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世纪80年代后期,社会工作在中国萌芽发展,起初是与“民政工作”结合开展。

直到全国许多高校开始设立社会工作专业,同时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证开始实行,中国社会工作才开始迈入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极大影响着社会工作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以及社会工作功能的发挥,而这是推进中国社会工作未来发展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没有社会工作的职业化,社会工作无法可持续发展。

因为作为一项特殊职业,社会工作有一套与人类社会理想相关的理念和规范,这套理念和规范对指导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一、中国社会工作——“行政性、半专业化”状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不仅指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相关知识训练,取得相关领域社会工作执业资格的过程。

取得执业资格只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一个开始,它表明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合法开展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

但是,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转型期,各种制度尚不完善,社会工作还处于“行政性、半专业化”状态,存在多方面的局限性:如强调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以行政管理为本”的工作模式,而不是专业社会工作所强调的“以人为本”、“以服务案主为本”的模式,服务对象的利益常常被忽略或损害;缺乏专业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而只注重问题的暂时解决;缺乏专业的强调案主自决、个别化和尊严等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只以社会工作者的自我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来判断和解决问题;缺乏专业的工作方法,只是采用简单的说服教育式,凭经验来处理,缺乏专业系统的工作理论指导。

要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工作的需要,就需要大力引进、吸收并借鉴西方的专业文化,学习专业的社会工作的理念、理论知识、工作模式、方式和方法,这对推动我国社会工作走上专业化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的“三个层面”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社会工作价值与理念层面上的专业化。

作为社会工作的灵魂,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与理念不仅规范了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意义,同时也规范了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

可以说,社会工作价值与理念的专业化对社会工作的目标、理念、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都具有指向性和规范性作用。

二是社会工作理论与知识层面的专业化。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工作较偏重于实务训练和实际操作,导致许多人对社会工作理论产生偏见,认为社会工作主要是一种操作层面上的经验方法,不需要自己的理论建构,只要从其他学科中吸取一些知识就足以应付社会工作实务。

这种认识无疑是错误的。

一门学科如果不建立起独立的理论体系,即建立专业化的理论和知识体系,无异于要取消其在学科体系中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三是社会工作实务技能层面上的专业化。

社会工作实务技能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和独特理论的一种具体化和操作化,是具体实施社会工作的服务方式、程序与步骤。

这是最能体现社会工作专业性的地方。

与一般的行政管理工作和社会服务工作不同,社会工作尤其强调其专业技能与方法的运用,强调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方法,来帮助他人和机构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总之,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是用来反映社会工作独特的价值理念、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而最获得一种排它性权利的过程。

在社会工作领域推进专业化,不仅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前提,也是现代社会发展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

从目前世界各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实践来看,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主要是通过专业教育来实现的。

没有经过相当时间的专业训练和学习,是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人才,只有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才能发展和壮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并逐步使之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

专业教育的“四方法”作为专业化社会工作领域的后来者,我国社会工作的方法和理论大部分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他们的先进理念给我们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指导。

从我国目前已有的社会工作专业化教育情况看,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主要有四个方法:第一种所谓“走出去”,即到社会工作发展较成熟的国家或地区学习社会工作知识,“走出去”的不仅有理论工作者,也有大量的实务工作者,目的是为我国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筹备人才,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第二种是参加国内举办的各种社会工作国际合作班,以“请进来”的方法加大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力度,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是为了弥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不足;第三种是由国内大专院校培养社会工作人才。

目前,我国有超过200所以上的大学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尽管这些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参差不齐,但毕竟为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储备了大量潜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第四种就是在岗培训,通过对相关在岗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促进他们在岗学习,通过学习和培训考取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以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基本前提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是其职业化的基本前提。

“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是指一支非职业化的人才队伍,而是从职业化的角度来说的(尽管这种职业可能存在许多领域和行业之中),因为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早已存在。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也出现了西方国家曾遭遇过的许多社会问题,各种社会矛盾逐步凸现,使得原来传统的、行政化的社会服务模式越来越难适应新问题的解决。

