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蝴蝶定理

蝴蝶定理

一、蝴蝶定理的发展历程简介:。

蝴蝶定理最先是作为一个征求证明的问题,刊载于1815年的一份通俗杂志《男士日记》上。

由于其几何图形形象奇特、貌似蝴蝶,便以此命名,定理内容:圆O中的弦PQ的中点M,过点M任作两弦AB,CD,弦AD与BC分别交PQ于X,Y,则M为XY之中点。

如图,过圆中弦AB的中点作M引任意两弦CD和EF,连结CF和ED,分别交AB于P、Q,则PM=QM 由于此图形似只蝴蝶飞舞,故此定理因此而得名:蝴蝶定理。

此定理早在1815年在英国杂志《男士日记》上见刊,征求证明,有意思的是,迟到1972年以前,人们的证明都并非初等,且十分繁琐。

然近些年来,证明者不乏其人,使得这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栖止不定,变化多端。

笔者结合自己的证明和收集别人的研究,整理证法十种,以飨读者。

证法1 (证∠POM=∠QOM)作CF、DE的弦心距OG、OH,连OM,则OM⊥AB且OGPM四点共圆。

∴∠POM=∠PGM…①。

同理,∠QOM=∠QHM…②∵△MFC∽MDE,∴MF﹕FC=MD﹕DE∴MF﹕2FG=MD﹕2DH,∴MF﹕FG=MD﹕DH∠F=∠D∴△MFG∽△MDH,∴∠MGF=∠MHD…③由①②③得:∠POM=∠QOM∴PM=QM证法2 (作△PMD′≌△QM D)作C关于直线OM的对称点C'连C'M交⊙O于D',则AC弧=BC'弧,MD'=MD,∠PMD'=∠QMD∠CPM=0.5AF弧+0.5BC'C弧=0.5AF弧+0.5AC弧+0.5CC'弧=0.5FCC'弧=∠FD'M 从而PFD’M四点共圆。

∴∠PD’M=∠PFM=∠D∴在△PD’M与△QDM中∠PD’M=∠DMD’=MD∠PMD’=∠QMD∴△PMD’≌△QMD∴PM=QM证法3 (利用梅氏定理)延长CF、ED相交于G点。

∵直线CD截三角形GPQ三边于C、M、D三点证法4 (面积法)证法5 (面积比的积为1)如图,设四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a、b、c、d证法6(利用正弦定理)证法7 (引用例题结论)如图7(1)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M,则(右边比中的前项为有公共顶点的弦的端点与对角线交点的线段)证明:作∠AME=∠ABC,则B、E、M、C四点共圆。

△ABCCDA∽△AME,连CE,则∠1=∠2=∠3,∠4=∠5=∠6,∴△CDA∽△CME,∴两式相乘得:下面我们引用此例题的结论,以AP/PB,BQ/AQ,AM/BM建立比例连CA、AF、FB、BC得圆内接四边形AFBC,则证法8 (解析法)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O的方程为x2+(y-a)2=R2设CF:y=mx,ED:y=nx于是⊙O和直线CF、ED组成了二次曲线系其方程为:μ[x2+(y-a)2-R2]+λ[(y-mx)(y-nx)]=0令y=0,知P、Q两点的横坐标x1、x2满足方程:(μ+λmn)x2+μ(a2-R2)=0∵x的一次项系数为0,∴x1+x2=0∴MP=MQ证法9(三角函数与相似综合)证法10 (解析法)如图10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CD:y=mx,EF:y=nx,圆:(x+a)2+y2=R2蝴蝶定理: 如图,点P为圆O的弦AB的中点,过点P任意作两条弦CD,EF,又连接CF,ED分别交AB于点M,N.则:PM=PN.证明:如图,作点C的对称点K,连结EK,OP则:OP⊥MN,CK∥AB,又∠CPO=∠KPO, ∴∠NPK=90°-∠KPO=90°-∠CPO =∠MPC=∠PCK=∠DCK=∠DEK=∠NEK,∴点PEKN四点共圆,∴∠PKN=∠PEN=∠FED=∠DCF=∠PCM,又PK=PC, ∠NPK=∠MPC,∴△NPK≌△MPC(ASA),∴PM=PN.证毕!1990全国冬令营数学选拔赛试题1969年,查克里恩从订立的定理考虑,给出蝴蝶定理的逆定理:任何具有蝴蝶性质的凸闭曲线必定是椭圆。

1985年,蝴蝶定理传入中国。

接着,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的杨路教授在论文中指出:将蝴蝶定理的弦AB的中点M推广到弦AB上任一点,有蝴蝶定理的坎迪形式。

同年,我国数学教育者马明在论文中指出,将蝴蝶定理弦AB上的M点,拓广到弦AB外,蝴蝶定理仍然有成立之处。

接下来,蝴蝶定理的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人们发现,不仅仅是圆,任何二次曲线中蝴蝶定理都有适用的形式,例如,椭圆中的蝴蝶定理。

