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潭市棚户区改造计划及棚户区改造补偿标准.doc

湘潭市棚户区改造计划及棚户区改造补偿标准.doc

2018年湘潭市棚户区改造计划及棚户区改造补偿标准2018年湘潭市棚户区改造计划及棚户区改造补偿标准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湘潭高新区、经开区和昭山、天易示范区管委会,市直机关各单位,市属和驻市各企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湘潭市棚户区改造规划(2013—2017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月23日湘潭市棚户区改造规划(2013—2017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改善棚户区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居住水平和质量,有效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指导我市棚户区改造的基本依据,凡在2013—2017年实施的各类棚户区改造,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期限:2013—2017年。

第四条规划范围:市本级城市规划区(含雨湖区、岳塘区、湘潭高新区、经开区和昭山示范区),湘潭县、湘乡市和韶山市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外的国有工矿区;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垦区。

第五条规划依据(一)国务院及部委的政策文件1.《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2.《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3.《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45号);4.《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5.《关于中央投资支持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有关问题的通知》(建保〔2010〕56号);6.《关于做好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建保〔2010〕58号);7.《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的通知》(建保〔2012〕190号);8.《关于做好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的通知》(建保〔2013〕52号);9.《中央补助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综〔2010〕46号);10.《关于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关税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42号)。

(二)省人民政府的政策文件11.《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湘政发〔2011〕11号);12.《关于进一步加快廉租住房建设意见的通知》(湘政办发〔2009〕63号);13.《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0〕53号);14.《湖南省保障性住房分配与运营管理暂行办法》(湘政办发〔2012〕111号);15.《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湘潭市集体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的批复》(湘政函〔2013〕84号);(三)湘潭市的政策文件16.《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17.《湘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8.《湘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19.《湘潭市房地产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20.《湘潭市“十二五”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1—)》(潭政发〔2012〕7号);21.《湘潭市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22.《湘潭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潭政办发〔2010〕17号);23.《湘潭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潭政发〔2013〕2号)。

第二章棚户区改造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总体要求第六条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湘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居民居住水平为目标;以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通过规划期内改造,使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第七条规划原则——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综合考虑我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各类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逐步推进,先改造成片棚户区,再改造其他棚户区。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棚户区改造政策性、公益性强,必须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和棚户区居民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按照小户型、齐功能、配套好、质量高、安全可靠的要求,科学利用空间,有效满足基本居住功能。

坚持整治与改造相结合,合理界定改造范围。

对规划保留的建筑,主要进行房屋维修加固、完善配套设施、环境综合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

要重视维护城市传统风貌特色,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以及不可移动文物。

——完善配套,同步建设。

坚持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组织好新建安置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商业、教育、医疗卫生、无障碍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八条总体要求:将棚户区改造与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旧城改造、园区建设、国有企业改造、“两型”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

未来5年,全力加快推进集中成片及零星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重点推进独立工矿棚户区、资源枯竭型及三线企业集中地的棚户区改造,逐步开展基础设施简陋、建筑密度大的城镇旧住宅区综合整治,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

规划期内改造各类棚户区77275户,到规划期末,全市国有工矿、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城区国有危旧直管公房改造基本完成;将棚户区改造成环境宜居、配套完善的新型居住区,提高居民生活居住水平,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章棚户区改造的概念及现状第九条棚户区的概念和改造内容。

棚户区是指国有土地上简易结构房屋较多、建筑密度较大、房屋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安全隐患突出、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的区域。

主要包括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国有林区棚户区、国有垦区棚户区(危房)改造等4大类。

(一)城市棚户区改造。

城市棚户区是指城市规划区内的棚户区,按照改造项目的规模、内容分类,包括集中成片棚户区、非集中成片棚户区、城中村及旧住宅区整治改造。

其中改造规模在50户以上为集中成片棚户区,50户以下为非集中成片棚户区(零星棚户区);“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旧住宅区”是指房屋年久失修、配套设施缺损、环境脏乱差的住宅区。

城市规划区内的国有工矿棚户区、城镇危旧房改造,统一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

市、县(市)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界定城市棚户区具体改造范围。

城市棚户区改造可采取拆除新建、改建(翻建)、扩建等多种方式。

禁止将因城市道路拓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文物修缮等带来的房屋拆迁改造项目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

(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

是指对位于城市规划区外的国有工矿企业(含煤矿)棚户区进行改造。

(三)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

是指对林场中破旧平房集中连片、泥草房和危房面积超过50%、基础设施不齐全、道路狭窄、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低收入家庭户数较多的居民点进行改造。

(四)国有垦区棚户区(危房)改造。

是指对国有垦区(含农场)内经鉴定为危房的居民住房进行改造。

第十条棚户区改造的现状(一)2010—2012年,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成效明显。

到2012年底,全市共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26308户,大量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居民的居住质量、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全市国有垦区危房和国有林场棚户区居民住房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1.城市棚户区改造:2010—2012年,全市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49个,共22255户。

其中市本级实施项目26个,14207户;县市实施项目23个,8048户。

2.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2010—2012年,全市实施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9个,共3488户。

其中市本级实施项目3个,1130户;县市实施项目6个,2358户。

3.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2010—2012年,全市实施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项目4个,共318户。

其中市本级实施项目1个,77户;县市实施项目3个,241户。

4.国有垦区棚户区(危房)改造:2010—2012年,全市实施国有垦区棚户区(危房)改造项目1个,共247户。

其中县市实施项目1个,247户。

(二)2013—2017年,我市棚户区改造任务艰巨。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的通知》(建保〔2012〕190号)等规定,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市人民政府的统筹部署下,精心组织,通力协作,对全市各类棚户区改造需求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尤其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部门进行了重点调查摸底。

通过摸底调查,到2012年底,我市仍有90755户居民居住在棚户区,改造任务艰巨,其中主要任务为城市棚户区改造,共74620户,占改造总任务的82.22%。

其主要原因:一是历史古城老城区集中。

湘潭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小南京”“金湘潭”之称。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拓展加速,当年的繁华之地成为今天的老城区,这些区域大多建筑密度大,房屋建设年代早、结构简易,居住功能不齐,安全和消防隐患突出,危旧房较多,亟待实施棚户区改造。

二是老工业基地整体开发和改造滞后。

湘潭作为老工业城市,全市目前共有国有大中型企业13个,三线企业11个,破产改制企业104个。

大部分国有老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挑战、新要求,经济效益日渐滑坡,这些老企业、厂矿内仍存有大量低矮、潮湿的平房,房屋使用年限久、质量差,片区内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环境卫生状况差,急需实施棚户区改造。

三是“两型社会”建设与城镇化发展带来新需求。

近年来,我市“两型社会”建设纵深推进,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形成了一部分城中村须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以提高城市的整体承载能力,增强发展后劲。

(三)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方面:一是国、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是推进棚户区改造的强大支撑。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的优惠政策;同时逐年增加了对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投入,对各地全面加快棚户区改造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二是棚户区居民、企业及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棚户区改造的积极性逐年提高,成为推进棚户区改造的强大动力。

一大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较好地改善了民生,而且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一批棚改大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城市品位,充分调动了广大棚户区居民、企业及社会支持、参与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健全的工作机制和完善的工作制度是推进棚户区改造的助推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