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拟定标准:每平米最多可站9人时间:2012-3-10河南环境人口资源网讯1965年7月1日,北京开始兴建第一条地下铁道,即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全长23.6公里。
1969年10月1日这条地铁线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43个春秋之后,北京地铁再次以日客运量757.18万人次的成绩,创造纪录。
现在的北京地铁已不单是一条地下铁路,它已然成为解决城市交通、带动沿线开发、促进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首都发展的形象大使。
但是北京地铁的快速发展,也同样带来了一些诸如拥挤、安全、侵害等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有一个问题通常被大家所忽视,这就是地铁站。
承担交通枢纽及地标作用的地铁站是人车合离的地点,经常聚集着大量人群。
轨道交通车站应设置站台门,其自动扶梯、自动步道纳入远程监视和车站视频监视。
市质监局官网昨天就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4月7日。
标准提出,地铁的“车辆定员数”为车辆座位数、车厢内空余面积站立的乘客数之和,站立乘客数按每平方米5人设计。
标准将地铁列车分为A型车和B型车。
A型车“车辆定员数”为266人,B型车“车辆定员数”在198人到215人之间。
不过,车辆结构强度应满足每平方米9人站立的标准,乘客人均重量按每人60公斤计算。
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车站应在站台边缘设置站台门,如安全门或屏蔽门,将轨行区与候车区隔离。
列车各节车厢之间应贯通,车头、车尾有应急疏散门。
针对火灾、水淹、风灾、地震、冰雪和雷击等灾害,所有轨道交通工程应具有预防、报警、疏散、救援等综合安全措施,且以预防火灾为主。
车厢内设有紧急报警装置,使乘客与乘务员双向通信。
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列车须在安全防护系统的监控下运行。
列车停稳后才能开启车门,停站时间不小于25秒。
经目视或技术手段确认车门关闭后,列车方可启动。
车站应配备公共厕所,全线位置统一。
车站站前广场、停车设施、出入口、公共区,以及列车车厢均要设置无障碍设施。
自动扶梯、自动步道应接受远程监视和车站的视频监视,其倾斜角分别不得大于30度、12度。
其中,对于事故中最关键的“保险”附加制动器,标准要求除符合现行国标外,还应满足在安全回路断开、急停按钮动作、钥匙开关停梯后延时动作的要求。
标准规定,城市轨道交通一律采用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
其性能应确保每天连续运行不少于20小时,每周运行不少于140小时,且每隔3小时能以100%制动载荷连续运行1小时。
当自动扶梯停止运行时,可作为楼梯使用。
(河南环境人口资源网摘自北京日报)公交车1平方米站8个人挤吗?邀你讲昆明“最挤公交”事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6日1平方米可以站8个人呐!(记者试验)翟剑摄公交车要挤成什么样,才能算得上拥挤?原来,公交车也有核定载客人数,超过就算超载。
这个情况相信大多数昆明人都不一定知道。
前天,济南一条1平方米内只要不超过8人就不算超载的新闻,让公交车载客人数限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那么,昆明的公交车是依据什么样的载客人数核定标准?每平方米站8个人是什么感受呢?昨日,记者做了一个小小的试验——8个人挤在一平方米里是什么状况。
记者试验一平方米可“裸”站10人日前,济南市据建设部2001年印发的《城市建设系统指标解释》规定,公交车额定载客量的计算公式为:客位数=车厢固定乘客座位数+车厢有效站立面积(平方米)×每平方米允许站立人数。
按照国家质监总局发布的《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城市公共汽车按每人0.125平方米核定载客数,即1平方米内只要不超过8人就不算超载。
那么,这个标准如今是否该与时俱进做出调整,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
对于每平方米站8个人是什么概念,凭空想象很难明确。
昨天,晚报记者在办公室框出一平方米的方格,邀请不同身材、不同性别的8名同事站入方格中,亲身体验核载人数上限的状况。
8名同事站进方框后,倒没有前胸贴后背,反而稍有剩余,估计再加入两个人也不会太为难,当然,这是不背包,不手拿任何东西地站着。
相比乘坐公交车碰到非常拥挤时,难受指数不算高。
然而,考虑到公交车相对封闭的空间,以及现在堵车的状况,如果8个人长时间挤在一个1平方米的狭小空间,这种晃动中的“零距离”接触,一定难以称得上愉快。
实际执行公交乘客人数很难计算昆明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是国家标准,一直以来,昆明也是依照这个标准执行。
然而现实中,“基本上都是自然控制,只有当公交车拥挤到司机无法打开车门时,或者无法再加入新的乘客时,才能确定车的载客率达到了上限。
”虽然没有经过非常严格的实际测算,不过根据昆明高峰时段公交车的拥挤程度来判断,一平方米所站乘客的数量可能已超8个人。
一位公交公司前管理人员向记者提供了这样的信息:昆明最早的车辆中间有条转弯带的串联公交车的行车证核定载客人数是200人。
那时还有售票员售票,比较容易核定乘车人数。
