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第一部分第三节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第一部分第三节
• 指标意义:越高表明企业沉积下来、不能正常参 加经营运转占用的资金越多,资金利用率也就越 差。 • 指标判断:指标越小越好,0是最优水平。
3.企业偿债能力指标
所有者权益 长期负债 长期资产适合率= 固定资产 长期投资 ×100%
• 指标意义:反映财务结构稳定和安全性 • 指标判断:理论上认为≥100%较好,具体应结 合企业具体情况、参照行业平均水平来确定。
• 7.生产要素素质状况的指标
– 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指标、从业人员中技术人 员的比重指标、工人技术装备水平
学习思路
• 1.指标公式的理解
• 2.指标公式为什么这样设计? • 3.指标的判断 • 4.指标的运用
1.企业财务效益状况指标
• (1)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 期初所有者权益
期初所有者权益 + 贷方发生额
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报酬率 一.资本效益 指标
销售毛利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资产损失率 社会贡献率 资产收益率 政策影响率 存货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 三年以上的应收帐款比率 积压商品物资比率 固定资产闲置比率 资金挂帐率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率 净资产客观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不良投资比率 三年资本积累平均增长率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
本期按合同要求实交合 同数 × 100% 本期应交合同数
本期应交合同数=本期到期应交合同数-本期到期上期已交合同数+下 期到期本期提前交货合同数)
合同数:可按合同个数或合同金额确定。 • 指标前提:履约是按合同质量、数量和期限交货。 • 指标判断:反映企业供货状况。
主要产品订货量与生产能力的平均比率
需剔除考核期内客观及 非正常经营因素(增值 或减值因素)
×100%
- 借方发生额
期末所有者权益
• 增值因素为:
– – – – – – – – 国家直接或追加投资增加的国有资本; 政府无偿划入增加的国有资本; 按国家规定进行资产重估(评估)增加的国有资本; 按国家规定进行清产核资增加的国有资本; 住房周转金转入增加的国有资本; 接受捐赠增加的国有资本; 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债权转股权”增加的国有资本; 中央和地方政府确定的其他客观因素增加的国有资本。
二、我国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 系的历史沿革
– 1982年,由国家经委、计委、统计局、人民银 行、财政部和劳动人事部联合制定了工业16项 经济效益指标 – 1983年,我国确立了《企业合格验收标准》
– 1995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 标体系》10项指标 – 1999年发布、2002年修订《国有资本金效绩 评价规则》:27个指标
• 减值因素为:
– – – – – – 经专项批准核减的国有资本; 政府无偿划出或分立核减的国有资本; 按国家规定进行资产重估(评估)核减的国有资本; 按国家规定进行清产核资核减的国有资本; 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而核减的国有资本; 中央和地方政府确定的其他客观因素减少的国有资本。
• 指标意义
– 根据“资产保全”的原则设计(稳健) – 及时、有效发现所有者侵蚀现象
反映物力资源投入
反映投资项目
反映技术进步、企业环 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新产品 境改变的效益指标 试制计划完成率、设备更新率等
(四)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 标体系:七个方面15个指标
• 1.企业财务效益状况指标
– 资本保值增值率、经济附加值
• 2.企业资产运营状况指标
– 不良资产比率
• 3.企业偿债能力指标
– 长期资产适合率、经营亏损挂账率
• 4.企业发展能力状况指标
– 资本积累率、固定资产成新率
• 5.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指标
– 订货合同履约率、主要产品订货量与生产能力的平均 比率
• 6.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
– 企业技术创新费用投入比率、企业技术创新人 员投入比重、技术消化和吸收费用比、企业产 品更新率
2.企业资产运营状况指标
年末不良资产总额 • 不良资产比率= ×100% 年末全部资产总额
• 不良资产:指企业尚未处理的资产净损失和潜 亏(资金)挂帐,以及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应提未 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类有问题资产预计损失金 额。
发生减值的各种资产 周转或变现受阻的商品或产品 不良资产
未处置的各种闲置资产 收不回的债权 因变质或使用价值下降而不能按原有 价值使用的物资储备
期末所有者权益 • 资本保值增值率= 期初所有者权益 x 100%
= 180 x 100%
