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剖学必须掌握的知识总结

解剖学必须掌握的知识总结

深筋膜近侧为肱三头肌腱膜增强。
深筋膜远侧在腕背增厚
屈肌支持带。
深筋膜与前臂内外侧肌间隔、
尺、桡骨及骨间膜共同形成
前臂后骨筋膜鞘。
3、前臂后肌肉的配布:
由桡向尺 腕长短、指总小固尺侧腕。 外侧旋后拇长展、 示固拇长和拇短。
4、骨间后神经、血管的行程和分布:
桡N在肘窝分为浅、深两支。
桡N深支和 深支
6、腋鞘:
由颈筋膜包绕腋血管及臂丛而成。
7、腋腔疏松结缔组织的交通关系: 腋血管、臂丛、及腋淋巴结之间, 有疏松结缔填充,并沿血管、神经 与邻近各区相交通。 向上 向下 经腋鞘达颈根部。 达臂前、后区。
向后
经三边孔、四边孔分别与
肩胛区、三角区交通。
向前
胸肌间隙。
(三)三角肌区及肩胛区: 三角肌区: 该肌所在的区域,由腋N及 旋肱后血管伴行穿四边孔, 绕肱骨外科颈,向前与旋 肱前血管吻合共同支配。 肩 胛 区: 肩胛骨后面区域 。肌由浅入
鱼际纹斜于鱼际尺侧,深面有正中N。
三 条
掌 纹
掌中纹桡侧与鱼际纹重叠,其与掌中
线的交点是 掌浅弓的顶点。
掌远侧纹适对第3—5掌指关节的连线。
2、手掌浅层结构:
皮厚无毛囊及皮脂腺,汗腺丰富。 浅筋膜在掌心处致密,浅血管、淋巴管和 皮N穿行其间。
浅V和浅淋巴管多
尺N掌支和桡N浅支
吻合成网。
彼此重叠。
3、腕管的构成及其内容的排列关系:
及桡血管、尺N血管束、正中N。
后骨筋膜鞘内有 前臂后肌群、骨间后
血管N束。
六、手
(一)手掌: 近侧为

腕前区、 掌 心,
远侧中央呈三角形凹陷称
其桡侧隆起称
腕近侧纹
鱼 际。
平尺骨头,
三条腕
腕中纹约
平尺、桡骨茎突。
平屈肌支持带,其
横 纹: 腕远侧纹
中点对掌长肌腱隆起,是正中N入掌处。
掌长肌腱居腕前中线,深面有正中N。 三条腱 隆 起: 桡侧为桡侧腕屈肌腱,其与桡侧茎突 间有桡A。 尺侧为尺侧腕屈肌腱,止于豌豆骨。


(一)肩部的分区: 腋区、三角肌区、肩胛区。
臂与胸上部之间。
上肢外展时,向上呈穹隆状的凹陷;其深
部呈四棱锥状腔隙,由四壁、一顶、一底
围成,称为
2、腋腔的构成:
“腋窝”。
顶、底、 四壁。

顶:

由锁骨中1/3、第一肋和肩胛骨上缘 围成,是腋窝的上口,与颈根部相 通。
底:
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及腋筋膜。
4、上肢神经干的投影: 正中N: 在臂部与肱A一致;在前臂为从肱骨 内上髁与肱二头肌腱连线的中点至 腕前远侧横纹中点稍外侧的连线。 尺 N: 从腋窝顶,经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 间,至豌豆骨桡侧缘的连线。
桡 N: 自腋后襞下缘外端与臂交点处,斜过
肱骨后方,至肱外上髁的连线。
二、
(二)腋区: 1、腋区的位臵:
肱骨前方为
肱骨后方为
肱肌和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它与肱骨桡N沟之间为
肱骨肌管。
四、 肘