1990年,出现了筝形蝴蝶定理,并发现,蝴蝶定理在退化的二次曲线中仍然适用。

关于蝴蝶定理的证明,仅在初等几何的范围内,就有多达50多种证法,譬如综合法、面积法、三角法、解析法、相似法、向量法、全等三角形法等等。

至于高等几何的证明方法也有很多种,其中最为简洁的,当推用射影几何的方法,在下文中将会给予介绍。

蝴蝶定理的60多种证明方法,而且,还给出了蝴蝶 定理的各种变形与推广.令人欣喜的是这只美丽的 蝴蝶终于在2003年飞到我国的高考(北京)试卷里:18.(本小题满分15分)如图,已知椭圆的长轴21A A 与x 轴平行,短轴21B B 在y 轴上,中心),0(r M (0>>r b(Ⅰ)写出椭圆方程并求出焦点坐标和离心率;(Ⅱ)设直线x k y 1=与椭圆交于),(11y x C ,),(22y x D (02>y ),直线x k y 2=与椭圆次于),(33y x G ,),(44y x H (04>y ).求证:4343121211x x x x k x x x x k +=+; (Ⅲ)对于(Ⅱ)中的在H G D C ,,,,设CH 交x 轴于P 点,GD 交x 轴于Q 点,求证:||||OQ OP =(证明过程不考虑CH 或GD 垂直于x 轴的情形)18.本小主要考查直线、椭圆和双曲线等基本知识,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5分. (Ⅰ)解:椭圆方程为1)(2222=-+br y a x 焦点坐标为),(221r b a F --,),(222r b a F -离心率ab a e 22-=(Ⅱ)证明:证明:将直线CD 的方程x k y 1=代入椭圆方程1)(2222=-+b r y a x ,得 2221222)(b a r x k a x b =-+0)(2)(22222122122=-+-+b a r a rx a k x k a b根据韦达定理,得212221212k a b ra k x x +=+,2122222221k ab b a r a x x +-=,所以 rk b r x x x x 12221212-=+ ① 将直线GH 的方程x k y 2=代入椭圆方程1)(2222=-+b r y a x ,同理可得 rk b r x x x x 22243432-=+ ② 由 ①、②得 rb r x x x x k 22221211-=+ = 43432x x x x k + 所以结论成立(Ⅲ)证明:设点P )0,(p ,点Q )0,(q由C 、P 、H 共线,得 421141x k x k p x p x =-- 解得 42114121)(x k x k x x k k p --= 由D 、Q 、G 共线,同理可得322132x k x k p x p x =-- 32213221)(x k x k x x k k q --= 由21211x x x x k + = 43432x x x x k +变形得 42114121)(x k x k x x k k ---=32213221)(x k x k x x k k -- 所以 q p =即 OQ OP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椭圆等基本知识,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入门容易,第(Ⅰ)问考查椭圆方程、待定系数法、坐标平移和椭圆性质:焦点坐标、离心率、看图说话即可解决问题,但考查的却都是重点内容。

第(Ⅱ)问是典型的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待证式子中含有x1x2,x1+x2,x3x4,x3+x4这样的对称式,式子结构对称优美,和谐平衡,使人很容易联想起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韦达定理,启示了证明问题的思路。

这里用到了解析几何最根本的思想和最根本的方法。

解两个联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用代入消元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分离系数利用韦达定理给出关于x1x2,x1+x2,x3x4,x3+x4的表达式,再分别代入待证式两边运算即达到证明目的。

证明的过程中,由两个联立方程组结构的相似性运用了“同理可得”,整个证明过程也令人赏心悦目,感受到了逻辑证明与表达的顺畅、简约的美的魅力。

第(Ⅲ)问证明中用到了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用到了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分别解出p,q以后,|OP|=|OQ|等价转化成了p= -q(或p+q=0。

)此时分析前提条件(Ⅱ)及待证结论p= -q,关键在于沟通k1x1x2/(x1+x2)=k2x3x4/(x3+x4)与x1x4/(k1x1-k2x4)=-x2x3/(k1x2-k2x3)的联系。

参考解答中的表述略去了一些变形的中间过程,使人不易看出沟通的线索,以及命题人变形的思路,因此读者理解起来感到困难。

如果将两式做如下变形,则思路就显然顺畅自然。

设:k1x1x2/(x1+x2)=k2x3x4/(x3+x4)为①式,两边同取倒数,得1/k1x2+1/k1x1=1/k2x4+1/k2x3 ①’设:x1x4/(k1x1-k2x4)=-x2x3/(k1x2-k2x3)为②式,两边同取倒数,得k1/x4-k2/x1=k2/x2-k1/x3,移项得k2/x1+k2/x2=k1/x3+k1/x4 ②’将①’两边同乘以k1·k2,即得k2/x1+k2/x2=k1/x3+k1/x4它与②’完全一样。

这里利用两式同时变形的方法可以较容易实现目的,有分析、有综合,有思维,有运算。

思路的选择有赖于对式子特征的观察联想。

综观这道题的题目特征及解答过程,我们看到了用代数方程但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作用与威力。

4.赏析:上面我们看到,试题的结构及其解答都令人感到赏心悦目,至此,我们不禁要追问一句:试题是怎么命制出来的?它的背景是什么?它对我们的数学学习与教学、高三复习与备考有什么启示?关于圆,有一个有趣的定理:蝴蝶定理设AB是圆O的弦,M是AB的中点。

过M作圆O的两弦CD、EF,CF、DE分别交AB 于H、G。

则MH=MG。

这个定理画出来的几何图,很像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所以叫做蝴蝶定理(图2)。

盯着试题的图1仔细看,它像不像椭圆上翩翩飞舞的蝴蝶?像,而且像极了。

试题的证明过程及结果告诉我们,椭圆中蝴蝶定理依然成立,而且是用解析方法证明的。

如果令椭圆的长轴,短轴相等,即a=b,则椭圆就变成了圆,椭圆中的蝴蝶定理就变成了圆上的蝴蝶定理,上面的证明一样适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