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州师范学院校史校情

湖州师范学院校史校情

追溯学校历史追寻发展轨迹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湖州师范学校和湖州教师进修学院合并成立湖州师范学院。

2000年5月,原湖州卫生学校并入湖州师范学院。

2008年是湖州师范学院高等教育50周年暨办学92周年,值此校庆筹备之际,我们寻找到了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湖州师范学校、湖州教师进修学院、湖州卫生学校的一些史料,虽不完整,却很珍贵。

在此,校庆办公室将其编辑在一起,便于广大师生员工、校友和社会各界对湖州师院的发展轨迹有一个初步了解。

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湖州师范专科学校,简称湖州师专,是一所主要为湖州、嘉兴两市培养中学教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学校座落于湖州市城东文教区学士路1号,占地269亩,校舍建筑面积65200平方米,固定资产超亿元,图书馆藏书43万余册。

教职员工352人,其中专任教师177人,现有教授、副教授、副研究员66人。

学校共设有中文、政史、外语、数学、物理、化学、体育、计算机、艺术和初等教育等10个系,全日制在校本科、专科学生2148人。

学校自1958年创建以来,历经40年的风风雨雨,现已初步建成学科比较齐全、办学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师范院校,主要办学指标在省内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已培养万余名毕业生,为浙北地区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湖州师专自1958年创建以来,历经坎坷,广大师生筚路蓝缕,发奋图强,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随风而长,遇雨而大。

学校40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一)创建阶段(1958年—1961年)1958年春,为适应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中共吴兴县委决定,在原湖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创办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成立校党委,刘杰任党委书记兼校长。

学校增设文史、数理两个两年制专科,由吴兴、民兴、德清、安吉等县保送优秀小学教师,并选拔一部分优秀的二年级普师生提前毕业,进入师专班学习。

同年秋,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文史、数学、生化三个班,毕业后由嘉兴地区分配。

学校初建时,得到了上级党和政府的重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1958年7月7日,《浙江日报》以显著的版面,对湖州师专作了详细介绍。

1959年下半年,湖州师范独立出去,办在嘉兴的嘉兴师专并入湖州师专,师资力量大大增强,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

同年秋,由全国高考统一招生5个班,学制两年。

在此期间,学校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组织师生员工办农场,深入工厂开展义务劳动。

校领导以身作则,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艰苦奋斗,勤俭办学。

1959年全国勤工俭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专设湖州师专教学成果展览馆,湖州师专成为全国勤工俭学的先进典型,受到国务院的奖励。

1960年秋,经省政府批准,湖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嘉兴师范学院。

中共嘉兴地委任命刘杰为党委书记,季玲为副书记,地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剑庭为院长,李玉训为副院长。

学院设中文系、数学系和生化科,并设立高师函授部、中学教师进修部、中学教研室等机构。

杭州大学援派教师来校任教。

当年继续由全国高考统一招收数学、中文、生化各一个班,又由嘉兴地区招收初中毕业生4个班,为五年一贯制。

与此同时,高师函授部招生1000名,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个专业,单科结合,学完全部课程为大专毕业程度。

进修部招收中文、数学两个班,均为在职初中教师。

(二)调整阶段(1961年一1976年)1961年下半年,全面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根据中共浙江省委指示,学校进行了全面调整,对教学、劳动等各方面的任务重新作了安排,增加教学时间,改善师生生活。

学校开始缩小规模,停办五年一贯制及外语专业,对五年一贯制275名学生作了妥善安排,教职员工相应减少,部分教师调到嘉兴地区各县中学、师范学校任教,部分干部、职工调到地区机关和文化行政部门工作。

1962年冬,嘉兴师范学院奉命撤消,学校领导干部和学校体制进行了调整,留下副院长李玉训及30余名教职工,改建嘉兴地区教师进修学校,招收在职中学教师,担负师资培训任务,隶属地区领导。

进修学校设“两部一室”:进修部负责培训中学教导主任和小学校长,组织中学教师备课班;函授部负责嘉兴地区范围高师函授任务,开设中文、数学、化学三个专业,教研室负责组织开展地区各中学教研活动,设有中文、数学、物理、外语四门学科。

从1964年4月开始,一部分教职工参加省委社教工作团去萧山搞社教,一部分教职工留校开展函授教学,进行教研活动,并举办中、小学教导主任培训班。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处于“停课闹革命”阶段,教职员工奉命去湖州师范,参加该校的运动。

十年浩劫,学校遭到严重破坏,教学设备损失殆尽,校舍也被侵占;一部分改为嘉兴地区革命委员会招待所,另一部分改为嘉兴地区电影公司。

(三)重建时期(1976年—1984年)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十年动乱,教育事业急需整顿提高。

由于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严重破坏,中学教师奇缺,培养中学师资成为当务之急。

1978年春季,嘉兴地区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决定将湖州师范学校划归地区领导,并在湖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重建湖州师范专科学校。

嘉兴地区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地区教育局长丁力兼任组长,进行建校筹备工作。

紧接着,浙江师范学院湖州分校成立,开设数学、物理、化学、体育四个专业,学制为三年,面向全省招收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5个班231人。

