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一、病害1、侵染性病害(1) 杨梅癌肿病俗称“杨梅疮”就是杨梅小枝干及树干上得主要病害。
病部肿大,形成表面粗糙得肿瘤,小枝被害后,形成小圆球肿瘤,在肿瘤以上得枝条死亡。
在树干上发生大量肿瘤后引起全株死亡。
发病初期出现乳白色得小突起,表面光滑,后逐渐增大成肿瘤,表面变得粗糙或凹凸不平,木栓化,质坚硬,瘤呈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0cm以上、一个枝条上肿瘤少者1~2个,多达5个以上,一般在枝条节部发生较多,对枝条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病原菌在树上或残枝得病瘤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细菌从瘤内溢出,通过雨水、空气、接穗与昆虫传播只能从伤口侵入,以6~8月发病最多。
防治办法发:(1)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得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然后伤口涂硫悬浮剂加402抗菌剂(843康复剂)100~200倍液,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
也可用石硫合剂涂布伤口。
(2)剪除病枝(要求新梢抽发前进行)并烧毁。
(3)在采摘杨梅时,不要弄破树皮。
杨梅采后及时喷洒1∶2∶200波尔多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或10%农用链霉素600~800倍液。
(2) 杨梅褐斑病就是杨梅叶片上得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杨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
杨梅根腐病就是90年代在杨梅上发现得新病害。
该病最明显得症状为地下烂根,导致树冠较小得盛产树从发病至全树枯萎死亡在高温夏秋季节仅几天时间,树冠高大得老树从发病到死亡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时间、杨梅根腐病以盛果期树发病最多,以采果后得7一8月症状表现最快死亡率最高,管理精细,生长茂盛得树也同样患病死亡。
该病就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病原菌为座菌目得葡萄座腔菌)。
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与质量。
杨梅褐斑病:又名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
属真菌性病害。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出现针头大小得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即病菌得子囊果。
病斑多时叶片干枯脱落,重者全株落光或树体死亡。
病菌在叶中越冬,次年4月底到5月初,病菌随雨水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潜伏期较长,到8月中、下旬才出现病斑。
该病1年发生1次,无再次侵染。
防治方法:剪除病叶、枯枝,多施有机肥与钾肥,排水要良好。
喷洒80%大生M—45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甲霜灵水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等。
(3)杨梅干枯病:主要危害枝干,被害部位失水形成凹陷得带状条斑,病部环绕枝干一周时,枝干即枯死,病原菌为广种弱寄生菌,一般从伤口侵入,树势差易感病,以增强树势为主,防治上应剪除枯枝,烧毁,削去病斑,伤口涂以50倍液得402抗菌剂保护。
树冠喷波美0.5~2度石硫合剂。
(4)杨梅枝腐病:危害枝干皮层,初期病部组织松软,上生密集细小得黑色粒点,上长有细长得刺毛,发病后枝干腐烂枯死,叶片、果实同样致死、该病菌就是一种弱寄生菌,老年树易发病。
防治该病应增施有机肥与钾肥,剪除病枝并及时烧毁。
