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小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调查及思考

对小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调查及思考

对小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调查及思考李力红张晓春徐洪图(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长春,130024)(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长春,130024)[摘要]小学生青春期性教育一直是较少有人涉足的领域,通过对长春市319名小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试图进行以下方面的分析:其一,描述小学中高年级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发展状况。

其二,了解小学生性知识的来源。

其三,对进行小学生青春期性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性教育1 前言青春期(Puberty)一词来自于拉丁文“Puberfas”含义为“成熟年龄”或“具有生殖能力”。

进入青春期是以个体生殖器官功能的成熟和第二性征为标志,它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的转变与过渡时期,是人发育中第二个重要阶段。

世界卫生组织将青春期的年龄范围定为10-20岁。

我国青少年女性一般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男性从12-14岁开始。

处于青春期的个体在性生理上主要表现为第二性征的出现和发展,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具备生殖的可能性,在性心理上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性意识的萌发和成熟,即对性问题逐渐感兴趣、关注异性、容易被异性吸引。

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每一个阶段都具有该阶段的主要发展特点和需要解决的矛盾,青春期横跨了儿童晚期和青年初期两个阶段因此,个体在青春期的开始、发展和后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所区别的,只有对小学、初中和高中青少年进行性生理、性心理、青春期性教育重要的是要针对不同年龄的性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有针对性的进行。

小学高年级正是步入青春期的年龄。

近来许多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在性生理和心理发育日趋早熟,这一现实情况表明在小学阶段对青少年性教育提出了要求。

虽然国内许多初、高中已经不同程度的开展了性教育,但小学的性教育还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

专门针对小学生青春期的调查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基于小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征以及性意识的萌发特点对即将进入或正处于青春期的小学生进行有效的、适时的教育,更好的促进其个体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青春期个体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诸如遗传、营养、运动、生活条件、气候环境等。

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现代文明的普及以及全球气候条件的变化等,青春期生理发育普遍存着提前的趋势,但对心理成熟的变化却有不同的观点。

有些学者认为,新的时期,青春期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及矛盾已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因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显著的提前了,但是心理发展却表现出严重滞后。

张春兴曾在《青年的烦恼与出路》中写道:“人的寿命普遍延长,青春期生理发育普遍存着提前的趋势,心理成熟却表现出滞后。

这是由于,50年代前,不到20岁的青年就挑起了生活的担子,生理成熟晚于心理成熟。

但是现在,结婚的年龄都在20岁以后,青年人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里,教育内容窄化(重升学),青少年接触社会的机会少了,历练的机会也少了。

”相对的,有些学者认为青春期的心理与生理一并提前,没有明显的滞后现象。

如王惠晏就在《当代青年心理学》中明确表示生长加速了,体现在生理发育提前、心理发育提前和身体迅速增长上。

青春期是一个从单纯走向繁杂,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裂变时期,他们单纯、幼稚,却又渴望长大、成熟,是人生的“第二断乳期”,往往具有隐蔽性、差异性的特征。

因而,准确掌握和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外在干预,是使青少年顺利渡过青春期这座“危桥”的关键。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其成人感产生并不断发展成熟,但由于身心发展不够平衡,却又同时经历着多种的心理矛盾和危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正确的解决,将会影响一个人以后乃至一生的健康发展。

因此,怎样了解即将进入或刚刚进入青春期的未成年人的心理,什么时候实施恰当有效的教育,现今未成年人的生长发育现状是其实施的重要依据。

面对青春期提前的现状,我国的性教育却没有表现出相适应的变化。

一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性,仍被教育界视为跨世纪的“雷区”,使得青少年的青春期性教育仍处在比较隐蔽简单的层面上,青少年性教育仍未普遍展开。

学校、家庭都不太重视和不能正确地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性教育。

但青少年的性教育却是迫在眉睫: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西方思想的侵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新旧价值观念不断碰撞、冲突,人们被禁锢的心态和规范的欲望,受到了五光十色的新潮流的冲击,思想和观念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

但在性教育观念方面,仍有许多诸如“封闭保险论”、“无师自通论”等错误的认识,使得青少年对性知识的正确了解普遍缺乏。

而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成长的新一代青少年,一出生就接触着各种各样的斑斓的文化,与传统文化有着不可调和的鸿沟,尤其在青春发育期出现的有关性的问题就更加突出,传统的性道德观念受到了冲击;同时,信息时代网络的出现和普遍应用,以及大众传播媒介广泛频繁地提供的大量的性信息、性刺激,使得自控能力、辨别能力较差的青少年不能正确的理解和接受,进而形成不正确的性观念;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性教育,处在青春期性意识萌发阶段的青少年为满足其好奇和渴望了解等需要而通过不正当的渠道来获得性知识;由于不健全的性开放观念等的影响,许多青少年性行为低龄化、性失误、性犯罪呈上升趋势。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呼声日渐强烈。

2 研究和分析方法2.1 研究方法2.1.1 问卷调查法为了了解小学生性生理、性心理的发育水平,了解他们性知识准备的状况以及其青春期顺利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小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有效、适时的实施提供参考,本次采用问卷调查法,并且根据小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应用自编问卷调查。

