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植物学课程考核总结

2016年植物学课程考核总结

植物学课程考核总结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农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认识和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和功能的基本知识,能熟练运用分类学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为后续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试卷说明(考核说明)
该课程的考核主要有两方面构成:试卷考核占50分,实践成绩占30分。

试卷包含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四大题型,基本涵盖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全部内容、覆盖面广,题量适中,难度稍大。

实践成绩主要通过实验报告来体现,根据大纲要求共计18学时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室切片观察以及校园及周边植物认知实践来完成,包括的实验项目有显微镜的使用与植物细胞的观察、植物根结构的观察、植物茎结构的观察、植物叶片形态观察及标本制作、植物果实类型观察与分类、校园及周边植物春夏季生长过程的观察与记录等。

各个项目一方面能够巩固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加深对植物生长发育的理解,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成绩分析
该门课程共有20学生参加考试,平均分为60,最高分为83,最低分为39,总体试卷分析来看,客观题成绩好于主观试题,分析原因是平时课上及实践的积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在主观试题回答方面,表现出了审题不认真、回答问题不全面等方面的问题;而实践成绩分析来看,得分率达70%以上,大多数同学表现良好,只有个别同学对实践环节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操作不认真、报告不完善、完成不及时。

四、存在问题
1、学生对考核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
1)从答题结果来看,学生复习不充分,主观题只能答出部分知识点内容,比如,被子植物特征这道题,大多同学提到了花、果实这样宏观的形态特征,而对孢子体和配子体这样微观形态特征的掌握与描述没能达到要求。

2)从试卷问题回答来看,学生审题不够认真,比如论述题,问的是雌蕊的发育,
结果部分同学把雄蕊的发育过程完完整整的答出来。

3)从学生回答问题来看,大多数学生不能够把实践的知识与理论考试很好的结合,比如,简述各科基本识别要点一题,豆科、葫芦科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结果都不能够有效的给予回答。

2、涉及到实践的
该课程的实践有50%是在实验室中完成的,需要使用显微镜,受到显微镜数量的限制,几名学生使用一台显微镜,结果有个别同学只是会简单的操作、而对所观察的目标没有认真仔细的观察,导致对植物微观结构的掌握不扎实,在试卷中有明显体现;另50%的校园实践,同样是小部分同学不认真思考,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结果就是有资料参考时能够较好的完成报告,而在闭卷笔试中,不能有效地回答问题。

五、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可以考虑采用分组学习、分组积分的方式使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有一个推动力;此外,需要对个别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记忆。

2、针对教学本身,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比如,在植物类群及被子植物分类两大章节,采用互动式教学或现场教学的方法。

总结人:戴明
2016年7 月17 日
具体格式要求:
标题为宋体小三居中
一级标题为宋体小四加粗二级标题为宋体小四
三级标题为宋体小四,正文行间距为1.5倍行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