刮除病斑后伤口涂以50~100倍液得402抗菌剂或鲜牛粪2000g、甲基托布津100g、代森锌50g,与适量水混合均匀,涂于伤口,外面用塑料薄膜包扎牢、树冠喷波美0。
5~2度石硫合剂。
(5)杨梅赤衣病:属真菌性病害。
主要危害枝干,严重得病树几年内死亡、此病大多发生在枝干分杈处,被害处覆盖一层薄得粉红色霉层,头年先在枝干背光面树皮上,发生极薄得银白色或粉红色脓泡状物,次年3月中旬开始发病,后呈现痘疮状小泡,连成长条状病斑,不久病斑上即覆粉红色霉层。
每年5~6月及10月为发生高峰期,多雨易发病,老树发病重。
防治上采用增施有机肥、钾肥,剪除病枝烧毁。
病枝上得病斑刮除,后再涂843康复剂或波尔多浆、树冠喷洒65%代森锌600倍液,70%安泰生600倍液或4%~5%硫酸亚铁溶液等。
(6) 杨梅白腐病:侵害果实,如成熟期遇上多雨天气,则发病严重,果实软腐,果面上滋生许多白色雾状物、防止该病尤以薄膜避雨设施栽培最佳,或喷洒山梨酸钾600倍液与翠康钙宝营养液,提高果实硬度,增强抗病力。
2、非侵染性病害(1) 杨梅小叶病:属生理性病害,或称缺素症,表现各类枝梢停止生长提前,顶端枝梢节间变短,或焦枯死亡,其侧部抽生短缩得丛生枝,叶片较小、增厚、粗糙、质硬而脆,叶脉凸起木栓化或纵裂,叶片不能转绿老熟,早死,顶芽萎缩,不结果或结果少等症状。
防止此病应不施磷肥,增施有机肥,剪除丛生枝。
土施硫酸锌、硼砂(3m直径树冠施50~100g+尿素100~200g,再浇水溶解)。
树冠喷洒0。
2%硼砂+0、4%尿素混合液,0、2%硫酸锌,或喷液体硼肥、锌肥600~1000倍液,连喷2~3次、(2) 杨梅梢枯病:该病就是因土壤缺少有效硼而引起得生理性病害。
出现叶小、梢枯、枝丛生,不结果或少结果。
有半株、若干枝或全株发病,也有树冠顶部发病而四周正常。
以喷施硼砂溶液0、2%,并加2倍于硼砂重量得尿素;或土施以每株用硼砂50~100g,加入100~300g尿素混用,在树冠外围滴水线附近开沟施入。
二、虫害(1) 蚧类:蚧类多种,以柏牡蛎蚧、榆牡蛎蚧、樟网盾蚧等为主。
以雌成虫与若虫群集在枝条或叶片上危害,被害后落叶,重者枝枯树死。
1年发生2代,以雌成虫在树梢、叶片上越冬。
4月产卵,5月孵化,即可危害枝叶。
防治蚧类害虫应首先剪除虫枝、枯枝,并及时烧毁;清除园内外杂草;加强肥培管理。
其次就是保护利用天敌。
最后喷药,药剂可选用40%速扑杀(杀扑磷)乳油1000~1500倍液、25%扑虱灵1500倍液、99。
1%敌死虫200倍液、机油乳剂120倍液或25%优乐得1000~1500倍液、(2) 蛾类:有蓑蛾、小细蛾、尺蠖、毒蛾、拟小黄卷叶蛾及吸果夜蛾等、危害杨梅得袋蛾主要有大袋蛾、小袋蛾与白囊袋蛾三种、防治办法:(1)人工摘除:幼虫与蛹均藏于袋囊中,幼虫危害初期,虫口比较集中,便于摘除,特别在冬季与早春,就是捕杀越冬幼虫得好时机。
(2)保护利用天敌:蛾得天敌种类很多,因此,在平时必须注意保护与利用天敌。
药剂防治得关键时间,就是在幼虫孵化盛期或幼虫初龄阶段,以傍晚最好,清晨次之,药剂可选用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
大多以危害叶片,取食嫩叶。
防治蛾类应以综合治理为主、冬季清园,扫除落叶,铲除园边杂草,集中烧毁;摘虫袋、剪虫叶、灭卵块;保护利用螳螂、瓢虫、草蛉、蜘蛛等有益天敌;灯光或糖酒醋诱杀成、幼虫;喷洒药剂;用5%锐劲特1500倍液或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防治蛾、毒蛾、尺蠖;用50%马拉松或50%辛硫磷800~1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20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5%农梦特1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喷杀卷叶蛾、小细蛾、青虫菌、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也能防治多种害虫、5。
7%百树得1000~1500倍液喷树冠,对防治吸果夜蛾较好。
(3)果蝇:杨梅果实成熟期,肉柱间有许多果蝇食害杨梅,并产卵或胎生蛆于肉柱间,影响果实。
防治果蝇成熟期不能喷药,只能在地上喷洒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800~1000倍液,或用敌百虫、香蕉、蜂蜜、食醋按10∶10∶6∶3得比例配制成诱杀剂,放在园内诱杀果蝇。