120
=150%
(2)经济附加值(EVA)
• 1991年,斯特沃德(Stern Steward)公司提出 了经济附加值概念,倡导“全要素补偿”观念。 • • • • EVA=EBIT-AtKw EBIT:代表息税前利润; At:代表绩效考核期的企业占用的资产数额; Kw:代表绩效考核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率。
内部审计人员培训课件
第一部分
效益审计理论
制作:广西财经学院 实验教学中心 主讲:易金翠
讲 课 大 纲
• 第一部分 效益审计理论 –第一节 效益审计发展历程 –第二节 效益审计项目 –第三节 效益审计标准 –第四节 效益审计方法 –第五节 效益审计流程
• 第二部分 效益审计实务 –第一节 销售业务效益审计 –第二节 生产业务效益审计 –第三节 采购业务效益审计
(三)投入—产出—效益指标评 价体系
• 反映投入的指标
– 反映消耗的评价指标:
• 固定资产折旧、工时消耗、原材料消耗、燃料消耗、 辅助材料消耗、工资支出、各种费用支出等
– 反映占用的评价指标
• 全部员工和各类在册人数、固定资产占用额、流动 资金占用额、日历工时或制度工时占用等。
• 产出评价指标:
– 总产值、总产量、品种指标、销售收入、优质 品率、合格品率等
(二)审计评价标准的特点——与财务审 计比较
审计类别 审计目标 合法性 公允性 真实性 合法性 效益性 审 计 标 准 《企业会计准则》、《× × 会计制度》等财经法规 合法性标准+其他标准
财务审计 效益审计
特点:
• 权威性与非权威性相结合 • 先进性与动态性相结合 • 灵活多样性:
– 层次性 – 地域性
• 例:东方股份公司2008年年初、年末所有者权益 见下表: 金额单位:人民币万元
项目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合 计
年初余额 年末余额 备注 5000 6000 股东追加投资1000万元 2000 2500 资产评估增值500万元 300 500
700
8000
1000 旱灾损失400万元计入 “营业外支出” 10000
第三节 效益审计标准
• 一、什么是效益审计标准 • 二、我国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体系的历史沿革 • 三、效益审计标准指标体系 • 四、效益审计标准的运用
一、什么是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审计标准:应该是什么
对比、分析 评价
审计证据:实际是什么
(一)审计评价标准的意义
• 审计评价标准的意义
– 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效益性的基本要求 – 审计人员评价效益高低程度的客观尺度 – 审计人员分析经济活动、提出审计意见、做出 审计结论的依据。
• 主要产品订货量与 = 生产能力的平均比率
能力比率 主要产品订货量与生产 主要产品的品种数
某种产品本期实际订货 量 (1)主要产品订货量 = 与生产能力比率 该种产品平均生产能力
期初生产能力 期末生产能力
(2)产品的平均生产能力=
2
指标意义:反映企业生产任务的饱满程度,是企业生产发展潜力指标。 指标判断:指标结果及对生产的影响。
• 指标判断: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来定。
考虑应提未提 折旧的影响
固定资产净值 • 固定资产成新率= ×100% 固定资产原值
• 指标意义:体现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的快慢和持续 发展能力。 • 指标判断:越高越好。
5.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指标
包括:本期到期并 交货的合同;本期 提前交货的合同。
• 合时间(不包括加班时间) 占全年工作时间在10%及以 上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工人及其他人员
• 2.企业技术创新人员投入比重=
本期企业从事技术开发 的人数 本期企业从业人员的人 数
• 指标意义:反映企业技术创新人员投入的强度。
• 3.技术消化和吸收费用比=
本期引进技术的消化 、 吸收费用额 本期引进技术费用额
二.资产经营 状况
总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三.偿债能力 状况
资产负债率 获利倍数
四.发展能力 状况
销售增长率 资本积累率
(二)国际大公司选择的综合评 价指标体系
•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选择的非财务指标包括生产率、市场地 位、产品领先情况、个人的发展、雇员的态度、社会责任 等 • 飞利普公司选择:出勤率、质量指数、可靠性、生产率、 生产速度、销售实现率、销售增长率、存货保证率、消费 者服务水平、记录准确性等 • 麦当劳公司选择:质量、服务、清洁等 • 日本公司选择:增长率、利润率、稳定性、生产率和周转 率五个方面。
• 要求:计算东方公司2008年资本保值增值率。
10000 1000 500 400 • 2008年资本保值增值率= 8000 × 100%
=111.25% • 指标判断:
– 指标越高越好
哪里出错了?
• 2001年所有者权益年末数是-180万元,年初数 是-120万元,无其他客观事项。
经营亏损挂账额 • 经营亏损挂账率= ×100% 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
• 经营亏损挂账:反映企业因经营活动因素产生的 累计未弥补亏损总额。 • 指标判断:反映包袱大小,越小越好。
4.企业发展能力状况指标
反映本年生产经营活 动所增加的所有者权 益额
本年所有者权益增加额 • 资本积累率= ×100% 年初所有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