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第一章1、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药材、饮片、中成药。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⑴整理中药品种。

⑵鉴定中药真伪优劣。

⑶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⑷寻找新药源。

3、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⑴同名异物:贯众⑵同物异名:人参⑶本草记载不详。

⑷中药品种发生变迁。

⑸一药多基原:6个基原(来源)的品种(石决明、川贝母)。

4、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达12807种。

5、寻找和扩大中药新药源的方法:有9个方法,此题建议全选。

第二章1、《神农本草经》,汉朝,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分类。

2、《本草经集注》,梁朝,陶弘景,载药730种,按自然属性分类。

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唐朝,苏敬和李绩等22人,载药850种,采用图文鉴定方法,是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4、《证类本草》,又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唐慎微,31卷,载药1746种,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5、《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载药1892种,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

6、《本草纲目拾遗》,清朝,赵学敏,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21种,是新增药物最多的药典。

第三章1、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品种。

种质。

产地。

生态环境。

栽培技术。

生长年龄。

药用部位。

采收。

加工。

包装。

运输。

贮藏。

2、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3、道地药材: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

4、川药:四大川药(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麦冬;干姜;郁金;姜黄;黄柏。

5、广药: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槟榔;巴戟天。

6、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儿茶。

7、怀药: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8、浙药: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杭白菊、杭白芍、山茱萸、麦冬)。

9、关药:人参;细辛;关防风;五味子;龙胆;蛤蟆油。

10、个别药材:11、采收:槐花在花蕾期采收的芦丁含量最高28%;甘草在开花前期采收的甘草甜素最高%。

12、采收原则:质量最优化。

产量最大化。

含有毒成分的药材以药效成分含量最高、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时采收。

13、植物类药采收时间及要点:⑴根及根茎类:秋、冬季采收。

⑵皮类:春末夏初采收。

杜仲、黄柏采用“环状剥皮技术”(环剥)。

⑶叶类: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

⑷花类:I、含苞待放时采收(金银花、辛夷、丁香、槐花)。

II、花初开时采收(红花、洋金花)。

III、花盛开时采收(菊花、西红花)。

⑸果实种子类: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采收幼果(枳实、青皮)。

⑹茎木类:秋季或冬季采收。

⑺全草类:I、植株茂盛时采收(穿心莲、淡竹叶)。

II、花盛开时采收(青蒿、荆芥、香薷)。

III、个别药材有两个采收期(茵陈在春季采收称棉茵陈,在秋季采收称花茵陈。

天麻在立冬后采收称冬麻,在清明前采收称春麻)。

⑻藻、菌、地衣类:茯苓在立秋后采收。

冬虫夏草在夏初时采收。

海藻在夏秋二季采捞。

松萝全年均可采收。

14、动物类药采收时间及要点:⑴昆虫类:桑螵蛸在深秋至次年3月中旬前采收。

斑蝥在清晨露水未干时采收。

土鳖虫在活动期采收。

⑵脊椎动物:鹿茸在5月中旬(二杠茸)至7月下旬(三叉茸)采收。

麝香活体取香多在10月份进行。

15、可鲜用的药材:生姜、鲜石斛、鲜芦根、鲜鱼腥草、鲜地黄。

16、药材加工的目的:除杂。

加工或修制。

降低或除去毒性或刺激性。

饮片标准化。

利于包装、运输和贮藏。

17、加工的方法:⑴切片:趁鲜切片,利于干燥(大黄、鸡血藤、木瓜)。

不宜切成薄片干燥(当归、川芎)。

⑵蒸、煮、烫: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白芍煮至透心;红参蒸至透心)。

使药材的酶失活,保留有效成分(天麻蒸至透心;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

(桑螵蛸和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

⑶发汗:促使变色;增强气味;减少刺激性;利于干燥。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

⑷揉搓:党参、三七、玉竹。

⑸干燥的方法:经典法(晒干;阴干;晾干;烘干)。

新法(远红外线加热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

第四章1、国家药品标准:《中国药典》;《部颁药品标准》。

2、地方药品标准:中药材标准;中药炮制规范。

3、精确度:指称量范围为取量值加一位小数±5,如取量,可称量之间。

如取量2g,可称量之间。

如取量时,可称量之间。

4、同批药材或饮片包件取样的原则:⑴总件数不足5件:逐件取样。

⑵5--99件:随机抽5件取样。

⑶100--1000件:按5%比列取样。

⑷超过1000件:超过部分按1%比例取样,如1200件,1000×5%+200×1%=52则按52件取样。

⑸贵重药材和饮片: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5、最终取样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量的3倍。

6、杂质:⑴来源于规定相符,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

⑵来源与规定不符有机质的。

⑶无机杂质。

7、水分测定法:⑴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

⑵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

⑶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材)。

⑷气相色谱法。

8、灰分测定法:包括总灰分测定法和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10%的稀盐酸)。

9、浸出物测定法:(溶剂包括水、乙醇、乙醚)⑴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冷浸法和热浸法。

