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怀古优秀公开课精美课件
同:此两诗都是咏史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 用了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盛衰无常的感慨。
异:《越中览古》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 篇幅竭力渲染,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苏台览古》则着 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 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苏台览古》:
第一句: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
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 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 “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以 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
第二句:由柳岸湖中传来一曲曲悠扬悦耳的江南小调。
不胜,犹不尽。“不胜春”三字,似乎将人们的欢乐推 向了极致。但正是这些歌声,勾引起诗人的无限怅惘: 昔日的春柳春花,吴王的骄奢,西子的明艳,以及他们 花前月下的歌舞,都不断在诗人的脑海中盘旋浮动,使 诗人躁动不安。由此,引出了三四两句。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导:咏史怀古诗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临古地)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怀古人)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古事、抒己志)
写作背景:
越中览古 李白
• 一首怀古之作,诗人南游吴越时所写 • 勾践灭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
评:四种鸟的诗歌意象
• 1.鹧鸪: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 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 2.杜鹃:杜宇、子规、布谷鸟。 羁旅之愁、亡国之痛、报国之 情、怀人之意
• 3.斑鸠:鹁鸪、咕咕鸟。其习 性欢快跳跃,用来表达欢快情 绪。
• 4.雎鸠:新婚的夫妇,恩恩爱 爱,形影不离。
检
检测:书写易错字 越王勾( )破吴归, ( )士还( )尽( )衣。 ( )女如花满春( ), ( )今( )有( )( )飞。 旧( )荒台杨柳新, ( )歌( )唱不胜春。 ( )今( )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曾经的歌台,曾经的舞榭,曾经的园林,曾经的宫殿, 如今都已经荒废,只有杨柳叶儿青青,还有那湖中的采菱 女在清唱着青春永恒的歌谣。
谁还记得吴王夫差的事儿呢?只有那城西河中的明月, 曾经照耀过吴王宫殿,照耀过在宫中灯红酒绿的人。
4.展手法
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
《越中览古》
骄傲神情烘托出来。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 且荒淫逸乐起来,花朵儿样的美人, 在宫殿簇拥着他,侍候着他。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战士、如花宫女,渲染出繁盛、美
只今惟有鹧鸪飞。 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
越王勾践破吴归,惜和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战宫只女士今还 惟如家有花尽鹧满锦鸪春衣飞殿。 。,和的历对史盛这透借思衰中过古考无间这讽:常蕴首忘的涵诗今却感着,昔慨作我日。者们的可对屈以勾辱发践和现的苦诗嘲难人讽,
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
能使胜利化为乌有。
镜头三:只今惟有鹧鸪飞
眼前景,“鹧鸪飞”点出凄凉
之境。
讨论: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 第四句
是什么关系?
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虚实结合。
前三句所写景物为作者的推测想像
之景,【虚写】极力渲染出当时的热
《越中览古》
闹繁华, “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 前景,【实写】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
三四两句:人间没有不散的筵席,物是人非、江山依
旧,昔日苏台富丽堂皇,歌舞升平,今天只剩下那斜挂 在西江之上的一轮明月了。
评:规范答题
越中览古
苏台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旧苑荒台杨柳新,
战士还家尽锦衣。
菱歌清唱不胜春。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西江月,
只今惟有鹧鸪飞。
曾照吴王宫里人。
请比较两首诗在主旨、写法上的异同。
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 他卧薪尝胆2台览古》两遍。 • 2.背记重点字词,用铅笔将两首诗的翻译写
到课本上 • 3.用铅笔旁批两首诗的手法、情感,比较两
首诗在主旨、写法上的异同。
议
• 组议:
• 1.《越中览古》《苏台览古》两首诗分别运用 了哪些手法,表达了哪些情感?
分析《越中览古》对比手法的运用——规范步骤 ①点明手法:运用对比。 ②阐明运用: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第四句写出今日
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 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表达感情:通过昔盛今衰的对比,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 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书愤》一诗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愤”的? ①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文本分析。 ②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文本分析。 ③诸葛亮和投降派的对比+文本分析。
• 诗体: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绝句、律诗)
• 《长恨歌》是歌行,古体诗;
• 《蜀相》是近体诗,七言律诗
• 《书愤》是近体诗,七言律诗
• 《越中览古》《苏台览古》是近体诗,七言绝句
3.展散文化转化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而今惟有鹧鸪飞。
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班师回朝,战士们 回来后脱去战袍,都穿着鲜艳华美的衣服。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 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课前背诵《越中览古》《苏台 览古》
学有余力,夯实背诵前面已学篇目
咏史怀古诗概念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 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 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由于这两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 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 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 2.比较《越中览古》《苏台览古》在主旨、写 法上的异同。
• 3.结合早读及所学咏史怀古诗,总结常见手法、 情感
• 対议:讨论中的疑惑
自由展疑
学贵有疑
•先展《越中览古》,再展《苏台览古》
展
• 1.背诵两首诗歌
2.展基础常识
•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 音律和谐多变。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 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 人之一,又称为“诗仙”。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鹧鸪的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
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讨别论绪:。哪如些“镜头?怎样的气氛?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镜啼头处一远:人战行士还家尽锦衣 ”“江晚正愁余,山深甲闻穿鹧战锦鸪士衣”凯。。旋只,“得尽到锦赏衣赐”,三不字穿,盔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