(4) 白蚁:有家白蚁、黄翅白蚁与黑翅土白蚁3种。
以啃食杨梅树主干与根部,并筑起泥道,损伤韧皮部及木质部,造成叶黄、枝枯、树死、防治办法:(1)人工诱杀。
选择白蚁爱吃得食物,如松木、甘蔗、狼箕等,堆放在白蚁危害得四周地面上,保持一定水份,在白蚁诱集较多时,用灭蚁灵或氯丹水剂喷杀、或在白蚁为害区挖穴,每667平方米10穴左右,穴内放入蕨类或嫩草,喷上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5%锐劲特乳油2000倍液,加1%红糖更佳,后覆盖泥土。
或者耙去树冠下表土,喷上2。
5%天王星乳油1000倍液加1%红糖,然后覆土。
诱杀白蚁啃食中毒死亡,或白蚁带毒归巢后相互传递致其她白蚁死亡、2、甘蔗渣扎成粉,混拌上灭蚁灵后,装进透气得薄膜袋里,零星分散地放在杨梅树地面上,再压上1一2块石块、(3)定植杨梅时用泥浆加茶子饼粉蘸根防治上以堆草诱杀,即在白蚁为害区挖穴,每667平方米10穴左右,穴内放入蕨类或嫩草,喷上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5%锐劲特乳油2000倍液,加1%红糖更佳,后覆盖泥土。
或者耙去树冠下表土,喷上2。
5%天王星乳油1000倍液加1%红糖,然后覆土。
诱杀白蚁啃食中毒死亡,或白蚁带毒归巢后相互传递致其她白蚁死亡。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一)主要病害及防治ﻫ1、杨梅褐斑病又名杨梅炭疽病,属真菌性病害,凡杨梅产地几乎都有分布、为害叶片,进而使花芽与小枝枯死,严重影响树势与产量、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始在叶面上出现针尖大小得紫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园形或不规则形。
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直径4-8毫米。
后期病斑中央转变为浅红褐色或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子囊孢子),多数病斑可联接成斑块,病叶最后干枯脱落。
病菌以子囊果在病叶中越冬,在浙江5月中旬以后借雨水溅泼传播蔓延,8月中下旬出现新病斑,10月份病斑增多,10—11月份出现大量落叶。
云南富民约3—4月间开始发病,进入雨季后,6月下旬在去年感病植株得新梢叶片上就有病斑出现、该病一年发生一次,无再次侵染。
土壤贫瘠,缺少肥料,树势弱容易发病,排水不良得粘重土壤上得杨梅发病严重、防治方法:a、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多施有机肥与钾肥,增强树体抵抗力。
注意及时排除树盘积水。
b、及时清除园内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
c、药物防治:在4月上、中旬发病初期相隔10天左右连续喷药两次,采果后再喷一次,可起到良好效果。
药剂可用1:2:200倍得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律800倍液,或70%防褐灵8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或65%代森猛锌600倍液等。
ﻫ2、杨梅癌肿病:又叫杨梅溃疡病或杨梅疮,就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杨梅枝干,尤以2—3年生枝条受害严重。
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初枝干上病部产生乳白色得小突起,表面光滑,以后逐渐增大形成表面粗糙得肿瘤。
小枝被害,形成小园球状得瘤体,直径一般为1.5—2厘米,大得可达10厘米以上,造成肿瘤以上得部位枯死。
一个枝上得肿瘤少者1—2个,多者达4-5个或更多,一般多在枝节部位发生。
树干被害,树皮粗糙开裂,凸凹不平,也有隆起得肿瘤。
由于肿瘤阻碍树体内营养物质得运输而导致树势早衰,严重时引起全株死亡。
ﻫ病菌在病枝得肿瘤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天从瘤体表面溢出菌脓,借雨水传播,从树体伤口与叶痕处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