⑵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⑶挥发性醚浸出物测定法。

10、挥发油测定法:⑴甲法:适用于相对密度小于的挥发油(轻油)。

⑵乙法:适用于相对密度大于的挥发油(重油:丁香、肉桂、石菖蒲、川芎)。

11、中药鉴定的常用方法:来源鉴定法。

性状鉴定法。

显微鉴定法。

理化鉴定法。

生物鉴定法。

指纹图谱鉴定法。

12、性状鉴定法:眼观。

手摸。

鼻闻。

口尝。

水试。

火试。

13、原药材性状鉴定法的内容:⑴形状:党参(狮子头)。

款冬花(火炬头)。

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

知母(金包头)。

味连(鸡爪黄连)。

⑵表面特征:辛夷(毛笔头)。

防风(蚯蚓头)。

马钱子(钮扣状)。

⑶质地:经过蒸或煮经过的药材质地坚实,半透明,呈角质样(天麻、白芍、红参、太子参)。

富含淀粉的药材晒干后常显粉性(天花粉、贝母、葛根、山药)。

⑷断面特征:⑸气:⑹味:⑺火试:⑻水试⑼大小。

⑽色泽。

14、饮片性状鉴定的方法:⑴表面:⑵大小。

⑶形状。

⑷色泽。

⑸质地。

⑹折断面。

⑺气。

⑻味。

15、显微制片方法:⑴横切面或纵切面制片:滴加的试剂(蒸馏水、稀甘油、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

⑵表面制片。

⑶粉末制片。

⑷解离组织片。

⑸花粉粒与孢子制片。

⑹磨片制片:矿物药厚度约。

⑺含饮片粉末的中成药显微制片。

16、细胞壁性质的鉴别:⑴木质化细胞壁:加间苯三酚试液和盐酸,显红色或紫红色。

⑵木栓化或角质化细胞壁:加苏丹III试液,稍放置或加热,显橘红色至红色。

⑶硅质化细胞壁:加硫酸无变化。

17、细胞后含物性质的鉴别:⑴淀粉粒:加碘试液,显蓝色或紫色。

⑵糊粉粒:加碘试液,显棕色或棕黄色。

⑶菊糖:加10%α-萘酚乙醇溶液和硫酸,显紫色并很快溶解。

⑷脂肪油、挥发油或树脂:I、加苏丹III试液,显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

II、加90%乙醇,脂肪油和树脂不溶解(蓖麻油和巴豆油除外),挥发油溶解。

⑸黏液:加钌红试液,显红色。

⑹草酸钙结晶:I、加稀醋酸不溶解,加稀盐酸溶解而无气泡。

II、加硫酸,逐渐溶解,片刻后析出针状硫酸钙结晶。

⑺碳酸钙结晶(钟乳体):加稀盐酸溶解并产生气泡。

⑻硅质:加硫酸不溶解。

18、显微临时制片常用的封藏试液:蒸馏水和稀甘油。

甘油醋酸试液。

水合氯醛试液。

19、偏光显微镜:主要用于鉴定矿物类中药。

20、相对密度:蜂蜜以上。

薄荷素油~。

21、膨胀度:北葶苈子膨胀度不低于12。

南葶苈子膨胀度不低于3。

蛤蟆油膨胀度不低于55。

车前子正品一般膨胀度越大,质量越好。

22、荧光分析:(除另有规定外,一般紫外光灯的波长为365nm。

)24、显微化学定位试验:北柴胡横切片。

25、泡沫反应鉴别:猪牙皂。

26、薄层色谱法常用于定性鉴别。

27、高效液相色谱法常用于定量分析和定性鉴别。

28、气相色谱法常用于含挥发油及其他挥发成分的药材及中成药的分析。

29、电泳色谱法常用于含蛋白质或氨基酸成分的药材及中成药的分析。

30、微量升华:31、显微化学定位试验:北柴胡横切片。

32、泡沫反应鉴别:猪牙皂。

33、薄层色谱法常用于定性鉴别。

34、高效液相色谱法常用于定量分析和定性鉴别。

35、气相色谱法常用于含挥发油及其他挥发成分的药材及中成药的分析。

36、电泳色谱法常用于含蛋白质或氨基酸成分的药材及中成药的分析。

37、紫外分光光度法适用于主成分或有效成分在200~760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的中药分析。

38、红外分光光度法是鉴别化合物和确定物质结构的常用手段之一。

3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用于中药中重金属、有害元素及微量元素的最常用方法。

40、《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用液相色谱-质谱联仪分析技术对国产千里光、川楝子、苦楝皮中的有毒成分进行了限量分析。

41、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版和2010版一部中,水蛭采用了生物效价检测方法控制其质量。

42、内源性有害物质:指中药本身所含有具有毒副作用的化学成分。

王国已取消含肾毒素成分马兜铃酸主要存在于马兜铃属植物入药(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而细辛曾全草入药,但地上部分也含马兜铃酸,则恢复到以根及根茎入药。

43、外源性有害物质:重金属。

有害元素。

残留的农药。

黄曲霉毒素。

二氧化硫等。

44、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重金属元素有铅、镉、汞、铜等;重金属总量用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显色反应比色法测定。

45、有害元素指砷盐;用古蔡法或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银法检测。

46、《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47、农药的种类:⑴有机氯农药:DDT(滴滴涕)、BHC(六六六)和PCNB(五氯硝基苯)。

⑵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名字含“菊酯”二字。

⑶有机磷农药:除去以上两类以外均是。

48、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桃仁和陈皮每1000g含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µg。

49、酸败度测定:《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50、《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规定检查白术的色度。

51、含叶量检查:《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第五章一、双子叶植物药1、双子叶植物的根的异常构造:⑴多环性同心环状排列的维管束:筋脉点(牛膝、川牛膝);罗盘纹(商陆)。

⑵韧皮部维管束:云锦纹(何首乌)。

⑶木间木栓:又称内涵周皮(黄芩、秦艽)。

2、★狗脊:来源:蚌壳蕨科━金毛狗脊━根茎。

性状鉴别:切面近边缘处有一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

3、★绵马贯众:来源: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根茎和叶柄残基。

成分:间苯三酚、绵马精。

性状鉴别:呈长倒卵形。

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

有黄白色维管束 5-13个,环列。

显微鉴别:取叶柄残基或根茎横切片,滴加1%香草醛溶液剂盐酸,镜检间隙腺毛显红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