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病句选择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病句选择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病句选择题及答案初中病句答题技巧指导及练习题一、考纲要求: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用词不当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

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如:①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②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

(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生产的棉花”)③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④这首歌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倍受欢迎的。

(语序不合习惯,应把“倍受”移至“广大的”前面。

)⑤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

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二)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如:①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动宾搭配不当,“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④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也”改为“就”。

) (三)成分残缺赘余(1)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

例如:1 ①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缺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

应去掉“通过”或“对”。

)②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③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④细菌是有害的。

(缺必要的限制语,应加上“有些”)(2)重复多余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

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

例如:①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

(谓语重复,应删去“打”)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语意堆砌,"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③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除一个)。

④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前边有了主语" 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⑤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

("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 ⑥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

("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⑦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

("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四) 结合混乱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

(1)句式杂糅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

(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

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 (2)语句杂糅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 __ 籍华裔作者之手。

(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2 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两句意思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把“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与“听了他的报告,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中一种。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 2、句子歧义: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

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再就业工程能否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能否”包含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只能说“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而 __“再就业工程不能顺利实施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3 2、范围不清: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

(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 4、否定失当: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

("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七)用词不当用词不当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等等。

例如:①这次试验能否成功,还是个怀疑。

(动词“怀疑”误用作名词,应改为“疑问”)②大家对于我很热情友好。

(介词运用不当,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

)③他的父亲仍然健在,享年 83 岁,精神尚佳。

(“享年”一词称死去人的岁数,前后矛盾,属于用词错误。

二、辨析及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辨析(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得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4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有无滥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修改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增、删、调、换,即增加字词、删去多余字词、调整字词顺序、更换字词。

无论用那种方法,修改病句都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变,二是多就少改。

三病句辨析技巧例谈如果我们把平时做的病句题(包括历次高考题)进行归类,不难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一) 抓顿号顿号用在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

病句往往是属种概念的并列,或者分类标准不一,出现类似数学中“交集”的情况。

例 1:最近一段时间,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大量地报道了黑龙江、江西、陕西、湖南等煤矿瓦斯爆炸伤人的事件。

(属种概念不能并列) 例 2:去年冬天,村里办起了农业技术培训班,许多青年、妇女、老人报名参加学习。

(标准不一、概念交叉,不能并列) 二)抓虚词 1、抓“和”字。

“和”作为连词,组成并列短语后,往往出现前后不能照应的情况。

例 5:听了动员报告后,同学们都订出了本期学习的计划和决心。

(“订出了”“决心”搭配不当)5 例 6:这个决议系统地了外贸工作的经验,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对外贸工作的许多重大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画线部分前后不能一一照应) 还须指出的是“和、跟、同、与”等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往往造成的歧义。

如:例 8: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两家银行。

( “和”作连词时,是“他”一人所为,“和”作介词时,是“他”和副总经理两人所为) 2、抓介词。

特别是句首介词,往往掩盖了全句的主语,造成成分残缺;句中的介词也时有误用的情况,需要仔细辨析、推敲。

例 9:看着老师的白发,使我产生了许多感慨。

(第一句句首是动词,第二句句首是介词,全句无主语。

“看着”“使”二者必去其一) 例 10: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第二个介词“在”应改为“从”) 3、抓副词。

要避免某些副词语意的重复,特别要注意表示否定的副词,由于多重否定而把意思弄反的情况例 16:难道能否认培养国家建设的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否认”“不”再加上表反问的“难道”,这个句子成了三重否定,恰恰把意思说反了) 例 17:谁也不会否认按劳分配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谁也不会否认”即“大家都承认”,后面又出现一个“不”字,恰好把意思说反了) 4、抓关联词语。

主要问题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主语相同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边。

6 例18: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

(“如果”应放在主语“人们”的后边) (二)抓代词病句考题中出现代词,往往有指代不明的毛病。

例 22:她母亲曾因为桂花拒绝与她为桂花选中的男人结婚而要对她进行报复。

(根据文意,这句话中的第一、第三个“她”是指桂花,而第二个“她”则指桂花的母亲,“她”的概念不同一,违反了思维的同一律) (三)抓判断词“是”病句考题中如出现判断词“是”,则应考虑主宾搭配是否恰当。

例 25:今年,我校参加高考的人数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