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判断标准
一、肺容积测定的临床意义
(一)、肺活量(VC)深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VC。
当VC低于预计值的80%即为降低,80%-60%-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VC减少是由于
1、主要由限制性通气障碍引起;
2、呼吸肌功能不全;
3、气道阻塞对VC亦有轻度影响。
(二)、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容积(RV)FRC是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RV是深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
临床上常以RV占肺总量(TLC)的百分比(RV/TLC)来表示肺泡内残留气量的多少,正常人为20%-35%,此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RV和RV/TLC增大表明肺组织过度膨胀,其最常见的原因为肺气肿,通常认为RV/TLC 增至35%-45%-55%分别为轻、中、重度肺气肿。
其次为气道部分阻塞。
FRC和RC减少见于各种弥漫性限制性疾病和ARDS。
(三)、肺总量(TLC)指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体总量,等于肺活量加残气容积。
COPD患者由于RV增加,使TLC增大。
各种限制性肺疾病使TLC 减少。
二、肺通气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常肺通气功能的维持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呼吸肌功能,胸廓与肺舒缩功能,以及呼吸道的通畅程度。
呼吸肌功能不全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可称为通气泵功能障碍,胸廓与肺扩张受限所致通气障碍为限制性通气障碍,气道阻塞引起的通气障碍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
(一)、最大通气量(MBC或MVV) MBC是指每分钟能呼吸的最大气量。
当MBC实测值/预计值<80%为降低,80%-60%-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MBC降低见于以下情况:
1、气道阻力增加:为主要原因;
2、呼吸肌功能不全;
3、限制性肺疾病。
气速指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对MBC和VC 的影响并不一致。
引起MBC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道阻塞和肺组织弹性减退,VC减少则主要由限制性肺疾病引起。
因此,测定气速指数有助于了解通气功能障碍类型。
气速指数=(MBC实测值/预计值)/ (VC 实测值/预计值)
(二)、用力肺活量(FVC)
深吸气后用力快速呼气时所呼出的最大气量。
FVC的临床意义同VC。
正常人FVC与VC
相等,而在COPD患者FVC往往明显减少,低于VC。
(三)、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
%是指深吸气后用力快速呼气,在第1秒钟呼出的气量。
临床上常用FEV1%(FEV1 /FVC或FEV1实/预)来表示。
当FEV1 /FVC <70%时即为降低,70%-60%-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当FEV1实测值/预计值(%)<70%时即为降低,70%-55%-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FEV1临床意义:
1、FEV1及FEV1 %是常用且较敏感的检测大小气道气流受阻的肺功能指标。
2、FEV1是评价支气管解痉药物疗效的常用指标。
3、FEV1是气道阻塞可逆性的判定指标。
4、FEV1 /FVC与FEV1实/预综合判断有利于COPD分级。
5、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的反应指标。
(四)、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
为用力呼气曲线中间一半的平均用力呼气流量。
当MMEF实测值/预计值<70%即为降低,70%-55%-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MMEF降低表明小气道阻塞,它反映小气道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五)、最大呼气流量(PEF)
由肺总量位用力呼气时,呼气流量随驱动压的增大而增加,约在75%-80%肺活量位时达最大,此时的呼气流量称为PEF。
当PEF实测值/预计值<70%即为降低,70%-55%-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PEF临床意义
1、诊断支气管哮喘,并与COPD相鉴别。
24小时PEF波动率=(PEF最高值- PEF最低值)/(同日内最高值+最低值)
支气管哮喘>20% ,COPD<20%,正常人<8%。
2、判断大气道阻塞性病变及程度。
(六)、75%、50%、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75 、V50 、V25)
是指用力呼气到75%、50%、25%肺活量位时的最大呼气流量。
当V75 、V50 、V25实测值/预计值<70%即为降低,70%-55%-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V75 、V50 、V25降低主要由于气道阻力增大和肺弹性回缩力减弱所致。
V75降低表明有大气道阻塞或呼吸肌力减弱,V50 、V25降低表明有小气道阻塞。
三、呼吸动力机制测定的临床意义
(一)、肺顺应性(CL)指单位经肺压所引起的肺容积的变化。
肺顺应性降低见于:1、限制性肺疾病;2、肺炎实变、肺水肿使
肺容积减少;3、ARDS。
肺顺应性增大常见于肺气肿。
(二)、气道阻力(Raw)
阻力可分为弹性阻力、粘性阻力和惯性阻力 ......
肺活量百分比(VC%)降低程度
>80%正常
65~79%轻度降低
50~64%中度降低
35~49%重度降低
<32%严重降低
残气量/肺总量百分比(R/T%)判断
26~35%轻度过度通气
36~45%中度过度通气
46~55%重度过度通气
>55%极重度过度通气
MVV%判断
>80%正常
70~79%稍有减退
55~69%轻度减退
40~54%显著减退
20~39%严重减退
MVV实测值/预计值百分比(MVV%)手术指征
70%手术无禁忌
69~50%应严格考虑
49~30%应尽量避免
<30%手术禁忌
通气储量百分比(VR%)标准
≥93%通气功能健全,胸部手术可以胜任
92~87%通气功能尚可,胸部手术可预考虑
86~71%通气功能不佳,胸部手术须慎重选择或尽量避免
≤70%通气功能严重损害,接近气急阈,胸部手术禁忌
肺功能不全分级
通气储量百分比(VR%)标准
≥93%通气功能健全,胸部手术可以胜任
92~87%通气功能尚可,胸部手术可预考虑
86~71%通气功能不佳,胸部手术须慎重选择或尽量避免
≤70%通气功能严重损害,接近气急阈,胸部手术禁忌
通气障碍分型评定
阻塞型限制型混合型
通气测定
FVC*N或↓↓↓↓
%↓↓N或↑↓
MMF↓↓N或↓↓
MVV↓↓↓或N↓
肺容量测定
VC N或↓↓↓↓
FRC↑↑↓↓不等
TLC N或↑↓↓不等RV/TLC↑N或↑不等
↓↓↓↓其他
气速指数<>~气道阻力↑↑正常↑
气体分布
↓正常↓(氮清洗率)
限制型通气障碍分级
肺总量实测值/预计值百分比
轻度<80
中度<60
重度<40
阻塞型通气障碍分级
实测值/预计值百分比(%)/FVC(%)轻度<7570~60中度<6060~40重度<40<40
阻塞型通气障碍导致的肺气肿考核标准
RV /TLC (%)
肺泡氮浓度平均值(%)
无肺气肿 <35 轻度肺气肿 36~45 中度肺气肿 46~55 重度肺气肿
>56
气速指数(AVI )=
MVV 实测值/预计值%
FVC 实测值/预计值%
改善率= 用药后测得值-用药前测得值
×100
用药前测得值
通气储量百分比(VR %)=
最大通气量(MVV )-静息通气量(VE )
×100
最大通气量(MV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