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有用地震反射地层解释(第二讲)
有用地震反射地层解释(第二讲)
不整合四种接触关系
在地震地层学中,把不整合分为削蚀、顶超、上超和下超四种接 触关系,上超 和下超又统称为底超 .
不整合四种接触关系(续1)
①上超是一套水平(或微 倾斜)地层逆着原始倾斜沉 积界面向上超覆尖灭。它代 表水域不扩 大时的逐步
不整合四种接触关系(续2)
②下超则是一套地层沿原始 沉积界面向下超覆,又称远端 下超。它代表向水流的前积作 用, 意味着较年青地层依次超 覆在较老的沉积界面上。它常
上超和下超是无沉积作用或 沉积间断的标志,而不是侵蚀 间断的标志。
不整合四种接触关系(续3)
③顶超是一个沉积层序中上界 面处的超覆尖灭现象,它和削蚀 可共存。它是局部基准面太低 的 情况下沉积物过路作用的结果, 表明无沉积作用或水流冲刷作用 的沉积间断,常出现在三 角洲沉 积的近岸侧。
不整合四种接触关系(续4)
地震层序划分实例(续1)
据该层序划分,并结合古生物、古地磁及放射性年龄等资料便可 恢复它的年代地层 格架
地震层序划分实例(续2)
绘制各地震层序顶底界面的反 射终止 平面 分布图
采用编码方式表示各种接触关 系。具体可用分式,分母表示 层序上界面之下的接触关系, 分子表示下界 面之上的接触关 系。分别把该层序顶底界面具 有相同接触类型的范围用线圈 定出,便得到两 张反射终止分 布图
(1) 内部反射结构
反射结构是指地震剖面上层序内反射同相轴本身的延伸情况及同 相轴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 揭示总体地震相模式或沉积体系最可靠 的地震相参数。根据内部反射结构的形态划分为平行与亚平行反射 结构、发散反射结构、前积反射结构、乱岗状反射结构、杂乱反射 结构和无反 射结构等六类。
①平行与亚平行反射结构
④削蚀是侵蚀作用造成的地层侧向中断,代表由于构造运动(区 抬升或褶皱运动)造成的剥蚀性间断。
地震层序划分实例
据底部上超和下超可将此划分为四个地震 层序,17—13层为层序 A;12—8层为层序B;7—4层为层序C;3—1层为层序D。这些层序 又可进一步划分亚层序。如层序B中,12—10层为亚层序B1,9—8 层为亚层序 B2。
(一)地震层序分析
划分地层是一切地质研究的基础,同样,划分地震层序是地震地
1 沉积层序是指一个地层单元,它由一套整一的、连续的、成因上 有联系的地层组成,其顶底 是以不整合或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 界。地震层序是指能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的沉积层序, 也即沉积
2
一个沉积层序是层序顶底界均为整合面处的一定地质时期内沉积 而成的,这一地质时期称为 层序的年龄。因此,层序具有年代地层 意义,同样地震层序也具年代含义。如图4.2a 有25个地层单元。A 、B两个界面由不整合面过渡为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A、B之间的 全部地层构成一个沉积层序。
③前积反射结构
该结构是一种向深水方向扩展的反射结构,即在水流向 深水推进时,由斜坡地形的前积作用 产生的。它表现为 一套倾斜的反射层,每个反射层代表某地质时期的等时界 面并指示前积单 元的古地形和古水流方向。在前积反射 的上部和下部常有水平或微倾斜的顶积层和底积层, 常 见近端顶超和远端下超。它往往代表三角洲沉积。
.S型前积
其特点是总体为中间厚两头薄的梭状,前积反射层呈S形,近端 整 一或顶超,远端下超,一般具有完整的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 ,振幅中到高,连续性中到 好。它意味着较低的沉积物供给速度及 较快的盆地沉降,或快速的水面上升,是一种代表较 低水流能量的 前积结构,如代表较低能的富泥河控三角洲或三角洲朵状体间沉积
(二)
1 地震相是由特定地震反射参数所限定的三维空间中的地震反射单 元,它是特定沉积相或地质 体的地震响应。它是地震层序或亚层序 的次级单元,一个层序或亚层序中可包括若干种地震 地震相分析是根据一系列地震反射参数确定地震相类型,并解释 这些地震相所代表的沉积相 和沉积环境。
2 地震相参数
地震相参数是识别地震相的标志。在区域地震相分析 中,最常用的标志包括内部反射结构、 外部几何形态、 连续性、振幅、频率、层速度等。
.S形—斜交复合前积
它以S形与斜交形前积反射交互出现为特征,顶积层常不 发育, 底积层发育,振幅中到高,连续性好。它是由物源供给充足的高能 沉积作用与物源供 给减少的低能沉积作用或水流过路冲刷作用周期 性交替造成的。该种前积结构代表的水流能 量高于S形,但低于斜 交形。
地震层序划分: 利用地震剖面,依据反射终端特征来确定不整合面 的位置,找出剖面中两个相 邻的不整合面,分别追踪到整合处,则 在两个不整合面之间的地层就是一个完整的沉积层序 。
不整合
不整合(续)
不整合反射特征
各类地层不整合的地震反射特征 : AU:角度不整合; D: 平行不整合; LU 局部不整合
第四章 评价油气储集类型的 地震地层学的分析方法
地震地层学是一门利用地震资料来研究地层和沉积相的学科,主 要内容是依据常规地震剖面 上反射波组产状及外形、振幅、连续 性等肉眼可定性识别的特征,划分不同类型的地震相, 进而研究 地层宏观特征,包括地层层序及其分布、沉积相或沉积体系类型与 展布和预测有 利油气聚集带等。
年代地层剖面
该图是上图的年代地层剖面,从地层单元11到地层单元19之间的 地 质时期 间隔,即该层序的年龄。
编制与地震剖面相应的同一地区的年代地层图可 有效地了解盆地 内所有层序的充填历史。
3 地震层序的划分
层序之间的接触关系有两大类,一类是整合或整一,指上下地层 之间没有明显的沉积间断或 侵蚀作用,是连续沉积的;另一类是不 整合或不协调,指上下地层间存在明显沉积间断,甚至有构造运动 造成的侵蚀作用。不整合又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反射层呈水平延伸或微微的倾斜。它们往往出现在席 状、席状披盖及充填型单元中,它们反映了均匀沉降的 陆棚、滨浅湖或盆地中的均速沉积作用
②发散反射结构
反射层在楔形 体收敛方向上常 出现非系统性终 止现象(内部收敛 ),向发散方向反 射层增多并 加厚 。它往往出现在 楔形单元中,反 映了由于沉积速 度的变化造成的 不均衡沉积或沉 积界面 逐渐倾斜 ,分布在盆地边 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