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PPT课件
<12 ℃产量低
2.3.3酸碱度
最适:7.0~7.5
喜 播种前: 偏 料pH:7.5~8.0 碱
覆土: pH8.0~8.5
2.3.4湿度
气湿 料湿 65%左右
土湿
需求规律:由低到高
发 气湿:70%左右
菌 期
土湿:16%±(握成团,落可散)
育 菇 期
气湿:85%~90% 土湿:20%左右(搓圆、捏扁、不粘手)
菌环:菌膜破裂的残留物
2.2生活史
同宗结合,无锁状联合 每个担子一般生2个担孢子 每个孢子一般含2个异性细胞核
担孢子(2异核)→初生菌丝→次生菌丝
担子
厚垣孢子 子实体
子实体 发育
原基期:白色,米粒状 菌蕾期:黄豆大,具菌盖与菌柄的雏形 幼菇期:盖半球状,与柄结合紧密 成熟期:盖扁半球状,菌膜窄而紧 衰萎期:菌盖开伞,菌褶黑褐色,质劣
2.3.5空气 CO2浓度
发菌期:勿超0.5% 育菇期:勿超0.1%
2.3.6光照 厌光菌
发菌期:黑暗 分化期:散光刺激 育菇期:黑暗
3、品种与栽培期
3.1 品种
3.1.1品种划分
大肥菇 蘑菇 四孢菇
双孢菇
颜色 棕色、奶油色、白色
菌丝 特征
气生型:质优,较低产 匍匐型:高产、质较差 半气生型:兼两者优点
4.1.1配方
4.1堆制培养料
1.配方类型
原料 组成
天然:无化肥,粪作氮源 合成:无粪:化肥作氮源 半合成:粪为主,加少量化肥
粪草比 6:4 4:6 5:5(应用最广)
2.常用配方
稻、麦草等下脚料46%,粪肥46% 饼肥3%,化学氮肥1% 石膏粉、过磷酸钙各1~2%,石灰2%
4.1.2 堆制发酵
多数产区处于季节性、零散、广种薄收的初级生 产水平;少数企业实现了自动化周年生产技术水 平达到国际先进 。
1.2 食疗价值
营养
蛋白质含量高(与牛乳相当) 脂肪含量低(牛乳的1/10 )
较 精氨酸、亮氨酸 多 VB1、VB2、VC 的 磷、钠、锌、钙、铁等
药用
助消化、降血压 防癌抗肿瘤 保肝 增强免疫力
覆土期
菌丝 上土期
产菇期
间歇期
4.4.1 覆土
1.作用
土中假臭味单孢杆菌 的代谢物刺激出菇
2.时机
菌丝长至料深2/3时
3.要 求
土质 持水强,通气好,无病虫害 菌床 无病虫害,料面稍干燥
4.制备覆土
配方 壤质土95%,砻糠4%,粪肥1%
制作: 混匀、沤熟、过筛→喷杀菌杀虫药 →覆膜堆闷2~3天→拌入石灰( pH8.0±) →湿度手握成团、落地可散
3.2 栽培期
人工 根据菌种温度型及当地气候条件确定 栽培
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20~24℃ 播种期 南方约在10~11月上旬
北方约在8月下旬~9月中旬
建堆期:播种期向前推20~30天为宜
4、栽培技术
4.1 堆制培养料 4.2 播种 4.3 养菌 4.4 覆土 4.5 出菇管理 4.5.1 产菇期 4.5.2 间歇期 4.6 易出现的问题
1、概述
1.1 生产概况
分类
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
伞菌科、蘑菇属(Ag)。
世界第1大宗食用菌
300年前起始于法国 世界 20世纪初发明组织分离法 概况 现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
发达国家已0~30年代的上海 1958年改用牛粪后,栽培面积迅速扩大 福建是生产大省,占全国生产量的50%以上 我国规模仅次于美国,名列世界第二。
注意
用适宜菌龄的菌种 勿用有黄水、杂色、徒长、退菌的菌种 用种量1瓶/m2
4.3 养菌
光线暗,空气湿度70%左右 总要求 料温20~25℃(勿超30℃)
通气量随菌丝生长逐渐加强
注意
头3天内不通风(保温湿) 3天后少通风 7天菌丝封面是多通风 菌丝至料深1/2时打料孔(换气) 勿向料面喷水
➢ 出菇管理
5.覆土 向料面均匀覆土约3cm厚,勿拍压
自然草炭土
人工配制土
4.4.2 菌丝上土期 保持 温度约20℃ 空气湿度80%~85%
2、生物学特性
2.1 形态特征 2.2 生活史 2.3 生活条件
2.1形态特征
2.1.1菌丝体
气生型:粗密、爬壁力强,生长快
母种 表现
匍匐型:细而稀,无爬壁力,生长慢 半气生型:介于两者间,短而密
2.1.2子实体
菌盖:帽状,圆厚,光滑
白色 伞状
菌膜:大时破裂 菌褶:白色→粉红色→深褐色 菌柄:白色,中生,实心圆柱形
3.1.2主要品种
As2796半气生、偏高温型,出菇适温14-20℃ 耐肥水,转潮快,高产。是国内大面积栽培 的主要品种
F56贴生型,中小型品种,菇体圆整,高产优质 耐水、耐肥,抗逆性强;转潮快,出菇齐,菇潮 均匀,子实体生长最适为15~17℃
As1671气生型,出菇适温12~18℃。较耐肥水, 转潮不明显;后劲较强。
保温 适当通风 料温慢降至50~55 ℃→维持5天
降温 加强通风,使料温降至30℃
优质发酵料标准
棕褐色,长满白色放线菌; 有香味,无氨、臭、酸、霉味; 软而有弹性,草拉之易断; 含水量有水泌出或挤出1滴水;
pH7.5左右。
4.2播种
过程
铺料约15cm厚 撒播法播种(两层菌种) 适当压实,整平料面 盖消毒报纸或薄膜
2.3 生活条件
2.3.1营养
属于草腐菌 需要覆土
主要 原料
分解能力较弱
特 草、粪须腐熟
点
只利用化肥中的 铵态氮,不能利用
辅助
硝态氮
原料
秸草
畜禽粪 饼肥 尿素 硫酸铵 石膏 石灰 磷肥
2.3.2温度
恒温结实 多为中温偏低温度型 菌丝适温:24℃左右 子实体适温:16℃左右
>22 ℃易死菇
>19 ℃品质差
水:一湿、二润、三不动;肥:加前不加后。
❖ 翻堆
(2)二次发酵法 总过程:前发酵+后发酵
①前发酵
与一次 发酵法
相同点:预湿、建堆、翻堆 建堆时化学氮肥全加入
区别点 共翻3次堆
经前发 酵的料
浅咖啡色,略有氨味 草料不易拉断,但不刺手 pH7.0~8.5,约能挤出4滴水
②后发酵
升温 料堆于室外或垄堆于菇床 →加温料温60℃,6~10h
发酵 类型
一次发酵
二次发酵
发酵 要求
升温快,堆温高,堆期短,腐熟要好
发酵 一次发酵:播种前25~30天,翻堆4~5次 时间 二次发酵:播种前约20天,翻堆3次
堆制发酵过程
预湿
建堆
翻堆
(1)一次发酵法 预湿 提前2~3天,草料用水预湿,粪和饼肥碎后混匀
建堆
堆形:宽约2m,高约1.5m长型堆 方法:一层草(20cm厚)、一层粪(3~5cm厚) 要求:紧实,陡直,四周围膜,顶盖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