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高考生物专用近5年高考真题分类及答案详解:光合作用

2015年高考生物专用近5年高考真题分类及答案详解:光合作用

考点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1(13课标)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2(13江苏)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A.加入少许CaCO3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B.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C.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D.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3(12上海)如图表示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中纸层析的结果,据图判断用作实验材料的叶片颜色为A.红色B.黄色C.绿色D.紫色4(12海南)关于叶绿体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a和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B.绿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C.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4种叶绿体色素D.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不能吸收光能5(14山东)8.我省某经济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结果如图。

(1)图甲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的___________上。

需先用___________(填溶剂名称)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再测定叶绿素含量。

用纸层析法进一步分离色素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

据图分析,该植物可通过___________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2)图乙表示初夏某天在遮光50%条件下,温度、光照强度、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的日变化趋势。

8:00到12:00光照强度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若去除遮光物,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_____________。

考点二:光合作用原理及应用1(14新课标1)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素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C.A 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2(14四川)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使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B.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C.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D.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3(12山东)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C.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丙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4(12天津)设置不同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见下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d3浓度相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B.与d2浓度相比,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多C.若d1、d2、d3浓度下蓝藻种群的K值分别为K1、K2、K3,则K1>K2>K3D.密闭光照培养蓝藻,测定种群密度及代谢产物即可判断其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5(11课标)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6(11浙江)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碳反应7(11福建)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9:30~11:00之间,花生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暗反应过程减缓B.在11:00~12:30之间,花生的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的多C.在17: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释放O2速率相同D.在18:30时,玉米既能进行光反应,也能进行暗反应8(114浙江)某种细胞分裂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细胞分裂素浓度(g·L-1)叶绿素含量(mg chl·g FW-1)光合速率(μmolCO2·m-2·s-1)希尔反应活力(μmol DCIPRed·mg chl·h-1)叶片氮含量(%)生物量(g·plant-1)0 1.58 6.52 13.55 1.83 17.650.5 1.82 7.82 25.66 1.94 22.951.02.34 8.64 32.26 1.98 27.442.0 2.15 8.15 27.54 1.96 23.56注:①chl—叶绿素;FW—鲜重;DCIP Red—还原型DCIP;plant—植株。

②希尔反应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将叶绿体加入DCIP(二氯酚靛酚)溶液并照光,水在光照下被分解,产生氧气等,而溶液中的DCIP被还原并发生颜色变化,这些变化可用仪器进行测定。

请回答:(1)希尔反应模拟了叶绿体光合作用中__________阶段的部分变化。

氧化剂DCIP既可利用于颜色反应,还可作为__________。

希尔反应活力可通过测定DCIP溶液的颜色变化得到,也可通过测定__________得到。

(2)从表中可知,施用细胞分裂素后,__________含量提高,使碳反应中相关酶的数量增加。

(3)幼苗叶片中的细胞分裂素主要有__________产生。

合理施用细胞分裂素可延迟__________,提高光合速率,使总初级生产量大于__________,从而增加植物的生物量。

9(14广东)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柑橘,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光照强度叶色平均叶面积(cm2)气孔密度(个·mm-2)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强浅绿13.6(100%)826(100%) 4.33(100%)中绿20.3(149%)768(93%) 4.17(96%)若深绿28.4(209%)752(91%) 3.87(89%)(注: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考)⑴CO2以_________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________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__________。

⑵在弱光下,柑橘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

⑶与弱光下相比,强光下柑橘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____________,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__________。

对强光下生长的柑橘适度遮阴,持续观测叶片、叶面积和经光合速率,这三个指标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最后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

10(14安徽)某课题小组研究红光和蓝光对花生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1)与15d幼苗相比,30d幼苗的叶片净光合速率______。

与对照组相比,_____光处理组的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高,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肉细胞间隙CO2至少需要跨__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达CO2固定的部位。

(3)某同学测定30d幼苗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获得红光处理组的3个重复实验数据分别为2.1mg·g-1、3.9 mg·g-1、4.1 mg·g-1。

为提高该组数据的可信度,合理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3年北京)(10分)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

结果如图:(1)光合作用碳(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___,在____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___ __。

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__ _.(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______增加。

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_ _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会__ ___光合作用。

(5)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__ ____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

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_____,则支持上述推测。

15(13年山东)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1)阶段Ⅰ和Ⅲ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Ⅰ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 。

阶段Ⅲ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阶段Ⅱ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____________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

阶段Ⅲ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测得阶段Ⅱ种子吸收O2与吸收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的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