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案例1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案例1
好的让学生解读文本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设置了此板块。 学习目标环节主要提示本节课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对于一篇文
章学生如能准确把握学习目标,则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这篇文章的重点、 难点,这就为课堂上的有效学习打下了基础。
资料链接板块,则主要是针对本节课中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有 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相关背景资料、作者或作品介绍等进行介绍。
龙卷风 ①盛夏季节,当你收听台风天气预报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台风 中心风力在12级以上"这样的话,似乎"12级"就是风力之"最"了。自然 界中有比这更大的风吗?有,那就是龙卷风。 ②龙卷风俗称"龙吸水",这也许是它漏斗状云柱的外形很像神话中
的"龙"从天而降,把水吸到空中而得名的吧。实际上,它是从雷雨云底
二、探究赏析板块 1.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找出相关的 语句,并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 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①举例子: 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以便读者理解。 ②打比方:更加生动形象的说明事物的特点。 ③列数据 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准确具体。 示例一 “十一种鸟类有九种被赶尽杀绝”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 态系统的危害之大。 示例二
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6、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将第④段空缺的词语填写在原文横线上。
评: 反馈练习板块要根据本节课所讲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以达到讲练 结合及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反馈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练习设计重 视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要有针对性地设计 不同层次的练习,不同水平的题目,将思考融入到不同层次的练习者, 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能解决这一类简单的实际问题,让每一个学生 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语文教学的最 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
来,它可以"倒拔垂杨柳",摧毁建筑物,甚至像利剑似的把坚固的高楼
大厦削掉一角。1956年 9月 24日,上海曾出现过一次龙卷风,它竟然
把一个三四层楼高的 110吨的储油罐举到15米的空中,然后把它甩到
100多米以外的地方。1925年美国曾出现过一次强大的龙卷风,造成
2000多人伤亡。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呢?主要是龙卷风内的空气
整体感知板块主要解决如下问题:①解决生字、词②从文章题目入 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③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④理解文章主旨等。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掌握预习方法,我认为可从以下方 面进行预习。
(1)鼓励质疑问难。学生预习时,除了解决学案中字词外,还应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带着整体感知的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从书上找答 案,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课堂教学效果也大大提 高了。 (2)不动笔墨不读书。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预习方 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读课文 后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也是 非常有用的,如生字词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并利用工具书查出字音、字 义,在课文上相应的地方记录下来;用重点号表示关键的词语;用曲线 标示优美句段,并在相应位置上做点评;用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 疑等等。
一、预习板块 (一)学习目标 1.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 努力。 (二)资料链接 生物入侵的例子: (1)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
的水面 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外围空气的气压
差特别大。台风中心和它外围空气平均每100公里差20毫巴(压强单
位),而龙卷风中心与外围空气只要相差20米,气压差就达20毫巴。气
压梯度越大,风力也就越大,难怪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上好多倍
了。
④龙卷风涉及的范围很 。 1927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次龙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案例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又能 让学生多学,这是我校在“小板块、大容量、强训练、精检测”教法改 革中所探究的问题。“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 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 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 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 率。而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前提是教师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和科学的 教学方法。在学校组织的一系列磨课活动中,许多老师都从精心备课、 有效提问、指导学法、及时反馈、增大容量等方面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的确高效课堂应该是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在反复的 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合理利用学案,以“预习、点拨、展示、反馈”的教 学思路为主,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学案设计中也应更多地考 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更多着眼于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指导, 以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促使学生在自身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享受语文。下面以课文《生物入侵者》的教学思路设计为例谈谈如何有 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很小而风力极大的强风旋涡。
பைடு நூலகம்
③龙卷风的风力极大。在龙卷风中心附近,水平风速每秒可达100
米以上,极端情况,可达300米。12级风的风速相当于每秒 30多米,要
和龙卷风相比自然就大为逊色了。如此罕见的巨大的风,造成的破坏异
常惊人。当它触及地面时,可以把人畜像开玩笑似的卷到空中,再扔下
举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悠闲地例 子
具体生动地说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 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2.为什么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 事情,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会认为“不是件寻常的小事”?
3、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4、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 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评: 探究赏析板块主要针对学习目标中的重点问题设置,此环节以“教 师点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展示” 为主。 教师点拨指导提倡精讲,以方法指导为主,少作长篇大论,点到为 止,避免“言者滔滔,听者瞠目”的现象。如: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时教师在相关“知识链接”的基础上,以示例一和示例二为例指导学 生,最终让学生明确回答此类题的思路。在课堂操作中,我们不仅要引 导学生理解内容,还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 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反馈练习为主,学生学习效果 的展示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形式加以展示,如:让A组出 题考B组,或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补充等形式。 总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即学即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课堂上,教师的如何主导不重要,重要的是点拨的方式是否适合我们的 学生;学生如何活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学生发不发言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都思索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 验到了平等、民主、友情,也体验到了在集体中探究知识,积极参与的 乐趣。 三、反馈练习板块
卷风,在它经过的 15平方米的范围内,大树连根拔起, 靠近这股
龙卷风的地方则安然无恙。
⑤龙卷风可以事先预测出来,气象雷达就是监视龙卷风的一种很好
的工具。
1、请根据第②段文字的内容给“龙卷风”下定义。
2、第②段中加点的"这"、"它"所指代的内容依次是:
,
3、第③段的说明结构是
。
4、指出第③段的说明方法并举一句说明其作用。
(2)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 流中消
失。 (3)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
顷的海底。 (4)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 侵入了数 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5)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 1920 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 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6)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 晚可吃掉 21吨当地的森林。 (三)整体感知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繁衍( ) 扼制( ) 归咎( ) 藩篱( ) 蜥蜴( )( )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在劫难逃: 啸聚山林: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3. 阅读课文,筛选出有关信息。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它有什么危害? (2)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是怎样的? (3)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持什么态度? 4.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5.我的问题。 评: 预习板块,是学生自主预习的环节,常言道: “凡事预则立,不 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做到有效预习是提高课 堂效率的关键,反之学生如果没有做到有效的预习,则学习的自主性、 主体性就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上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 解,对相关问题不会深入思考,回答问题也是不全面、不深刻。为了更
的,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 练习为主的教学形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形式。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绝非一日之功,我们只不过是在摸索中不断前 进,在前进中不断摸索,希望能走出一条活且实,快且优的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