样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从小四、小五、小六年级抽取学生共319人。

2.1.2 问卷的编制问卷的编制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1)首先进行文献检索和综述,整理确定出小学生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的结构构想,并以此来确定问卷的基本框架,然后近一步形成问卷维度和项目。

(2)根据框架构想并参照国内有关的性知识测试问卷和有关性的调查问卷编制(3)修改问卷,并多次征求心理学硕士及有关心理学老师的意见,确定问卷(4)统一印刷,并核对无误。

在调查内容上,除了针对男、女生两个不同群体设计了部分特有问题外,主要包括了一些要求共同回答的问题,以使资料具有可比性。

该问卷由21个题目组成,问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小学生对有关性概念的了解和掌握情况(2)小学生的青春期生理发育水平及相应的心理适应情况(3)性心理的发展状况(4)影响青春期顺利发展的因素(详见附表--问卷)2.1.3 问卷的调查由心理学专业人员统一组织问卷匿名调查。

调查时间约需25分钟。

本调查利用学生自习时间进行集体施测,调查前说明统一的指导语。

统一发放,当场回收。

累计发放问卷319份,收回有效问卷274份,有效率为85.9%。

2.2 分析方法整理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统计各选择题(单选题和多选题)均采用百分率统计方法来统计,即统计出各题每一选项的次数与各题总选择人数的比,然后分别对性别、年级作χ²检验,最后用统计表描述出各选项之间的关系。

3 结果与分析本结果只对小五、小六年级共167人进行具体统计分析,是由于小四年级的学生大多数还没有明显进入青春期发展阶段,对很多问题不理解或根本不懂,因此,对其调查结果,问卷中的多数问题没有做系统的整理,只做整体阐述,不做具体分析。

3.1 对相关概念的了解女生对有关概念的了解要比男生的比例高,这主要体现在女生对月经的了解比例要比男生对遗精的了解比例高;五年级女生约有40%了解月经,六年级女生有60%了解月经;而男生对遗精的了解,五、六年级分别是20%和30%左右。

同时,此项调查结果与都日那3等人的研究结果“80%以上的小学生缺乏生殖系统解剖学知识”相一致。

3.2 青春期性生理变化情况表1 青春期性生理变化情况变量男生人数(%)女生人数(%)χ²合计(%)n=77 n=90 n= 167身体变化是(不同程度) 49(63) 69(76) 3.398* 118(70)否(无变化) 28(36) 21(23) 49(29)首次月经经历过 12(15) 35(38) 11.144** 47(28)(或遗精)没经历过 65(84) 84(55) 120(71)如表1所示:小学五、六年级有70%的学生已经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第二性征,其中女生中有76%,男生中有63%,性别差异显著;有38%的女生经历过月经初潮和15%的男生经历过首次遗精,性别差异非常显著。

表2 青春期性生理变化情况变量四年人数(%)五年人数(%)六年人数(%)χ²合计(%)n=107 n=97 n=70 n= 274身体变化是(不同程度) 45(42.1) 57(58) 61(87) 35.130** 163(59.5)否(无变化) 62(57.9) 40(41) 9 (12) 111(40.5)首次月经经历过 3(2.8) 17(17) 30(42) 45.577** 50(18.3)(或遗精)没经历过 104(97.2) 80(82) 40(57) 224(81.7) 从对小四、小五、小六年级的此项调查来看,从四年级开始,就有超过一半的人数已经不同程度的出现第二性征,女生体现在乳房的发育,这与有关研究2一致;男生体现在胡须以及喉结的变化上。

对第一性征的调查中,月经初潮年龄最小的为9岁,与1990年的调查4相符;小四年级只有个别人经历过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而小五年级有所增加,小六年级的人数几近一半。

调查显示出,身体变化程度和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的年级差异都非常显著。

3.3 由生理变化引起的心理适应情况3.3.1 第二性征的心理适应情况表3 第二性征的心理适应情况变量男生人数(%)女生人数(%)χ²合计(%)n=49 n=69 n=118身体关注程度关注 15(30) 24(34) 8.027* 39(33)一般 30(61) 43(62) 73(61)不关注 4(9) 2(2) 6 (5)身高满意程度满意 23(46) 26(37) 4.739 49(41)一般 16(32) 29(42) 45(38)不满意 10(21) 14(20) 24(21)体重满意程度满意 18(37) 18(26) 9.178* 36(30)一般 11(23) 34(49) 45(39)不满意 20(40) 17(24) 37(31)体形满意程度满意 26(53) 25(36) 3.310 51(43)一般 15(30) 29(42) 44(37)不满意 8(16) 15(21) 23(19)外貌满意程度满意 26(53) 28(40) 3.0382 54(45)一般 21(42) 33(47) 54(45)不满意 2(4) 8(11) 10(8)由表3可知:发生生理变化的118名小学生中,大部分对生理变化的适应情况较好,且性别不显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