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妊娠期妇女的一般护理常规一第一产程为宫口扩张期,即从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大10cm【护理常规】一、孕早期妇女的一般护理常规1 主动与孕妇沟通:鼓励孕妇表达内心感受和想法,了解其对妊娠的心理反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
2 活动与休息:每日保持充足的睡眠(8—10小时),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重体力劳动。
3 饮食: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并少量多餐。
4 清洁与舒适:指导孕妇穿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保持外阴清洁。
5 尿频与尿急:一般发生在妊娠前三个月,孕妇有尿意时及时排空。
6 药物的使用:妊娠最初3个月,是胚胎器官发育成形时期,此时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孕中期妇女的一般护理常规1 心理护理:了解孕妇心理反应,鼓励孕妇表达内心感受和想法,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
2 活动与休息:每日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重体力活动。
3饮食:摄取高蛋白、高维生素、搞矿物质、适量脂肪及碳水化合物、低盐饮食。
三大营养素合理分配,一般碳化化合物占总热量的60%—65%,脂肪占20%—25%,蛋白质占15%为宜。
热量增加不必太高,以免胎儿过大,增加难产机会。
4 定期产前检查。
5 清洁与舒适:孕期的衣服英宽松、柔软、舒适,避免穿高跟鞋,保持口腔清洁、用软毛刷刷牙。
三、孕晚期妇女的一般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 产前检查:定期产前检查,每周1次,直至分娩。
如属高危孕妇,应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2 休息与睡眠:每日应有8小时的睡眠,午休1~2小时,卧床休息时以左侧卧位为主,以增加胎盘供血。
3 饮食指导:尽量摄取高蛋白、搞维生素、高矿物质、适量脂肪及碳水化合物、低盐饮食。
4 清洁与舒适:指导孕妇保持外阴清洁,每日使用清水清洗外阴或经常洗澡。
指导孕妇穿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孕妇阴道分泌物多时,克用卫生巾并经常更换。
(二)症状护理1 水肿:避免久坐久站,采取左侧卧位,解除增大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
2 下肢、外阴静脉曲张:避免久坐久站,休息时适当抬高下肢。
会阴静脉曲张者,可于臀下垫枕,抬高髋部休息。
3 腰背痛:穿低跟鞋,避免俯拾或抬举重物。
疼痛严重时可卧硬板床休息。
4 下肢痉挛:避免腿部疲劳,受凉。
增加钙的摄入。
发生下肢痉挛时,指导孕妇背屈肢体或站直前倾以伸展痉挛的肌肉,或局部热敷按摩。
5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采取左侧卧位症状即可缓解或消失。
6 失眠:每日坚持有氧运动,如散步等。
睡前可采取喝热牛奶、温水沐浴或泡脚等方式帮助睡眠。
7 贫血:适当增加含铁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豆类等,根据病情需要补充铁剂。
第二节分娩期妇女的护理常规一、第一产程为宫口扩张期,即从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大10cm。
【护理常规】(一)提供护理支持1 遵循WHO“正常监护实用守则”。
2 热情接待进入产房的待产妇及亲属,协助待产妇更换入室衣和鞋。
3 责任助产士向产妇及亲属做自我介绍,介绍产房环境,适时讲解分娩过程、早吸吮、母乳喂养等相关知识,使产妇对分娩有正确认识,消除顾虑,树立信心。
4 鼓励其丈夫(亲属)陪产,给产妇以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