肘部: 介于臂与前臂之间。肱骨内、外上髁连 线上、下各两横指的环形线为上下界。 (一)肘前区:
1、浅层结构及浅V的吻合类型:
头V 与前臂外侧皮N行于肱二头肌腱外侧。
贵要V与前臂内侧皮N行于肌腱内侧。
肘正中V从头V斜向上内,连于贵要V,
2、臂前区骨筋膜鞘的构成及肌肉:
向上 向下 移行于三角肌筋膜及腋筋膜。 移行于前臂筋膜。
在屈、伸肌之间形成内、外侧肌间隔,附
着于肱骨,并共同围成臂前区骨筋膜鞘,
包绕 肱二头肌、喙肱肌和肱肌。
3、血管神经束的行程及结构的位臵关系:
(1)肱A: 在大园肌的下缘续于腋A 。
(1)肱 A 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肘窝深部。 越过喙肱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 肌的前方。 其分支有: 肱深A 起自肱A上端,与桡N伴 行,穿肱骨肌管至臂后部。 尺侧上副A 平肱肌起点处发自肱A,与尺N
中副A
与骨间后的骨间返A
吻合。
五、 前
(一)前臂前区:


பைடு நூலகம்
1、前臂前区的浅层结构:
浅筋膜尺侧
有贵要V及其属支及
前臂内侧皮N。
浅筋膜桡侧
有头V及其属支及 前臂外侧皮N。
正中N和尺N的掌支
于屈肌支持带 近侧浅出深筋膜 。
4、桡血管神经束的行程及束内结构间的
位臵关系: 由桡血管及桡N浅支组成。 走行于前臂桡侧屈、伸肌分界线上。
支配桡侧腕长、短伸肌。
骨 间 后 N: 穿旋后肌在桡骨头下方5—7cm
处改名为
骨间后N。
骨间后A: 骨间膜近侧臂后,营养附近肌及
关节。 在浅层间 伴骨间后N。
(三)前臂中1/3横断面:
浅层外有 尺侧有 头V和前臂外侧皮N, 贵要V和前臂内侧皮N。 肌间隔 形成
深筋膜向部发出
前臂前、后骨筋膜鞘。
前骨筋膜鞘内有 前臂前肌群、桡N浅支、
肌纤维斜向下外,止于桡骨中1/3的外后面。
止点近端有旋后肌附着,
远端有旋前方肌附着。
桡骨骨折在止点以上和以下,
其错位结果不同。
(二)前臂后区: 位于尺、桡骨和前臂骨间膜的后方。 1、前臂后区的浅层结构: 浅筋膜内有头V和贵要V的属支。 前臂后皮N是桡N的分支。 与臂内、外侧的N共同分布此区。
2、前臂后骨筋膜鞘的构成:
布于三角肌。
布于臂外区。
臂后皮N;前臂后皮N
桡N的分支。
2、臂后区骨筋膜鞘的构成及肌肉:
臂后区深筋膜厚而坚韧,借臂内、外侧肌 间隔与肱骨共同围成臂后区 包绕 肱三头肌。 骨筋膜鞘,
3、肱骨肌管的内容及其与肱骨肌管的关系:
肱三头肌的内、外侧头、长头与肱骨桡N沟
形成一个绕肱骨中份后面的管道,
称肱骨肌管,
(二)肘后区:
1、肘后区的结构及神经位臵与临床意义: 皮肤厚而松驰。
皮肤与鹰嘴之间有鹰嘴皮下囊。
肱三头肌止于尺骨鹰嘴。
尺N在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间通过。
肘关节脱位或内上髁骨折时可伤尺N。
(三)肘关节动脉网:
尺侧下副A的前支
尺侧下副A的后支
与尺侧返A前支吻合。
尺侧上副A
与尺侧返A吻合。
桡侧副A 与桡侧返A吻合。
吻合成“ N ”形。
前臂正中V分为
头正中V和贵要正中V,
