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六泌尿生殖系统病人的护理任务十急性乳腺炎病人的护理【复习提问】1.尿路感染常见病原体?答:大肠杆菌2.尿路感染最常见感染途径?答:上行感染3.尿路感染首选辅助检查?答:尿细菌学培养【新课导入】【案例】陈女士,27岁,哺乳期。
左乳房红肿、疼痛2天,体温39.6℃。
体格检查:左乳房外上象限可见2.5cm×3cm×2.5cm红肿区,表皮温度高,有明显压痛。
临床诊断为:急性乳腺炎思考:1. 请说出预防本病发病的关键。
2. 如何防止乳汁淤积?【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1. 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急性乳腺炎病人进行引流术后护理的能力;具备为急性乳腺炎病人正确降温的能力;具备为急性乳腺炎病人进行乳房按摩、局部热敷的能力。
2. 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急性乳腺炎主要病因、典型临床表现、相应辅助检查及护理措施。
3. 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急性乳腺炎病人进行病情观察及健康指导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效沟通能力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新课讲解】一、定义(图片)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产后3~4周,病人多是产后哺乳的妇女,以初产妇多见。
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少数为链球菌感染。
二、病因与病理(一)病因1.乳汁淤积当乳头发育不良(过小或凹陷),妨碍正常哺乳,或乳汁过多、婴儿吸乳过少、乳管不通畅等导致不能完全排空乳汁等,出现乳汁淤积将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生长。
2.细菌入侵感染的主要途径是乳头破损或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
细菌也可直接入侵乳管,上行至腺小叶而致感染,如婴儿患口腔炎或口含乳头睡眠所致。
(二)病理急性乳房炎可同时存在数个炎性病灶而先后形成多个脓肿,脓肿可以是单房或多房性。
脓肿可自行向外溃破,深部脓肿也可向深部穿至乳房与胸肌间的疏松组织中,形成乳房后脓肿。
三、临床表现(图片)1. 早期急性乳腺炎在开始时患者乳房胀满,疼痛,哺乳时更甚、乳汁分泌不畅,乳房肿块或有或无,皮肤微红或不红,或伴有全身不适,食欲欠佳,胸闷烦躁等。
2. 化脓期局部乳房变硬,肿块逐渐增大,此时可伴高烧、寒战、全身无力、大便干燥、脉搏加快、同侧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高,常可在4-5日形成脓肿,可出现乳房跳痛,局部皮肤红肿透亮,肿块中央变软,按之有波动感,若为乳房深部脓肿,可出现全乳房肿胀,疼痛,高热,但局部皮肤红肿及波动不明显,有时一个乳房内可同时或先后存在数个脓腔。
3. 溃后期浅表的脓肿常可穿破皮肤,形成溃烂或乳汁自创口处溢出而形成乳漏。
较深部的脓肿,可穿向乳房和胸大肌间的脂肪,形成乳房后位脓肿,严重者可发生脓毒败血症。
四、辅助检查(小先生)1.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比例增加。
并发脓毒血症时,白细胞总数常在1.5×1010/L,中性粒细胞常达80%以上。
2. 诊断性穿刺:在乳房肿块波动最明显的部位或压痛最明显的区域穿刺,抽出脓液表示脓肿形成。
3. 细菌学检查(1)脓液涂片:抽取脓液行涂片检查,一般可见革兰阳性球菌,亦可行抗酸染色查抗酸杆菌,以助于确定致病菌种类。
(2)脓液培养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选用抗生素。
(3)血液细菌培养:急性乳腺炎并发脓毒败血症时一般应隔天1次,抽血做细菌培养,直到阴性为止。
抽血时间最好选择在预计发生寒战、高热前,可提高阳性率。
对临床表现极似菌血症而血液培养多次阴性者,应考虑厌氧菌感染的可能,可抽血做厌氧菌培养。
五、治疗原则(图片)原则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1. 一般处理除患乳停止哺乳,并排空乳汁外,局部热敷或理疗以利于早期炎症消散;水肿明显者可用25%硫酸镁溶液湿热敷。
感染严重或并发乳瘘者常需停止哺乳,可口服溴隐亭、己烯雌酚或肌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至乳汁停止分泌为止。
2. 抗生素应用选用青霉素治疗,或用耐青霉素酶的苯唑西林钠,或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
原则为早期、足量。
3. 中药治疗服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类中药及用金黄散或鱼石脂软膏局部外敷。
4. 脓肿处理脓肿形成后,主要治疗措施是及时作脓肿切开引流。
为避免损伤乳管而形成乳瘘,切口呈放射状至乳晕处;乳晕部脓肿可沿乳晕边缘作弧形切口;分离脓肿的多房间隔以利引流;深部脓肿波动感不明显,可在超声波引导下定位穿刺,明确诊断后再在乳房下缘作弓形切口。
为保证引流通畅,引流条应放在脓腔最低部位,必要时另加切口作对口引流。
(视频)六、护理诊断(小组竞赛)1.疼痛与乳房肿胀、感染及脓肿切开引流有关2.体温过高与炎症反应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哺乳期乳房保健知识。