(二)动态观察产程1 宫缩状况:①观察内容:宫缩持续时间、间歇时间、强度;②方法:用手触摸或胎儿监护仪观察宫缩;③每1小时观察记录1次,特殊情况随时观察和记录。
2胎心音:①有条件者入产房时常规行胎心监护仪;②次数:潜伏期每1~2小时测听记录1次,活跃期每30分钟~1小时测听记录1次(宫缩频时应每15~30分钟测听1次),③方法:在宫缩间隙时进行,每次测听1分钟或遵医嘱;④正常胎心率为120次~160次/分,若发现异常,立即给氧、取左侧卧位,行胎心监护并报告医生。
3 破膜:①一旦胎膜破裂,应立即听胎心,并观察记录羊水性状、颜色和流出量、破膜时间。
②若头先露,羊水呈绿色或棕黄色浑浊,提示胎儿宫内缺氧,应及时报告医生;③若胎头高浮未衔接,应嘱产妇立即卧床休息,同时抬高臀部,以防脐带脱垂;④若破膜超过12小时未分娩,应遵2医嘱使用抗生素。
4 肛查或阴道指检:①内容:了解宫颈软硬程度、厚薄、宫口扩张程度,是否已破膜、骨盆腔大小,胎方位以及胎头下降程度;②次数:在宫缩时行检查,潜伏期每1~2小时检查记录1次。
5 血压、脉搏:每隔4~6小时测量记录1次或遵医嘱。
若有异常,半小时后复测或遵医嘱。
6 确定临产后即要按要求绘制产程进展图。
7 上产床:①初产妇宫口开全或近开全;②经产妇宫口开大3~4cm;③继往有过引产史者,宫缩较强、先露较低的,产程进展快、宫口开大3~4cm。
8 发生下列异常情况,必须立即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1)产妇血压突然升高或持续上升;(2)产程延长或停滞,潜伏期超过8小时,活跃期超过4小时;(3)胎心>160次/分、或<120次/分,或胎心监护异常;(4)破膜后发现脐带脱垂,羊水有Ⅱ、Ⅲ度污染;(5)阴道有异常出血,子宫有异常收缩或有压痛;(6)临产后胎方位、胎先露与既往所查不符;(7)产妇合并有内、外科病症或不适。
(三)促进舒适1 提供人性化待产环境:室内安静、整洁、方便,光线柔和,布置温馨。
注意保护产妇隐私。
2 在需要检查或处理之前告知产妇,让其有心理准备。
检查或处理完毕告知结果,让其知晓。
3 补充液体和热量:宫缩间歇期,鼓励产妇少量多次进食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并注意摄入足够的水分,以保证精力和体力。
4 活动和休息:除特殊情况必须卧床外,应鼓励产妇下床自由活动,也可根据产妇需要帮助采取自由舒适体位,以促进身体舒适和放松,有利于产程进展。
5 排尿:鼓励产妇每2~4小时排尿1次,以免膀胱充盈影,宫缩及抬头下降。
若排尿困难者。
必要时遵医嘱导尿。
6 乳房护理:做好乳头及乳晕的清洁,为早吸吮做准备。
7 镇痛:①教会产妇在宫缩时做深呼吸;②为产妇做腹部、腰部按摩,以减轻疼痛;③根据医嘱提供分娩镇痛。
二、第二产程即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期。
【护理常规】(一)提供护理支持1 产妇上产床后,根据产妇需要采取合适的分娩体位。
2 指导产妇正确屏气用力,宫缩间歇时休息,以保存体力。
3 助产士专人守护在产妇身旁,适时给予其喂水、擦汗等安抚与照料。
4 接产过程中,接产者应注意时刻与产妇沟通,对其做出的努力和配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5 提倡丈夫(家属)陪伴在旁,给予情感支持,让产妇对分娩充满信心。
(二)严密观察产程1 胎心音:产妇上床后每5~10分钟测听(观察)胎心音1次(有条件者用胎儿监护仪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宫缩状况:严密观察宫缩持续时间、间歇时间、强度。
3 血压、脉搏、产妇上产床、胎儿娩出应监测记录血压、脉搏情况。
4 产妇有产后出血史或有出血诱因者,于分娩前做好输液、合血准备。
5 初产妇宫口开全1小时,经产妇近30分钟,产程无进展,应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处理。
(三)待产1 准备接产用物、打开辐射台电源,调节温度。
备好新生儿的抢救用物,必要时通知新生儿科医生。
2 常规消毒外阴,接产者外科洗手上台准备待产。
3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与查对制度。
4 有医学指征者,酌情行会阴切开术(事先征得产妇及家属同意并签字)。
5 注意保护会阴。