因此,聘用大量职业的社会工作者来缓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关系成为必然的选择。

同时,社会分工的细化无法再如以前一样一人身兼多职。

社会工作也是如此,如果不把它当作一份职业来对待,所提供的服务也难以令人满意。

因此,就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化的要求,而这也正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一个基本前提。

实现职业化的“四方面”社会工作人才必须有专业的价值理念、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这也是社会工作人才区别于传统助人者的重要方面,也是传统的“行政型社会工作”供给年代所不具备的,更谈不上社会工作者所应具备的职业规范。

没有职业化的社会工作队伍很难将某一领域的服务工作做深做细。

因此,目前社会发展亟须的职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出现将填补社会发展所留下的空白。

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也促进了专业化的发展。

只有专门的、长期的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才才能把社会工作做好,而且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能将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梳理,与社会工作研究者共同整理出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工作方法。

实际上,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水平状况。

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当前,要实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即要从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定制度、设置社会工作者职和知识也有不同的要求,同时这也能更业岗位、构建社会工作职业及薪酬体系好的提高整体的服务质量。

和建立社会工作者培训制度和管理机构第三,社会工作的职业和薪酬体系等方面来入手。

的建立。

社会工作的职业体系包括专职第一,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的和非专职的,其中专职社会工作者是证制度。

这种认证制度往往是与社会工拥有薪酬,并采取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作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性引导与推动措根据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施有关。

比如,2003年6月1日起,作的岗位分别有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暂行办级四个层次,每一个层次都有一定的专法》开始正式施行,同年11月,我国业能力、专业工作年限和学历的要求。

第一批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者在目前,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还上海诞生。

毫无疑问,职业资格认定制在积极制定“社会工作职业工资指导标度的设定需要得到国家的承认和支持,准”。

港澳地区社会工作者的薪酬和福一方面国家的扶持促使社会的认可;另利标准都高于社会的平均水平,例如,一方面,制度的设置提高了职业准入的在香港,社会工作者收入稳定,一般初门槛,增加了职业声望。

除此之外,国级社工月薪在1.2万元-1.8万元港币,家的政策和措施还包括对从业人员的基高级社工年薪能达到40万元以上。

所以本要求、培训考试制度、福利待遇、职在香港社会工作者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职称认可制度等。

业,因为收入较高,提高了它的职业声第二,社会工作职业岗位的设置是望,因此也就有较高素质的人员加入。

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保障。

按照西方第四,建立社会工作者在职培训制的社会工作发展经验,社会工作触及到度。

从广义上来看,我国早已有了社会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就是说,只要工作者,但是他们大多缺乏专业的社会有需要帮助的人存在,就会有社会工作工作教育的背景,而且在他们工作过程者,比如社区、养老院、医院、学中,也没有相关的培训,工作质量难以校、教堂,甚至在社会机构、监狱、企提高。

因此,广泛地开展社会工作在职业、政府机关也会有他们的身影。

岗位培训是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基础性工的设置对具备不同专业背景社会工作者作。

从培训内容来看,这些培训既有基起到政策导向的作用,因为在不同的工础性的培训项目,也有专题性和发展性作领域,社会工作者所接触到的人群的的培训项目。

从培训形式来看,既有机特质是不同的,对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构内部培训又有机构外的各种培训。

第五,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管理机构。

社会工作管理机构既是对社会工作行业内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进行监督、制定行业标准、拟定行业发展计划等工作的主体,也是承认社会工作作为一份职业的标志,因为它需要处理、审核社会工作的申请、等级评定等职业认定工作。

例如,目前在上海市民政局就专门设置了一个职业社会工作处来专门负责管理全市的社会工作事务以及社会工作者的注册工作。

总之,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社会工作者是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并具有理论知识和较长时间的实务操作经验的职业社会服务人员。

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也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趋势,原因主要有四方面:第一,国际上社会工作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个逐步专业化、职业化的过程;第二,经济的发展向社会工作提出了专业化、职业化要求,经济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人们需要有归属感,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就需要有爱心、懂技巧的专业人员与其沟通进行帮助;第三、随着从事社会工作人员的增多,需要建立明确的职业要求和从业规范,从而使社会工作的服务更加专业化。

另外,社会工作只有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中来,因此完善的薪酬体制和职业发展规划将帮助他们为自己未来的发展设定更好的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