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网络经济的深远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计算机和网络将整个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极大地改变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交流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1)提高经济效率、推动科技创新2)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发动机”3)提供新的商业平台4)影响力超越传统媒体5)扩充生活空间6)普通老百姓开始改变世界7)合作竞争和社会共享2.网络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实时性特征:1)实时性2)时间竞争3)适应性2.虚拟性特征:1)摆脱了现实空间的限制2)资源高效率利用3)促进经济全球化3.交互性特征:1)交互性2)交互关系的变化3.为什么说网络经济是以信息流为中心的经济?(P20)网络经济是以信息流为中心的经济。
互联网和旧媒体共同组成庞大的信息网络,为交换和市场活动提供了广阔的信息平台。
在信息流强有力的带动下,物流和货币流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网络经济中,信息流的中心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对物流和货币流的部分替代,对物流和货币流的控制。
1)对物流和货币流的部分替代2)对物流和货币流的控制4.电子商务具有哪些优越性?与传统贸易相比,电子商务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直接优势和间接优势。
1)直接优势(1)交易虚拟化:交易双方和交易中介的商务活动,基本上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
(2)交易成本低:买卖双方直接在网上进行交易,由于信息流在商务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不仅中间环节大大减少,而且对商铺、库存、人员的需求都大幅度下降,有的甚至将为零,如零库存生产、零库存销售等。
(3)交易率提高:电子商务改变了交易流程,简化了交易程序,使交易活动快速、便利,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和时间。
2)间接优势(1)增加商业机会(2)改变商业模式(3)带动经济变革5.为什么说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的最高层次?1)世界各国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2)宽带网的普及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3)网络基础设施满足不了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第二章2.什么是网络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是如何分类的?网络外部性是新经济中的重要概念,是指连接到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已经连接到该网络的其他人的数量。
通俗的说就是每个用户从使用某产品中得到的效用,与用户的总数量有关。
用户人数越多,每个用户得到的效用就越高,网络中每个人的价值与网络中其他人的数量成正比。
这也就意味着网络用户数量的增长,将会带动用户总所得效用的平方级增长。
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消费者直接和网络单元相连,可以直接增加其他消费者的使用效用。
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消费者对一种产品的使用增加了另一种产品的价值,例如软件与硬件3.产生网络外部性的原因是什么?影响网络外部性的因素是什么?(P58)1)网络外部性产生的根本原因(1)网络自身的系统性(2)网络内部的交互性(3)网络基础设施的长期垄断性2)影响外部性大小的因素(1)网络的物理性质(2)多样化和转移成本4.什么是需求方规模经济?它是如何产生的?网络效应实质上是网络规模扩大过程中的一种规模经济,不过,与产生于供给方面的传统规模经济不同的是,这种规模经济产生于市场的需求方面。
因此,网络外部性也被称为需求方规模经济。
5.什么是转移成本?什么锁定效应?用户从一个网络转移到另外一个网络时必须承担的所有费用。
用户对某个网络产生依赖性,不愿转移到其他网络中去的现象,被称为锁定效应。
6.什么是个人市场原则?什么是特定化原则?在传统经济中,通行以全体客户为对象的大批量生产、大众化销售的方式。
在网络经济中,出现了“柔性生产”或“敏捷制造”技术。
由于网络的互动作用,企业易于了解消费者的个人偏好,可以借助于网络和计算机,适应个人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
个性化产品的售价要比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价格高,这不仅是因为生产的成本较高,而是因为更容易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与个人市场原则密切相关的是特定化原则,即挖掘个人市场,然后瞄准市场中某类特定客户。
第三章1.公共产品的特性是什么?为什么网络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1)非竞争性(1)边际生产成本为零(2)边际拥挤成本为零2)非排他性:所谓非排他性,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
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不可能将部分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
2.为什么网络经济中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现象?(网络经济边际收益递增的原因)(一)网络经济中的三大定律。
网络经济存在着“马太效应”,即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这最终会强化垄断,直至赢者通吃。
除此之外,网络经济中还有三大定律,即梅特卡夫法则、摩尔定律、达维多定律。
1、梅特卡夫法则。
指网络价值以用户数量平方的速度增长。
这个法则告诉我们:如果一个网络中有n个人,那么网络对于每个人的价值与网络中其他人的数量成正比,这样网络对于所有人的总价值与n×(n-1)=n2-n成正比。
如果一个网络对网络中每个人价值是1元,那么规模为10倍的网络的总价值等于1,000元;规模为100倍的网络的总价值就等于10,000元。
网络规模增长10倍,其价值就增长100倍。
2、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最早是摩尔发表在1965年4月19日出版的《电子学》上的一篇文章。
