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调查报告一、研究目的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调查,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了解社会发展状况,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从而积极引导学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

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市场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

对周围环境和外在关系的一种价值判断,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活动方式。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智商群体,有着文化底蕴深厚、知识水平较高、智能潜力大的群体优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希望和未来。

所以,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特殊历史时期,对新型人才的期待是全社会的共识,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大学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经济的转轨、社会结构重新调整、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和重建、道德和价值体系的再塑等,这一切把大学生的人格培养置于全新的环境和氛围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的人格如何修炼,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是值得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完善和健康的人格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质量,选择符合大学生实际的人格培养对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目前现状与调查结果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

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人对社会的责人和贡献。

然而,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以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上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一)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也有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

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付诸行动。

部分大学生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

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唱“六十分万岁”;有的人甚至认为“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

(二)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做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的核心。

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

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一当前事,先为自己打算。

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缺乏社会责任感。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人们会放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调查结果(三)重才能轻道德品质。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质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

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

(四)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爆发者少者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次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

在一些大学生中,讲虚荣,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成风,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排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

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己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三、原因分析(一)功利性、目的性增强,倾向于对金钱和权力的追逐1.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对广大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有促进的一面,如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自强精神,以及敢于维护群众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不应讳言的是,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也具有负面的消极影响。

市场经济自身的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

此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加之社会上对“大款”们豪华的高消费生活有意无意的渲染使得人们心里发生不平衡现象,这都使得钱的多少,成为不少大学生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

2.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价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一些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些人只知道这句话的前半句,岂不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当好东西学习,从而迷失了自我以至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出现了问题。

3.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

当代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朽现象也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

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忘记了入党誓言,在金钱美女面前败下阵来,成为不择手段,以权谋私,挥霍国家财产腐败分子。

4.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

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弱点,这是造成其人生价值观取向上出现问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对他们来说,唯一的重要人生竞争就是高考,故当他们跨入高等学府后,不少人就认为从此前途有了保障,可以松一口气,不再刻苦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加之,不少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其家庭环境优越,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往往被家长当作小皇帝娇宠,形成自私心里,这使他们不可避免地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弱点,如只讲索取,不愿奉献,自私自利等。

(二)社会责任感有所淡薄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在我国普及义务教育和一遍遍重申历史的情况下,我们怎么会忘记日本侵华的耻辱。

当年日本侵华在老一辈中国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给他们造成了不可修复的伤痛。

再加之日本现今的一系列行为(如参拜靖国神社)又一次刺痛了我们原本敏感的神经,在问卷中绝大部分人对日本篡改历史的行为表示愤慨,但依然有小部分人漠视这一行为,表示漠不关心。

更有甚者,居然有人觉得或许日本政府说的才是事实。

面对这样地结局,不得不承认,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令人担忧。

这种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如“八荣八耻”中提到的,是危害祖国的行为。

原因主要有:1.狭隘的个人主义。

部分大学生不认同“国富民安”、“大河有水小河满”的观点,他们认为各个国家对历史的纠缠没有多少意义,准确地说对自身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这种想法,也有其一定的背景。

众所周知这么一个说法:在一个破旧不堪的寺庙里,有个富得流油的住持。

无独有偶,再穷的国家也有有钱的主。

所以,他们使尽浑身解数使货币增值。

至于历史如何,与他们对金钱的追逐影响不大。

2.“过度的怀疑精神”。

少数大学生自认为很有分析、判别是非的能力。

由于传媒在当今这个社会经常被政客们所利用,所以使得部分人怀疑它的真实性,认为它们过多地带有政治色彩,甚至就是捏造事实。

这使得很多的当代大学生存在多疑心理。

多疑是件很不好的事情,就如李玫谨对马加爵进行的心理分析:马加爵在家里是最小的一个孩子,从小受到宠爱,学习成绩出色,所以会有任性、自我中心等问题;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家境贫穷、现实不如人意,所以容易有自卑、自怜的心理特点;进入大学后城乡巨大落差又导致了心理上的不平衡,这就造成了他敏感、多疑、狭窄的性格特点,而这样一种性格和同学相处的时候就难免出现一些怪异的行为。

因为他性格内向,不肯轻易反映出内心的东西,而周围的人如果对他不在意一些,或者忽视一些,对他的一些表现作出过于简单的回应,他的行为就会更为怪异。

慢慢地某些小的芥蒂也会形成一种仇恨,仇恨的积累导致了最后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道德水准低下,尤其是大二和大三学生问题更为突出。

两百多年前,英国哲学家休谟说过,人类两性关系的交往,如果不带来任何社会问题,则纯属个人的私事。

但当代大学生未婚同居及当“二奶”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还属于个人私事吗?!人是社会化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性行为不仅受生物规律、自然规律的支配,还要受到一定的社会发展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现实中,性行为总是通过社会礼仪、规矩、习俗等方式表现,并受社会道德观念支配和社会制度的约束。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

此时他们思想活跃、开放而少禁忌,情绪敏感、细腻而富于变化,最容易吸收外来的新信息,也最容易有叛逆心理,时时受到性的强烈冲到,又受置于传统观念和生活条件的束缚。

因而经常会产生一种莫名的躁动和“突围”冲动。

这个时期任何一种对固有的东西的突破态势,不论言行或行为都很能赢得他们的好感。

再加现代社会资讯的高度发达,强大的媒体渲染导向作用,将追新求异的时尚意识深深渗入他们的日常生活。

因此当同居作为一种满足基本人性、追求个性表达,同时对传统婚姻模式构成颠覆和结构的前卫行为时,大学生认同、模仿或选择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强。

此外,大学生正处在一个自我个性组建成型的关键时期,作为成人的尊严感刚刚被强烈地意识到,因此某些具有挑战意味的大胆行为有时也会被当作展示个人权力和标示自我承受的标杆。

(四)社会参与度不高其实,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

由于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缺少信心、缺少爱心,他们当然不会关心社会上的一些事情。

另外,他们中间有很多是独生子女,养成了娇惯、自我的性格,很难与他人沟通。

有时甚至有交流沟通的障碍,这主要是来自于心理上的,比如自卑。

再者,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经常是只关心自认是与自己休戚相关的事情。

对于其他的,通常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人本来是害怕孤独的,但无论置身于怎样的人群之中,人和人之间还是互无瓜葛。

人世就是这样的冷漠无情,他们宁愿用听惯了的音乐来独自打发处于人群中的孤独,也不愿与别人沟通。

看惯了人世间太多的世态炎凉,使得人们越来越麻木。

在大学校园中经常能听到这样一些话:“天下熙熙皆为名往,天下攘攘皆为利忙”,“天下一般黑”。

同时,有些学校的某些行为的确让学生们伤透了心,很多事情经常是暗箱操作,不透明、不公开。

所以说,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我却不知道是否真实可靠”。

四、建议与改革途径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还需要行之有效的手段,要把思想教育、舆论导向、政策调节、法律约束结合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