋势,因此,煤化工是岗位拓展学习领 域的核心课程。
三、教学内容
1. 教学内容设置依据
煤化工行业发展特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煤化工产业布局将做出重大调整。传统煤 化工产业由于产能过剩,将面临结构调整。以大型煤气化为龙头 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将会有序、长远发展,因此,课程内容以新 型煤化工产业为主。
我院学生区域性就业特点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2.教学内容设置过程
煤化工生产技术
化学工程系 说课人:王钰
提纲
1
课程总体设计分析
2
3
课程内容与标准确定 教学改革思路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
4
5 6
教学微观设计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1. 课程性质
岗位拓展 煤化工生产技术 、化工产品营销 学习领域 、精细化工生产技术
岗位通用 化工单元操作、反应过程与技术、分离 学习领域 工程、仪表与自动化、工业分析
学习风格分析
高职起点的学生独立思考能 力较差,理论分析能力不强, 对讲授式教学厌烦程度明显。 因此,更容易在集体情境的 学习中获得快乐,采用活动 多样化的教学过程效果更加。 学生基本没有煤化工生产知 识背景,学生对煤化工的认 识仅限于对传统煤化工的主 观映像,如煤化工企业高污 染、高危险、劳动强度大等 负面因素
技术咨询 故障处理 技术反馈 质量控制
锻炼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责任心
班组长
组织
班组长
组织 监控 监控
班组长
班组(5-6人)
班组(5-6人)
班组(5-6人)
教学方法
演示法
讲授法
讨论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以国内大型煤化工 企业生产设备、操 作规程甚至事故为 例,通过讲解、评 析和学生讨论,可 以提高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案 例教学为学生提供 了近乎真实的场景 ,大大缩短了情境 与实际生产的差距 将课堂模拟成煤化 工企业生产车间, 教师扮演成车间主 任或者工段长的角 色组织生产,学生 扮演成操作人员完 成车间主任或者工 段长下达的工作任 务。
能按照操作要求合理使用设备, 按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 能认真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最大程度地减少设备故障和缺陷 的发生 能认真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最大程度地减少设备故障和缺陷 的发生 能及发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 情况并采取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 能进行DCS操作,控制各项工艺 参数在指标范围内,搞好系统优 化和节能降耗工作 能对生产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初 步具备设备改良和工艺优化的能 力


3.教学内容的选取
项目一: 备煤技术 任务一:煤化工绪论 任务二:煤的性质 任务三:粉煤制备 任务四:水煤浆制备 项目二: 空分技术 任务一:空气的净化 任务二:空气的液化 任务三:空气的精馏 任务四:空分工艺流程 及设备 任务五:空分操作控制 项目五: 煤气合成技术 任务一:甲醇生产技术 任务二:二甲醚生产技术 任务三:天然气生产技术 任务四:煤制烯烃技术 任务五:合成油技术 项目三: 煤气化技术 任务一:煤气化及煤气应用 任务二:鲁奇气化技术 任务三:SHELL气化技术 任务四:德士古气化技术
•煤化工生产技术 • 反应过程与技术 • 传质与分离技术 • 工业催化 • 工业分析 • 仪表控制与自动化 • 化工单元操作
课程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
素质目标
具有严格遵守岗位职责和操作 规程的工作态度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 综合能力 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具有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 具有良好的节能降耗意识 掌握煤化工生产主要工段操作规 程及注意事项 掌握煤化工生产特殊设备的基本 结构 掌握主要煤化工产品的生产方法、 工艺路线及工艺条件 理解生产过程操作条件的确定方 法及优化原则 了解当今煤化工概况及发展方向 了解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三废 治理等知识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主要面向 煤化工、精细化学品生产、 化学制药等化工企业,培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 产、管理一线需要,掌握应 用化工技术专业基本知识, 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和创新 能力,胜任化工装置操作、 化学检验、工业自动化仪器 仪表与装置装配、生产管理 与产品营销等岗位的高素质 技能型人才。
课程定位
教学程序设计分析
班前 会
班组长组 织生产, 各岗位领 取任务
技术 讨论
列出完成任 务可实施的 方案,技术 人员与主要 操作人员进 行讨论
方案 决策
综合考虑, 选择耗能最 低,波动最 小,安全性 和效益最高 的操作方案
操作 控制 按照操作 规程和最 优化方案 进行操作
核对 指标 各项生产 工艺指标 是否已达 到指标
学生以小组为单 位就某一中心问 题展开讨论,从 而互相启发、互 相学习、搞清问 题进而完成工作 任务。
教学手段
