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句与复句

单句与复句

1、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

2、分句的结构: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谓句。

3、分句的主语:分句一定是主谓句。

a、主语相同,并同时出现b、掌握科学道理的人比普通人高明,他们懂得事物的发展规律,他们懂得辩证法,他们看的远些。

(2)主语相同,但有省略,或承前省略或蒙后省略(3)主语不同,每个分句都出现(4)主语不同,后面分句有时省略,但须是前一句已出现过的。

4、复句和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分句,可以用关联词语来联系,也可以不用。

但在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书面语中,使用关联词语的复句是最常见的。

关联词语有连词,如“虽然”“所以”;有副词“就”“才”有短语“另一方面”“反之”等。

关联词语在复句中的作用:(1)可以明确地表示各分句间的关系。

(2)可以将各分句联系起来。

(3)同个连词语有时可表示不同的关系。

(4)有时,用不用关联词可以表示不同的关系。

二、复句的两大类型按照分句间的关系,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型。

(一)联合复句:并列顺承解说选择递进五类。

分句间的意义平等,无主从之分。

常见的有以下五种:1、并列关系表示事物的并列、并存或对立。

可用关联词语,也可不用。

分句的次序可变换。

2、顺承关系分句间有前后相承的关系,或动作连续,或事件连续。

分句的次序固定,一般不能前后变换。

3、解说关系分句间是解释、说明、总分的关系。

不用关联词。

4、选择关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表示要在其中选择。

分两类:(1)未定选择:指尚未选定。

常用“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等。

(2)已定选择:指已经选择,有了结果。

常用“与其------不如”“宁可------决不(也不)”来表示。

5、递进关系分句间意思更进一层。

一定用关联词语,常用“不但------而且”等。

(二)偏正复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偏句,一部分是正句。

划分偏句和正句的语法标志是:语序和关联词语。

偏句正句的结构形式有两种。

A、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关联词语可用可不用,可成对用也可只用一个。

B、正句在前,偏句在后(偏句有补充说明的意味):关联词语只能用在偏句上,不能成对使用,不用也不行。

偏正复句可分为五种:1、转折关系:分句间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又分为“重转”“轻转”“弱转”三类。

(1)重转:意思明显对立,要求使用关联词语。

(2)轻转:两个分句间意思不对立,但不一致,常在正句里用一个关联词“但是、可是、(3)弱转:转折语气很弱,只在正句用关联词“不过、只是”等。

2、条件关系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结果。

又分为三种:(1)充足条件“只要――――――就”(2)必要条件“只有------才”(3)无条件:即在任何条件下都有同样的结果,即“无条件的”条件。

常用“无论------都”等。

3、假设关系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表示结果。

分两类:(1)一致:假设和结果一致(2)相背:假设和结果不一致4、因果关系偏句说原因,正句说结果。

分两类:(1)说明因果:“因为------所以”“因此”“因而”等。

(2)推论因果:偏句在前,提出前提;正句在后,加以推论。

常用“既然――――――就”“可见”等。

5、目的关系偏句表示行为,正句表示目的。

分两类:(1)达到目的:(2)避免什么按照分句间的关系,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

联合复句的特点是,在语义上,各分句之间不分主次;在结构上,有两个以上分句在同一层次上。

联合复句往往通过语序或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间的并列、连贯、递进、选择等几种关系。

偏正复句的特点是,在语义上,两个组成部分有主从,正句是全句的意义中心;结构上,即使全句包含两个以上的分句,也总是可以先分成偏正两个部分。

偏正复句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有时偏句在后,则带有一种追述、补充、强调的意味。

偏正复句一般要用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之间的因果、假设、条件、转折、让步等几种关系。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

例如: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

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

例如: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

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

例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

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个如b”。

例如: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

例如。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a所以b”、“既a就(那么)b”、”因此”。

例如: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气馁。

7、假设复句:由两个有似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倘若)a就(那么)b”、“即使(纵然)a,也b”、“再A,也b”、“假如”、“假使”、“假若”、“要是”,例如: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怕。

8、条件复句: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常用关联词语有“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无论(任凭)a,都(也)b”。

例如: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

9、解说复句:也称总分复句,由总提和分说两部分组成,总提用一个分句,分说与总提相应,用几个分句表达。

例如: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

据说错处有三:一是态度,二是气量,三是年纪。

10、目的复句,由两个有目的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个分句表示一种行为,后一个分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

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为的是”、“ 以免”、“省得”、例如: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11、连锁关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连锁关系的分句组成。

常采用“一……就”,“越……越”,“谁……谁”,“哪里……哪里……的格式,前后分句紧密相连,前一分句怎么样,后一个分句就怎么样。

例如:他越客气,老杨同志越觉得不舒服。

(二)紧缩句紧缩句是用单名形式表达复句内容的一种特殊句式,它虽属于复句范畴范畴,但又不同于复句。

紧缩句并非都可以还原为复句形式,(如:他越说越快)。

所以说,紧缩句虽然表达复句的内容,但并非一定由复句紧缩而成,它也不宜称作复句的紧缩形式或紧缩复句、它只是一种特殊的句式——紧缩句。

紧缩句常见的固定格式有:“a就b”、“一a就b”、“再A也b”、“不A也b”、“非a不b”、“越A越b”。

例如:①他一有空就看书。

②语言越精炼越好。

(三)多重复句及分析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有“||” 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

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

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

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转折)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果)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

(因果)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陶铸《崇高的理想》)句群是由句子组合而成的。

它是汉语里最大的级语言使用单位。

组成句群的句子在语义上前后衔接连贯,从几个方面共同说明一个中心语义。

句群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方式基本和复句相同。

5.如何区分单句和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由单句充当)构成的句子,单句与复句应该界限分明。

(1)从构成材料上看,单句是由句子成分构成的,复句是由分句构成的。

(2)从表述关系上看,单句只有一个表述中心,一种表述关系。

再简单的复句也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表述中心和表述关系。

(3)从关联词语上看,关联词语上是复句的标志,单句一般不用关联词语,只有个别的使用。

(使用关联词语的只在主语和谓语的前面出现)但有许多语言现象还是值得注意。

第一,两可现象。

并列结构作谓语的单句与并列关系的复句就很难区分,例如“我们爱祖国,爱人民”,可以分析为单句:主语是“我们”,谓语是并列结构“爱祖国,爱人民”;也可分析为并列关系复句,即把“爱人民”看作是一个分句,主语承前省略了。

这种情况按哪一种分析都可以,因为无论是分析为单句还是复句,都不影响对句子意义的理解。

第二,两难现象。

比较下面四个句子:A.为了他,我才改变原来的决定。

B.为了身体健康,我每天参加早操。

C.因为这个缘故,他昨天没有来。

D.因为天气不好,我没有出门。

历来认为“为了”是介词,“因为”是连词。

按这种观点,很难说明B、C两句是单句还是复句。

我们认为“为了”、“因为”兼属连词和介词。

在A、C两句中,它们是介词,全句属单句。

在B、D两句中,它们是连词,全句属复句。

6.如何分析多重复句分析多重复句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切分复句要凭借关联词语,缺少关联词语的,可以补上再进行切分。

例如下句括号里的关联词语就是添加的。

速度是应该追求的,|(但是)如果片面地强调速度|||,(而且)影响质量,||那就错了。

第一层有“但是”,属转折关系;第二层有“如果……就”,属条件关系;第三层有“而且”,属递进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