时隔不久,经地区研究决定,湖州师专与湖州师范分开,湖州师范校舍划归师专,湖州师范迁至湖州市第五中学原址,原湖州师范学校部分教职工到湖州分校工作。

1979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嘉兴师范专科学校成立,中共嘉兴地委任命孙健为校党委书记,陈彬为副书记、校长,唐平义为副书记,吴鸣臬为副校长兼教务长。

1979年3月,函授部恢复招收第一批高师专科函授生。

随着学校的发展,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职工队伍建设,从1980年开始,在教师中评定专业职称,大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1981年2月,原校党委书记孙健调离,孟琳到校任校党委书记。

1982年9月,学校召开中共嘉兴师专第一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党委会。

经地区批准,孟琳任校党委书记,陈彬、唐平义任副书记。

新成立中共嘉兴师专纪律检查委员会,唐平义任纪委书记。

(四)发展阶段(1984年—— 1998年)1984年,原嘉兴地区建制撤消,分别建立湖州市和嘉兴市。

同年6月,中共湖州市委派遣工作组来校进行机构改革,建立了新的校级领导班子:蔡清江任校党委副书记(主持日常工作),唐平义任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徐青任校长,陈维杜、潘润身任副校长。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嘉兴师范专科学校改名为湖州师范专科学校。

学校机构改革后,党委组织科改为组织部,宣传科改为宣传部,教务处设主任,不再设教务长。

1986年7月,中共湖州市委任命蔡清江为校党委书记。

同年,原湖州市教师进修学院改为湖州师专进修部,该部党务工作隶属师专党委领导,人事、财务等仍属湖州市教委领导。

1987年秋,开始改革学生教育实习制度。

以安吉、平湖两县为试点,实行“回县实习,共同负责”的教育实习管理体制。

翌年3月,这种方法推广到湖州、嘉兴两市各县区23所中学,得到当地教育部门、实习学校的广泛支持,开拓了我校教育实习的新路子。

1988年12月,召开第二次党员大会,换届产生新的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蔡清江任党委书记,季国刚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徐青任校长,陈维杜任常务副校长,潘润身、邱世成为副校长。

1990年5月,我校首次实行提前单独招生,在会考和面试的基础上,首先在湖州市招收新生。

在当时师专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提前招生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

1993年4月,学校召开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三届校党委委员,经中共湖州市委批准,蔡清江任校党委书记,朱伟任副书记。

1994年2月,我校首次通过英国盖普项目组织聘请的两位英籍教师来校任教,我校外语教师也交流到英国任教。

7月,经省教委批准,我校首次招收中文、数学教育本科专业新生,在原先培养初中教师的基础上,探索培养高中教师的新路子。

1995年8月,学校党政领导调整充实,蔡清江任校党委书记、校长,朱伟任副书记,沈光海、孙新耀、陈松源任副校长,1996年3月徐鸿炫任副书记。

学校由于校园面积只有37亩,成了远近闻名的“有校无园、有操无场”的袖珍大学,育人环境很不理想,1994年、1995年连续两次受到国家教委黄牌警告,学校发展再次面临关键时刻。

1995年8月8日,浙江省省长办公会议正式批准我校易地新建,全校师生努力奋斗了十年的梦想终于成真,同年教师节,举行了隆重的新校奠基仪式,省、市领导及我校师生代表800余人出席了奠基仪式。

1996年春,我校召开校友联谊会筹备会议,决定成立湖州师专校友联谊会。

3月,市委、市府召开我校迁建捐资动员大会,截至5月上旬,共收到全市103个单位、系统的捐款共1018.5万元。

5月15日,师专新址工地教学楼正式打下具有标志意义的第一根桩;同月,湖州师专迁建工程被列入浙江省'96重点工程。

8月底,学校召开湖州师专第四届教代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湖州师专“九五”规划》和《湖州师专创建省级文明单位规划》,构画了世纪之交我校发展的宏伟蓝图。

1997年5月,学校恢复体育系并新建计算机系;7月,经省教委批准,中文系、政史系、外语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招收本科学生,并开设了旅游管理、应用电子技术两个高职班。

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母亲怀抱之日,湖州师专终于圆了期盼十年的搬迁梦。

在驻湖某部坦克团的鼎力支持下,全体师生奋战10天,完成了整体搬迁。

全校师生告别了“有校无园、有操无场”的旧校园,昂首迈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校园。

湖州师专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根据师范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和湖州的实际情况,积极着手湖州师专、湖州师范、教师进修学院合并组建湖州师范学院的各项准备工作,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湖州师范学院筹建领导小组。

1998年初,省政府、省教委领导多次来校就筹建湖州师范学院进行考察论证。

9月,新建初等教育系,招生170人。

全校师生同心协力,湖州师院升格工作进展顺利,5月和10月,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和全国高校设置委员会分别来校就三校联合筹建湖州师院进行论证。

12月上旬,学校顺利通过文明校园验收。

即将组建的湖州师院,以崭新的姿态,迎接21世纪的曙光。

本文摘自1998年的《湖州师专建校四十周年纪念专辑》湖州师范学校湖州师范学校座落在太湖南岸湖州市新华路文教区,东倚汤汤苕溪,与毗山名胜隔水相望;南临碧水如镜的余家漾,风景如画,是湖州市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

湖州师范学校的前身系1916年创办的钱塘道第三联合县立师范讲习所,所址在西河头安定书院。

一年内先后改名为浙江省第三联合县立师范讲习所、浙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同时设附属小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