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规划案例
一、企业概述
某厂是一家铁路罐车生产定点企业,是我国较大的铁路客车、货车修理厂家,产品覆盖全国,并出口亚非欧国家和地区。
二、企业环境
1、国际环境
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知名的机车车辆制造企业,有的凭借政府贷款的优惠条件,有的采用租赁经营手段,有的以合资合作作为跳板,把产品、资金、技术推入国内市场,这对我国整个机车车辆工业带来严峻的挑战。
2、国内环境
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的市场环境渐趋完善,面向市场经济的经济结构、格局和秩序已经形成并逐步规范。
另外,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管理思想的转变及客户需求的提高,迫使企业的经营方式由生产主导型转向市场主导型、由粗放式经营转向集约化经营、由部门级管理转向企业级协同商务。
3、行业环境
2000年末,中国机车车辆集团总公司重组为南、北两大公司,并与铁道部脱钩。
脱钩重组后,每个机车车辆企业头上失去了保护伞,直接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挑战。
脱钩重组打破了国外企业、其他企业进入铁路市场的壁垒,中国机车车辆市场份额将被重新分割。
4、管理的现状
某厂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之前,管理信息化仅限于部门应用。
财务部门于2001年开始采用商业化财务软件,部分库房(备品库)自行开发了管理系统,供销处、生产处、分解检查处、库房等部门的业务仍延用手工处理。
全厂的采购、销售、库房管理均使用手工处理,工作量大且经常出错。
由于缺少企业基础信息管理平台,验收、入库、领料等业务较为混乱。
车间物资消耗失控,造成大量浪费,虽然可以通过考核进行控制,但都是事后的反映,造成的浪费已经形成,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已经发生。
企业决策者只能看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各式各样报表,根本无法及时掌握企业的销售、成本、费用状况做出科学决策。
三、系统规划
1、组织机构情况
某厂设有厂办、规划处、财务处、供销处、生产处、分解检查处、质检处等多个部门,还有26个车间,87个库房。
各部门的业务涉及到物资采购计划、采购管理、生产领用、委外加工、物资存储管理、存货成本核算、存货占用资金控制、销售管理、产品成本核算与分析等各方面。
2、系统建设目标
(1)建立一个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系统,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决策信息。
(2)车间按费用计划限额领料,有效控制车间的直接材料消耗和其它费用。
(3)直接材料的消耗按部门和成本对象归集,及时准确的核算产品成本。
(4)各部门可以及时取得本部门的直接材料消耗和其他费用的发生,以便控制材料消耗和费用。
(5)规范业务流程,杜绝漏洞,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同时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提高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6)财务部门可根据及时准确的数据,有效地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加强财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职能。
(7)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各个相关部门有效协同。
3、实施阶段的划分
按照系统规划的的时间要求,对系统的开发确定具体步骤,并明确每一步骤的起止时间。
具体的阶段划分如下:
(1)成立项目组织机构;
(2)制定实施计划;
(3)培训企业各个层次的人员;
(4)准备各种数据;
(5)系统开发;
(6)制定工作标准与工作规程;
(7)切换系统;
(8)评价改进。
4、子系统划分
采用系统规划方法对企业进行规划,初步确定各子系统如下:
(1)采购管理。
具体包括采购计划、采购管理和应付管理。
(2)物资管理。
具体包括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和总账。
(3)销售管理。
具体包括备品计划、销售管理和应收管理。
(4)报表管理。
(5)决策支持。
5、网络拓扑
系统采用C/S结构,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具体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6、业务处理流程调查
经过现场需求调研和客户需求调查,对某厂物资管理业务进行了调研、分析,对采购、销售、库存的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和重组,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分别如下:(1)采购管理
采购是由供销处按计算出的物资供应计划,通过市场采购、加工订制等各种渠道,取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资的经济活动。
生产处根据销售定单制定生产计划,采购计划系统根据分解检查处提供的有关材料定额资料以及生产处提供的生产计划,考虑现有库存情况,生成采购计划。
供销处根据采购计划采购。
采购业务管理实现流程如下所示:
①由供销处的计划员填写采购订单;
②由供销处采购员填制、打印待验入库单;
③由财务处的财务人员录入采购发票,进行采购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