将化工仿真软件引入课堂教学,真实再现生产过程 与工艺流程,直观展示改变操作条件对生产过程的 影响,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严重脱离的问题。 将一些复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以视频方式和动画方式 展示则形象直观,易于理解;省去了写板书和擦黑板 的时间,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内容容量加大。 充分发挥好传统教育手段的优势,利用好黑板、粉 笔等传统工具。有利于控制好课堂节奏,易于难点、 重点的突破。
咨询
计划
决策
实施
检查
评价
教师活动 任务布置:本堂课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是鲁奇气化炉的开车并调整工艺参 数使气化炉达到正常生产状态。 任务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的条 件:1.操作规程;2.相关知识 新课程讲解:鲁奇气化炉基本结构, 气化基本原理
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1)以工作岗位技术要求、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本课程以煤化工企业现场设备 操作工和主、副操岗位即外操和内操岗位的工作过程来设计设置学习情境,每一个 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包括生产任务描述、任务目标、任务载体、工作 过程等内容。学生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并逐步形成职业 所需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2)课程设计注重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方面。《煤化工生产 技术》课程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包括:能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化工设 备操作和化工工艺控制;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有团队合作精神;工作责任性强, 有全局意识;能够不断学习,努力创新。 (3)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构建“真实的虚拟的学习情境,遵循为行动而学 习原则,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设计以煤化工生产工段为载体的模块化教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综合分析生产过程 中各种因素对生产的 影响,并通过改变操 作条件稳定生产过程
通过“行动导向”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 通过小组分析讨论,教师指导、 评价总结等过程使学生具有综合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态度分析
本课程是一门面向企业的课程,绝 大部分被煤化工企业订单培养的学 生抱有一种积极学习的态度,期望 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能 力,少数不在煤化工就业的学生可 能会存在应付考试的消极心理。 学生在完成岗位基础学习领域与 岗位核心领域的课程学习后,具 备了一定的阅读工艺流程图的能 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能阅读工 艺流程图,能对简单的化工过程 进行分析
考核方法
考核方式
过程性评价 (80%) 工作过程 态度 工作过程 参与度 工作过程 结果
结果性评价 (20%) 期末理论考 试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内容
煤化工生产各类设备 的结构和特点、操作 规程、生产工艺、生 产原理及控制指标
解决方法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 运用,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 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 味化,理论的知识实践化,充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岗位基础 工科化学、化工制图、高等数学、 学习领域 化工安全
2. 课程定位
应用化工人才培养方案 煤化工课程定位 在应用化工技术课程体系中, 《煤化工生产技术》位于学习领 域的最上层,是直接面向企业的 课程,是对前面已学课程《化工 单元操作》、《反应过程与技 术》、《传质与分离过程》、 《仪表与自动化》的等课程内容 的综合应用,是后期学生进入煤 化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理论基 石,是学生由一名普通化工操作 工向煤化工操作工的进阶,是校 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桥梁。
一、课程教学目标
• 生产管理(班组长) • 生产技术员 • 工艺实验员 • 主、副操/主、副控 • 分析化验员 • 仪表控制工 • 现场设备操作工
• 组织生产班组执行生产计划, 并完成生产任务 • 工艺技术规定制定,岗位操作 法编制 • 生产装置的技术改进、工艺路 线的改良 • 生产操作系统的操作、维护和 管理,指挥外操、现场岗位进 行生产操作 • 煤质分析、产品质量检测与监 测 • 现场仪表更新、安装、调试、 投运等工作 • 现场设备、仪表的操作以及现 场,现场生产事故的判断与排 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