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学教育学》命题预测试题及答案(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
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A.启发式教学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2.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充分说明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A.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C.受教育权的分配D.教育目的3.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阶段性4.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镌骞验”充分说明了()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后天学习和训练B.遗传素质C.教师教学水平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5.“我们假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体现了()的观点。
A.教育的无目的论B.神学的教育目的论C.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6.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A.国家干部B.专业人员C.公务员D.自由择业者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A.课程实施B.教学过程C.课程评价D.课程标准8.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包括()A.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B.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C.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9.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A.使学生对所学教材的内容当堂理解,当堂消化B.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C.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D.使学生掌握新知识10.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的是() A.形式型策略B.问题化策略C.结构化策略D.综合型策略11.体谅模式把()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A.道德情感B.道德认识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2.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13.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A.杜威B.华虚朋C.帕克赫斯特D.克伯屈14.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制定()A.具体方法B.实现目标的途径C.班效建设的目标D.工作程序15.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A.自由管理B.民主管理C.常规管理D.平行管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17.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_______为标志。
18.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_______。
19.舒尔茨把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称为_______。
20.中国古代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人所表现出来的善,是外在力量作用的结果,这种观点属于_______。
21.教育目的的层次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_______。
2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_______学说。
23.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______的人。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______,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5.______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
26.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提出了_______。
27.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___。
2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______、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29.教学策略的类型可分为内容型、_______、方法型和综合型四种。
30.______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31.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_______和心理健康教育。
32.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_______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33.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一定的组织机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和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34.班主任工作的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______。
3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性需要、尊重的需要、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6道小题。
每题5分。
共30分)。
36.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37.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38.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39.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40.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41.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2.美国康乃尔狄克州有一个嘉纳塞•爱德华家族,这个家族八代子孙共600多人。
爱德华一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神学家、哲学家、道德家。
他的八代子孙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当了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和专科学校,60多人当医生,100多人当牧师,75人是军官。
80多人成了文学家。
一人担任过副总统,一人担任过大使,20多人任议员,120多人大学毕业后,有18人成为报社、杂志的主编或负责人。
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
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遗传素质决定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43.试论述教师职业的特点。
2013《中学教育学》命题预测试题及答案(2)一、单项选择题1.【精析】B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精析】C入学条件等级森严说明了受教育权的分配不平等。
3.【精析】D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
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4.【精析】D“双生子”实验说明了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5.【精析】A此观点体现了教育无目的论。
6.【精析】B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专业人员。
7.【精析】A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课程能否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能否为学习者所接受,从而促进其身心发展,都需通过实施才能得到答案。
8.【精析】A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9.【精析】B布置课外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10.【精析】C结构化策略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
11.【精析】A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12.【精析】C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体现的是德育的导向性原则。
13.【精析】D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
14.【精析】C班级建设的设计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
其中,又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为最重要。
15.【精析】D题干是对班级平行管理概念的阐述。
二、填空题16.学校系统17.《普通教育学》18.政治经沸制度19.人力资本20.外铄论21.教学目标22.人的全面发展23.人格特征24.专业人员25.课程设计26.目的游离评价模式27.讲授法28.巩固知识29.形式型30.备课31.道德教育32.教育方法33.明确的共同目标34.专题总结35.自我实现的需要三、简答题36.(1)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
(2)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摆脱文盲的运动。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37.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8.(1)道德素养。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2)能力素养。
与学生交往沟通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把握教材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自我反思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3)知识素养。
精深的专业知识;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广博的文化素养。
39.(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包括实物直观和模具直观的选用、词与形象的配合;(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40.(1)综合性。
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
(2)可操作性。
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
(3)灵活性。
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41.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陶冶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
四、论述题4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爱德华家族人才辈出固然与他们优良的遗传因素有关,优良的遗传素质为该家族成员的成才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生理前提,提供了可能性,但可能性还不等于现实,遗传素质只能为该家族的后代提供发展的物质前提,仅具备这样的物质前提而没有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缺乏个体的主观努力,是无法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