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中医院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中医院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章概论 (3)1.1 项目概况 (4)1.2 项目法人基本情况 (5)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6)1.3.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6)1.3.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原则 (7)1.3.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范围 (7)第二章项目提出的理由和必然性 (8)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9)3.1 现状描述 (9)3.2 国家相关标准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10)3.3 拟建设面积和功能 (13)第四章场址选择 (14)4. 1 场址区域概况 (14)4. 2 场址条件 (15)4.3自然条件 (16)4. 4 气候资源 (17)第五章项目实施方案 (18)5.1 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18)5.2 项目总体规划设计 (19)5.3 建筑设计 (20)5.3 通风设计 (27)第六章、医用气体、医院呼叫对讲设计 (28)第七章制度建设 (31)第八章经济利益预测分析 (31)8.1 项目实施进度 (31)8.2 财务预测分析 (32)第一章概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医疗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医疗卫生事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恢复和发展人民的劳动力,提高人民健康素质的重要保障。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等,群众对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以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这给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合理规范的就医诊病流程,逐步改善和提高医疗机构设施设备条件,成为医疗改革和医院实现长远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和医疗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特别是对于政治。

经济和社会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医疗改革的发展要求,当地面临着硬件设施日益老化等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医院设施条件,完善和优化医院医疗服务环境。

1.1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新建XXXXXXXXX(2)项目法人新建XXXXXXXXX—新建中医医院法人代表:(3)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2亿元,其中自筹8千万元,争取扶持资金4千万元。

(4)项目建设性质新建(5)企业性质民办公助,个人独资为主加国家辅助创办XXXXXXXXX。

(6)项目建设地点XXXXXXXXX省XXXXXXXXX县(7)项目简介XXXXXXXXX编制200个床位,医院预计需要200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11人,主治医师20人,医师35人,卫生主管检验师6人,执业药师8人,公共卫生医师6人,护理人员60人,护工等其他工勤人员46人。

主要科室设置有院办、门诊部、住院部、财务科、放射科、检验科、中医科、口腔科、妇产科、五官科、药剂科等,主要医疗设备有黑白B超、300AmX光机、纤维胃镜、心电图机、脑血流图机及生化检验设备等,是一所中西医相结合的综合性医院。

(8)项目用地面积1、用地面积19980平方米。

2、完成规范化建设项目后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

1.2 项目法人基本情况XXXXXXXXX,现年39岁,男,大学本科学历,1973年6月生,汉族,XXXXXXXXX省姚安县人。

创办了彝人古镇社区服务中心、楚雄海亚老年病专科医院,多年从事医疗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志气过人、精力充沛,事业心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有经济、经营管理才能;社会交际广、信息灵敏,关注国家政策方针、熟悉国家法律法规、知识面广,做事沉稳、果断,敢于冒险,组织能力强,具备投资建设该项目的实力与才能。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原则1.3.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医院建设标准》(建标 110-2008);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贵州省“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4、锦屏县国土资源局《关于锦屏自治县中医院使用土地权属的证明》;5、锦屏县建设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6、锦屏县建设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7、锦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锦屏县中医院增加人员编制的通知》;8、《贵州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期工程县级医院建设项目建议方案表》9、国家颁布的有关《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规程、规定要求;10、《卫生部关于转发中国地震局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11、有关专业技术规范、标准;12、项目业主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13、黔发改社会(2009)2678号《关于锦屏县民族中医院建设发展规划的批复》1.3.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遵循国家的法律、法令和法规。

(2)本着对项目建设单位负责的态度,认真、准确地选好每一个数据,科学地得出每一个结论。

(3)选择国内外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条件,节约工程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4)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为项目建设单位带来可观的投资回报,也为楚雄市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构筑新的经济增长点。

1.3.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范围(1)项目内容及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意义;(2)项目技术关键;(3)项目实施方案;(4)市场需求预测;(5)机构设置及劳动定员;(6)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环境保护;(7)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8)总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成本、销售利润、税金估算;(9)项目结论。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理由和必然性我国中医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对中医药的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加,为中医药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中医药的发展潜力巨大。

“十五”时期,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城乡中医医疗机构基础条件和服务设施得到改善。

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能力提高。

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重大疾病能力有一定提高,特别是在防治非典的战役中,中医药的作用得到社会的公认,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积极评价;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取得较好的效果。

卫生部制定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把“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重,制定扶持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中西医、中西药协调发展。

”作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并把“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重要作用。

”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纲要》制订了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要加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建立和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快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中医医院和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重大疾病防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中医药规划》)把“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服务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突出、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作为“十一五”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目标,把“提高和完善以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科、村卫生室为主体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

贯彻落实《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到2010年,基本完成县级中医医院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点任务;加快锦屏县中医医院标准化的建设符合《纲要》和《中医药规划》的要求,属于国家大力扶持对象。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3.1 现状描述XXXXXXXXX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位于XXXXXXXXX省西南部,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之间,隶属于思茅地区,东靠新平,北接景东、双柏,东南与墨江、普洱毗邻,南接景谷,西与临沧隔澜沧江相望。

县城恩乐镇距省会昆明447公里,南距思茅行署驻地思茅市190余公里。

总面积4136.81平方公里,居住着彝族、哈尼族、拉祜族、汉族等21个民族共20.1万人。

XXXXXXXXX县只有唯一一家县人民医院,医院现有的医疗设备、医务人员及医院床位远远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3.2 国家相关标准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一)国家相关标准根据国家《中医院建设标准》要求,200床位中医院应有面积为15000平方米。

表一 100床位医院面积计算表(二)需求增长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卫生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将有更多更高的要求。

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卫生问题日益加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

一些传染病、地方病仍危害着人民健康,有些新的传染病对人民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三)医疗支付能力将进一步增强1、我国卫生服务弹性系数趋于合理,医疗费用支付能力进一步增强。

卫生服务弹性系数是指卫生总费用增长率同GDP增长率之间的比值。

2、个人医疗支付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高于人均医疗费用增长速度。

2007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再度超过GDP。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介绍,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之后,实际增长约13%,这意味着今年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同期GDP增幅2007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10966亿元,占GDP比重为4.81%,人均卫生费用828元。

与2006年比较,卫生总费用增加1123亿元。

这说明居民用于医疗的支出能力增强。

以健康观念为主导的新型生活方式已经替代了温饱型的生活方式,人们不仅关注从调整膳食结构入手提高健康水平,而且更舍得在保健卫生上加大投资。

(四)医疗改革为民营资本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西方发达国家,民营医疗机构很成熟,美国民营医院比例为65.3%,德国民营医院比例为65.6%,而我国目前仅有1%是民营医院,营利性医疗机构所占的比重更低,在0.5%以下。

发达国家美国营利性医疗机构所占比重10%左右。

从年人均医疗消费来看,美国为4090美元,德国为2339美元,澳大利亚为1805美元,日本为1741美元,韩国为587美元,而中国仅为40美元,这对中国的3亿富裕人群(中国的社会财富集中于约25%的中产阶级以上人群中)来说,市场潜力和现有规模存在着巨大反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