曾有售票员计算过,这种车上了160~180位乘客,就很是拥挤了。
不过,即便那时,容易核定乘车人数,昆明公交也是按照“自然规律”来限制乘车人数的。
近年来,随着昆明公交变成自动投币或刷卡的方式乘车,乘车人数更加难以确定。
“可能许多司机自己都不清楚所开车辆的核定载客人数。
”一位业内人士说。
加上现在公交车车型较多,有类似K1路的加长型公交车,也有小巧的支线公交车,所以每辆车的核定载客人数也不同。
记者特意从公交公司找来两辆公交车行车证,同样是12米长的车,车内结构完全相同、座位数也相同,但由于一辆是柴油动力车,一辆是油电混合动力车,两辆车的核定载客人数就不同:前者动力177千瓦,载客人数为95人;后者动力170千瓦,载客人数只到86人。
可见,每辆公交车的核定载客人数标准实际上也不是完全按照国标中的每平方米站8人标准来界定的。
一位公交司机对记者坦言:“就算严格遵守公交车的载客标准,实际上也无法落实。
每个站都有乘客上下车,司机根本无法掌握车上乘客的真实数量。
”请你说说昆明“最挤公交车”是哪趟?那么,昆明的公交车挤不挤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市民,大多数人的一致感受是,上下班高峰时段的公交车几乎没有不挤的,尤其是在城区一些热点线路。
大家一致希望是在高峰时段,在热点线路增加车辆。
在倡导“绿色出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公交出行,那么,昆明的公交车挤不挤呢?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如果挤,你觉得是哪些趟次最挤?你的建议是什么?晚报请你来讲一讲昆明“最挤公交车”。
你可以拨打“4100000”或@春城晚报新浪官方微博,把你的看法和感受告诉我们,我们将如实转达给公交公司和其管理部门。
(陈洁北京轨道交通5年规划再增5条比原规划增百公里“黄色的是未来规划的住宅区、红色的是商务区,灰色的是产业园区。
地铁线的设计,说简单点就是把这些人流聚集区域串联起来。
”王燕凯指着地图说,“我们将全市划分为1000个交通小区,其中700个集中在中心城区,通过连续追踪分析小区间的客流量、人流聚集程度等,最终选定将来‘最繁忙的小区’,然后尽量用轨道将这些小区串联起来,这就是编制增强版的‘基本原理’。
”以新增的5条线路为例,海淀山后线和燕房线主要是穿起了灰色的产业园区,而16号线、8号线三期和新机场线则主要串联了居住区、商业区和交通枢纽。
5条线中3条线路途经中心城区,海淀山后线与16号线相连,接驳国家图书馆、三里河和丽泽商务区;8号线三期则平行于地铁5号线,位于古老的中轴线下。
到2015年,中心城区地下,“四横四纵”轨道交互,换乘车站达90座以上。
其中东西向的线路包括1号线、6号线、7号线和14号线,南北向贯穿的线路则有4号线、5号线、16号线和8号线,还有2号线、10号线两条分布在二环路和三环路上的环线。
“轨道建设并非越快越好,最好是结合规划的地块同时建成。
”王燕凯说,为了尽快缓解站内拥挤,新开通线路实现中心城线路初期最小发车间隔3分钟,新城线路初期最小发车间隔4分钟。
随着城市发展和客流增加,列车最小发车间隔可以达到2分钟。
四环内地铁站加密500米2007年,市发改委公布本市2015年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时表示,2015年三环内步行一公里就能坐上地铁。
而随着增强版的出炉,80%的轨道交通新线加密在中心城,这意味着四环内,市民步行500米就将有一座地铁站。
换乘距离也将缩短到百米内。
未来,新地铁线单向换乘通道宽度不低于8米,双向换乘通道总宽度不低于10米,换乘通道长度不宜超过100米,每个出入口均设置上下行自动扶梯和楼梯。
“我们制定了无障碍设计标准,配备无障碍设施,如垂直电梯、宽体闸机、轮椅升降机、无障碍专用卫生间、低位售票机等,提高对弱势群体服务水平。
”除了统一的规范,每条线路还将因地制宜,王燕凯拿8号线三期举了个例子:“一条长度17.3公里的线路,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到。
不仅要照顾乘客搭乘方便,还要考虑沿途的文物景观。
这条地铁线位于中轴线下方,要避让12处文物古迹。
”规划之初,8号线三期行至故宫段后,继续往南,是直接在北河沿设站,还是拐个弯在王府井设站,专家意见并不统一。
“如果在北河沿设站,线路很顺,与下一站天安门站接驳方便,但这站到银街得步行大约五六百米。
”王燕凯说,“如果拐个弯,施工难度加大,但很多从故宫出来的客流下一站都是王府井,因此最终还是根据客流走向,将站设在了王府井。
”新线地铁8节编制能多拉千人“随着北京常住人口数量攀升,地铁作为一种准时、快速的交通工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同时成为很多人出行首选,初步预计每日客流有望达到1000万人次,这比此前规划预计的880万人次,多了将近200万。
”王燕凯说,“为了更大限度的满足乘客需求,未来中心城新建线路都有望采用8节编制,并采用A型车。
”目前,本市地铁都采用的是B型车6节编制。
改换车型及编组后,每趟地铁将多拉1000名乘客。
不仅轨道线网将越铺越密,P+R停车场、交通换乘枢纽等将随之同时建成,方便乘客换乘。
按照北京市交通委发布的数据,2015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50%。
人们在三环内步行不出10分钟,就能坐上地铁;出了地铁,可在大型交通枢纽中与航空、铁路、长途车、公交实现快速换乘。
新城的市民可以把车停放在兼具商业和停车功能的高科技立体停车库,转乘轨道交通。
同时,新机场和首都国际机场、中心城间实现半小时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