七、护理措施1. 一般护理(图片)(1)饮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保证足够液体入量。
(2)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并适当运动。
(3)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哺乳期卫生习惯,保持乳房清洁,勤更衣,定期沐浴。
2. 急性乳腺炎病人的护理(1)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了解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变化,必要时作细菌培养及药物过敏试验。
(2)防止乳汁淤积:患乳暂停哺乳定时用吸乳器吸空乳汁,或用手、梳子背沿乳管方向加压按摩。
(3)促进局部血循环:局部热敷或用宽松的胸罩托起两侧乳房,以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4)对症处理: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应用解热镇痛药物。
(5)引流护理:脓肿切开后,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更换敷料。
八、健康教育1. 避免乳汁淤积告知病人此乃预防的关键,每次哺乳之后应将剩余的乳汁吸空。
2. 保持清洁每次哺乳前、后均需清洁乳头,以保持局部干燥和洁净。
3. 纠正乳头内陷于妊娠期每天挤捏、提拉乳头。
4. 防治乳头、乳晕破损可用自身乳汁涂抹,因其有抑菌、滋润、促表皮修复功能。
一旦出现破损,应暂停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哺育婴儿;局部用温水清洗后涂以抗生素软膏,待愈合后再行哺乳。
5. 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每次哺乳时让婴儿吸净乳汁,如有淤积及时用吸乳器或手法按摩排空乳汁;避免婴儿养成含乳头睡眠的习惯;注意婴儿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婴儿口腔炎症。
(视频)【课堂小结】(学生抢答)急性乳腺炎好发于初产妇;常因乳汁淤积引起;最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脓肿形成时可有波动感;治疗时需控制感染、排空乳汁,脓肿形成时及时切开引流:为避免损伤乳管而形成乳瘘,切口呈放射状至乳晕处;乳晕部脓肿可沿乳晕边缘作弧形切口;本病预防关键为避免乳汁淤积;护理时为防止乳汁淤积应暂停哺乳。
【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图片)由案例中临床诊断为“急性乳腺炎”可知本病常见病因为“乳汁淤积”,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预防乳汁淤积;防止乳汁淤积:患乳暂停哺乳定时用吸乳器吸空乳汁,或用手、梳子背沿乳管方向加压按摩。
【护考模拟】(学生抢答并解答)()1.急性乳腺炎的主要原因是A.乳汁淤积B.乳汁分泌过少C.乳头凹陷D.乳头皲裂E.细菌入侵()2.患者女性,26岁,产后突发急性乳腺炎。
其致病菌最可能是A.大肠杆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变形杆菌D.溶血性链球菌E.白色葡萄球菌()3.患者女性,26岁,产后4周出现体温升高、右侧乳房疼痛、局部红肿、有波动感,最主要的处理措施是A.及时用吸乳器吸净乳汁B.应用抗生素C.局部用25%硫酸镁湿热敷D.中药治疗E.脓肿切开引流()4.患者女性,27岁,顺产一健康女婴,为预防乳腺炎,护士对其健康教育时下列不正确的是A.避免乳头破损或皲裂B.妊娠后期每天用清水洗乳头C.纠正乳头内陷D.预防性应用抗生素E.定时哺乳;每次哺乳排尽乳汁()5.患者女性,27岁,顺产一健康女婴,为预防乳腺炎,护士对其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A.防止乳房皮肤破损B.保持乳头清洁C.纠正乳头内陷D.避免乳汁淤积E.尽量采用人工喂养()6.急性乳腺炎的早期症状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体温升高B.乳房胀痛C.局部皮肤红热D.压痛性肿块E.出现波动()7.女性病人,28岁,产后24天出现右侧乳房疼痛,全身畏寒、发热、脉快。
体查:右侧乳房皮肤红肿明显,可扪及一压痛性硬块,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下列处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患乳停止哺乳B.局部用硫酸镁溶液湿敷C.按医嘱应用抗菌药D.局部理疗E.局部行切开引流()8.女性,24岁。
产后2周,左乳房胀痛伴高热39℃。
体格检查:左乳房外上象限明显红肿,触痛,无波动感,考虑为急性乳腺炎。
本病最常见于A.妊娠后期妇女B.初产哺乳期妇女C.长期哺乳期妇女D.乳头凹陷的妇女E.乳房丰满妇女()9.女性,24岁。
右乳肿痛8天,伴高热。
体格检查:右乳外上象限红肿,压痛明显,有波动感,穿刺抽出2ml黄白色黏稠脓液,切开引流的最佳切口应是A.以乳头为中心做放射状切口B.在波动明显处做切口C.“十字形”切口D.乳晕边缘做弧形切口E.沿乳房下缘做弧形切口()10.病人,女,28岁,产后4周体温升高左侧乳房疼痛,局部红肿,有波动感,要确诊首先应做A.X线摄片B.B超C.穿刺D.CT检查E.细胞学检查【课后作业】请制定急性乳腺炎病人的护理计划并预习下节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