他归纳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即每过18个月晶体管的集成量加倍,而价格减半。
3、达维多定律。
强调的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激烈竞争中创新的重要意义,其含义是一家企业若想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则必须在本行业中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
它其实是“马太效应”的一个应用,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实力强的企业有更多的人力、财力来投入初期的开发和研究,从而更可能获得成功;相反没有实力的企业则只能面临着更不利的处境,甚至被淘汰。
英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并不总是性能最好、速度最快的,但它几乎总是新一代产品的首家推出者。
同样,微软公司的Windows也并不是当时最好的微机操作系统,但它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终于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无人能与之抗衡。
(二)网络经济中报酬递增的其他因素1、边际成本递减(1)网络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规律。
工业社会的经济学基础是边际成本递增法则,这一法则是工业社会高成本社会化的反映,其实质是成本随着社会化范围的扩大而增加。
网络经济的经济学基础则是相反的边际成本递减法则,它是信息社会低成本社会化的反映,它的实质是成本随着社会化范围的扩大而减小。
比如,IP电话的成本没有空间远近概念,国际长途与市内通话成本相同。
微软的成本并不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下降,相反,第一个拷贝时,成本最大,市场占有为100%时的最后一个拷贝成本最小。
(2)经济学之所以出现这种根本性的变化,原因在于它所依据的实践基础的转移。
对于迂回生产方式的工业经济来说,社会化成本就是迂回的成本,边际成本递增反映了工业经济的本质特征:它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耗费,都在迂回路径上或者说社会化范围的扩大上。
超过一定限度,这个范围越扩大,它创造的边际效益则越减小,边际成本越增加。
而对于直接生产方式的信息经济来说,由于时空距离的消失和“比特”替代物质资本,在社会化上耗费的物质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对于一个不变的初始投入,边际效益递增,而边际成本递减。
由此可见,边际成本递增转变为边际成本递减的关键是两种文明的经济在迂回路径上的成本具有正好相反的特征。
由于工业时代的全部经济学都是建立在迂回路径上,大量地耗费物质成本,而不可能考虑知识替代、零成本拷贝这些低物耗现象,这一点造成了整个传统经济学的崩溃。
在网络经济时代,经济学的主题发生了逆转;工业时代,稀缺的并不是产品和资源,稀缺的实质是生产和消费的社会化本身,因为它是成本最高的。
而在信息时代,物质资本十分充足,而消费者的满意度,生产者对消费者的直接贴近本身成了稀缺的资源。
2、交易成本下降。
科斯认为,企业组织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即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部交易替代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企业的最优规模由企业内部交易的边际费用等于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或等于其他企业内部交易的边际费用的那一点决定。
网络正从多方面降低交易成本。
(1)企业内各种运营成本下降。
由于现代企业越来越依靠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企业的自组织能力越来越强,管理费用越来越低。
从MIS到MRP、从MRPⅡ到ERP,企业在网络环境下不断重新整合自己的战略资源。
20世纪九十年代初,哈默博士更是提出基于现代IT技术的BPR。
企业流程再造成功后的企业,其运营成本一般都会有大幅度的降低。
(2)企业外交易成本下降。
企业外交易是指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
在网络经济之前,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搜寻成本高昂造成的价格分散,使得市场难以产生高效率。
电脑网络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网络经济中理性人也不愿意透露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但它可以很好地解决搜寻问题。
网络中接近零费用的信息成本,极大地降低了主观不确定性,降低了错误决策的成本。
(3)高昂的进入成本。
高昂的进入成本使得厂商具有向下的平均成本曲线随着产出的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的成本减少,造成收益递增。
而网络经济在这点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有关可数字化产品或服务的进入成本中,大部分是知识成本。
这一块可以说不是沉没成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转化为别的可数字化产品的投入。
3、规模报酬递增在网络经济中的表现。
随着网络成员的增加,其网络价值爆炸性地增长,而价值的增长又吸引更多的成员加盟,结果就产生了更多的回报。
现在这种规模报酬递增定律已大大超出了以前经济学教科书上所讲的增加的回报规模。
现在新经济的规模报酬增加定律和老的规模报酬递增定律都是一个正反馈循环链,前者是受网络的力量所推动,后者不是。
首先,工业经济的规模报酬递增是线性增长,网络经济的规模报酬递增是指数增长。
其次,工业时代的规模经济来自于公司为了超过竞争对手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所创造的经验(优势)是它自己的。
与此相反,网络的规模报酬递增是整个网络共同创造的,并被所有网络成员所分享。
3.临界容量有何经济意义?企业的潜在价值并不取决于技术的先进程度,而是取决于消费者是否认同。
当产品使用人数达到并超越临界容量时,该产品就能形成行业的标准,在市场中取得稳定优势,并进而取得由网络效应带来的利益。
在网络经济中,对成本和收益的分析不是孤立的、分阶段进行的,而是以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作为核算基础的。
通过降价或者免费,企业可以进入起飞阶段,以丰厚的利润补偿启动阶段的亏损之后,还会有大量盈余。
反之,如果企业因害怕亏损而不愿支付巨额成本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可能就永远达不到临界容量,该产品就会被市场扬弃,企业就会在正反馈作用下走向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