呈“ Y ”形分别汇入头V和贵要V 。 以上V管粗大,位臵表浅,比较固定, 是临上穿插剌及导管插入的常用部位。
2、深层结构:
上续 臂筋膜、下连 前臂筋膜。
向下内止于前臂筋膜的部份称肱二头肌腱 膜。
与肱二头肌腱交角处,
是触及肱A和测血压的听诊部位。
由屈肌支持带及腕骨沟共同构成。
其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9条。
9条肌腱分别被屈肌总腱鞘和拇长肌
入掌。
6、正中神经血管的行程及束内结构的关系:
穿旋前园肌肱、尺两头间, 经指浅、深屈肌腱深面。
至前臂中1/3位于指浅、深层肌之间。
远侧1/3位于桡侧腕屈肌与掌长肌间。
术中应注意与掌长肌腱的鉴别。
其桡侧没有分支,是安全侧。
7、旋前园肌的起止和临床意义:
肱头起自肱骨内上髁。 尺头起自尺骨冠突,两头间有正中N穿过。 尺头深面有尺A穿过。
第二段: 其内侧为臂丛内侧束, 后方为臂丛后束;外侧为臂丛外侧束。 位于胸小肌下缘至大园肌下缘之间。 腋 A 分布于冈下窝附近诸肌、背阔肌、
第三段: 三角肌及肩关节。
前有正中N内侧根、后有桡N、腋N。
外侧有正中N、肌皮N、内侧有尺N。
3、腋淋巴结群的位臵及流注关系: 外侧淋巴结: 沿腋V远端排列,收纳上肢 的L;注入中央及尖L结。 胸肌淋巴结: 沿胸外侧血管排列,收纳胸 前外侧壁、乳房外侧;注入 中央及尖L结。
在臂上部位于肱A后方,再沿
桡N沟走行。
在臂中部绕肱骨背侧转向外下,
穿肱骨肌管至臂后区。
(5)肌皮N: 自臂丛外侧束发出, 穿喙肱肌,
经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向外下。 在肱二头肌外侧沟下份浅出深筋 膜, 称前臂外侧皮N 。
(二)臂后区:
1、臂后区的浅层结构:
臂外侧上皮N: 腋N的皮支
臂外侧下皮N: 桡N的分支
内有
桡N及伴行的肱深血管。
4、尺N的行程:
在臂上部位于 肱A后方。
在臂中点上方离开肱A, 穿臂内侧肌间隔入臂后区,
与尺侧上副A伴行。
在臂中份以下,
经肘后内侧沟至
前臂前区。
(三)臂部中1/3横断面: 头V位于 肱二头肌外侧沟的浅筋膜内。
贵要V位于肱血管内侧,肱血管外侧为正中N。 深筋膜在臂部屈、伸肌之间、形成 臂内、外侧肌间隔。 臂内侧肌间隔的后方 有尺N和尺侧上副A 。
7、 臂前区的浅层结构。
8、 臂前区骨筋膜鞘的构成及肌肉。
9、 臂后区的浅层结构;臂后区骨筋膜鞘的
构成及肌肉。
10、臂部中1/3横断面。
11、肘后区浅、深层结构。
12、肘后三角和肘外侧三角的构成。 13、肘关节动脉网。
14、前臂前区的浅层结构。
15、前臂前骨筋膜鞘的构成及肌肉的配布。 16、旋前园肌的起止和临床意义。 17、前臂后区的浅层结构。
5、臂前区血管神经束的行程及束内结构的位臵
关系。
6、肱骨肌管的内容及其与肱骨的关系。
7、尺神经的行程。
8、 浅静脉的吻合类型并了解其应用意义。
9、 肘窝的构成及其内容的毗邻关系。 10、 尺神经在肘后区的位臵及 临床意义。 11、 桡、尺血管神经束及正中神经血管束的行
程及束内结构间的位臵关系。
12、骨间后神经、血管的行程和分布。
深为斜方肌、背阔肌、冈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