6 按胎儿分娩机制接产。
(四)新生儿处理1 清理呼吸道: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用吸耳球吸净其口鼻的黏液和羊水,保持呼吸道通畅,切忌在新生儿呼吸道未清理之前刺激其啼哭。
2 处理脐带:①1分钟左右断脐(脐带应该在搏动减弱及婴儿获得了足够的血液后结扎,以增加孩子铁的储存);②用双气门芯套扎脐端;③2%碘酊消毒脐断面,75%酒精消毒脐轮;④无菌护脐敷带包扎或使用脐带夹。
3 阿氏评分:及时对新生儿进行阿氏评分。
4 擦净新生儿头部及躯干的羊水和血液,检查外观有无明显的畸形,请产妇确认新生儿性别,核对婴儿性别后,交巡回助产士帮助母婴早吸吮。
5 凡无母乳喂养禁忌症的母婴都要进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
操作时动作轻柔,并注意为新生儿保暖。
6 早吸吮完毕,将新生儿放置于远红外线辐射台上复温。
测量其体重、身高。
按母亲大拇指印和新生儿脚印于新生儿出生记录单上。
7 系好新生儿身体标识(腕带和胸牌),按要求填写新生儿病历。
三、第三产程即从为胎盘剥离及胎盘娩出期【护理常规】(一)协助娩出胎盘1 胎儿肩娩出后,巡回助产士预防性或遵医嘱给产妇注射缩宫素。
2 胎儿娩出后立即在产妇臀下防止聚血盘,以收集和正确估计阴道流血量。
3 有控制地牵引脐带:助产士一手牵拉脐带,另一手在耻骨联合上方上推宫体,协助娩出胎盘。
●胎盘剥离征象:子宫底上升,子宫变得硬而圆,阴道有少量出血,阴道口脐带自行下降,在耻骨联合上方挤压子宫下段时,宫底上升而阴道口脐带不再回缩。
4 当胎盘到达阴道口时,应用双手托住胎盘按一个方向旋转,并向下向外牵引使胎盘胎膜完整娩出。
5 胎盘娩出后予以子宫按摩。
6 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测量胎盘面积和脐带长度。
7 胎盘娩出后即测血压、脉搏并记录。
(二)发生下列异常情况,应报告医生,并做好相应配合准备工作。
1、胎盘娩出前阴道出血>100ml或有活动性出血。
2、15分钟后胎盘仍未剥离(无阴道流血)。
3、胎盘、胎膜有缺损。
(三)常规检查软产道与缝合1 用无菌纱布擦净外阴血渍,检查会阴、阴道、宫颈无撕裂伤及其程度,如①宫颈裂伤大于1ml或者活动性出血应缝合;②阴道裂伤按解剖结构,分层缝合;③软产道血肿行血肿切开清除术。
如缝合有困难,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2伤口缝合后,应常规行阴道检查及肛查,以确认有无血肿及缝线穿过直肠。
(四)巡回助产士应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特殊主诉,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四、产后2小时产后,产妇需在产房内留观2小时,陪伴助产士须守护在旁,观察母婴的一般情况与专科情况,以防产后出血的情况发生。
【护理常规】(一)对产妇的观察与护理要点1 胎儿娩出后,每30分钟监测血压、脉搏一次,并注意观察产妇的面色,若收缩压<90mmHg,伴脉搏≥100次/分,可为出血或休克的先兆,应立即报告医生,查找原因,积极配合医生处理。
2 每30分钟检查和观察子宫收缩状态、宫底高度、阴道流血情况、会阴伤口有无渗血情况与血肿形成等情况并记录。
3 产妇下产床后,仍将聚血盘放于其臀下(或穿衣次性垫裤)收集阴道流血,注意保暖,并重视产妇的主诉。
4 给予产妇饮少量温开水和清淡的半流质软食。
5 指导母乳喂养。
(二)对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要点1 置新生儿于平仰卧位,头稍偏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窒息,注意保暖。
2 每隔30~6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新生儿的面色、体温、呼吸状态、脐部有无渗血、大小便等情况。
(三)安全转送与交接1 产后72小时,若母婴无异常,将母婴护送至产科母婴区,继续观察与护理。
2 按要求做好床旁交接工作。
其交接内容:(1)产妇:分娩情况、血压、脉搏、阴道流血情况(颜色、性质、量)、宫底高度、宫缩状态(硬软度)、会阴伤口情况(渗血、红肿)、膀胱是否充盈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