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A. 战国B. 唐代C. 北宋D. 明代【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A. 戴震B. 魏源C. 顾炎武D. 俞樾【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A. 日坛B. 月坛C. 天坛D. 地坛【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A. 吴道子B. 米芾C. 赵孟D. 张择端【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A. 张衡B. 沈括C. 葛洪D. 王桢【正确答案】 B本题分数1分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A. 河姆渡文化时期B. 屈家岭文化时期C. 仰韶文化时期D. 龙山文化时期【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A. 原始公有制时期B. 家族宗亲制时期C. 中央集权制时期D. 奴隶制时期【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A. 道安B. 慧远C. 道生D. 僧肇【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B. 北宋C. 南宋D. 元代【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A. 道家学说B. 魏晋玄学C. 宋明理学D. 阴阳五行说【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A. 唐尧B. 虞舜C. 夏禹D. 商汤【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12题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A. 敦煌文化B. 张掖文化C. 酒泉文化D. 凉州文化【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13题中国农耕自然经济解体的时间是在()A. 康熙盛世之后B. 八国联军入侵之后C. 鸦片战争之后D. 甲午战争之后【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14题首先明确提出文章为“经国之大业”的人是()A. 孔子B. 荀子C. 曹丕D. 刘勰【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15题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 阶级性和哲理性B. 时代性和民族性C. 哲理性和趣味性D. 趣味性和娱乐性【正确答案】 B本题分数1分第16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木不可胜用也。

”这段话的作者是()A. 孔子B. 墨子C. 老子D. 孟子【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17题我国发明最初的指南针——司南的时间是在()A. 春秋B. 秦代C. 战国D. 汉代【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18题应成吉思汗之邀前往今阿富汗喀布尔考察的道教领袖是()A. 王重阳B. 李志常C. 邱处机D. 刘德仁【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19题比较能全面地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域文化特色的,是司马迁《史记》中的() A. 《货殖列传》B. 《河渠书》C. 《平淮书》D. 《六国表》【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20题刘禹锡是中唐思想界、文学界的代表人物,他最着名的哲学着作是()A. 《天说》B. 《天对》C. 《天问》D. 《天论》【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21题钟敬文提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下层文化。

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A. 民俗文化B. 市民文化C. 娱乐文化D. 工艺文化【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22题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从根本上说,取决于()A. 复兴儒学B. 全盘西化C. 发展生产力D. 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23题我国历史上的吐蕃民族因与印度较近,最流行的文化是()A. 基督教B. 伊斯兰教C. 道教D. 佛教【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24题中国农耕生产达到一个新水平是在公元前()A. 两千年左右B. 三千年左右C. 四千年左右D. 五千年左右【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25题道教的基本教义是()A. 长生久视、全性葆真B. 性净自悟、普渡众生C.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 修心养性、明心见性【正确答案】 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在元朝,回回的科学技术大量传入中国,主要有()A. 天文历算B. 火器制造C. 天象仪器D. 医药学着作【正确答案】 ACD本题分数2分第2题两汉选官的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有()A. 察举B. 征辟C. 考试D. 科举【正确答案】 ABC本题分数2分第3题东晋士人最热衷的“家常”摆设是()A. 清谈B. 诗赋C. 书法D. 佛理【正确答案】 ABCD本题分数2分第4题依据文献记载,有些学者把上古文化划分为三大区域。

下面各项中,哪些不是这三大区域之中的文化()A. 炎黄B. 氐羌C. 苗蛮D. 百越【正确答案】 BD本题分数2分第5题我国古人关于知行关系的观点主要有()A. 知易行难B. 知轻行重C. 行先知后D. 知先行后【正确答案】 ABCD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第1题勤农观【正确答案】勤农观:指确立以农为本的原则和制定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

本题分数3分你的得分第2题诗赋取士【正确答案】诗赋取士:唐代科举考试中最重视的进士科,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诗文,是一种文学考试,因此,唐代崇尚文学成为一代风气。

在诗赋取士的利益驱动下,唐人创作热情高涨,诗唐时代的形成,与科举制度有相当的关系。

本题分数3分你的得分第3题五伦【正确答案】五伦:是由孟子提出来的,即指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五种人际关系。

本题分数3分你的得分第4题八思巴【正确答案】八思巴:西藏喇嘛教萨迦派的领袖,元世祖忽必烈奉他为国师,除“做佛事”,为皇帝及后妃传授佛戒外,还在宗教、文化等方面备皇帝咨询。

朝廷又设宣政院,让八思巴管理全国佛教及西藏地区事务,加强了中原与西藏地区的联系。

本题分数3分你的得分第5题五常【正确答案】五常:是由董仲舒提出来的,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第1题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是什么?【正确答案】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有两点:一是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连系在一起。

二是地理通道四通八达,形成了便利的交通。

本题分数6分你的得分第2题中国农业经济的多元文化要素是什么?【正确答案】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

除此之外,还有牧业、林业和渔业等。

在我国历史上,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联系尤为密切。

本题分数6分你的得分第3题汉代士大夫阶层的作用是什么?【正确答案】答:其作用是:在他们身上有中国的学术思想、文化艺术,有中国的政治,作为社会的清流显要,又对时代风尚施以重要影响。

所以,许多重大的文化现象,都与这个阶层有关。

本题分数6分你的得分第4题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正确答案】答:其主要特征是:邹衍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五德终始”说。

他以此解释朝代的变更,对当时的诸侯有很大的震骇作用。

本题分数6分你的得分第5题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方面主要有哪几种观点?各观点的提出者是谁?【正确答案】答: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主要有:(1)“天人合一”,提出者是宋代张载;(2)“天人交胜”,提出者是唐代刘禹锡;(3)“天人之分”,提出者是战国时代的荀子。

本题分数6分你的得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1题为什么说20世纪后期关于汉字的思考和论争拓宽了汉字研究领域?【正确答案】我们之所以说20世纪后期关于对汉字的思考和论争拓宽了汉字研究的领域,是因为这一时期提出了许多有关汉字的新课题,将汉字研究引入更为广阔的空间。

例如,人们揭示汉字本身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突出了汉字与汉民族、汉文化等的关系研究,加强了汉字教育、汉字信息处理和汉字传播等汉字应用研究。

这些研究加深了人们对汉字与思维方式、汉字与民族文化传播、汉字与艺术、汉字与民俗等关系的认识,并在信息处理、汉字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人们在解决汉字及其相关学科的前沿问题时,意识到以往对汉字的认识还太简单,这又引起人们更积极地投身于汉字的本体研究和相关文化的研究之中,从而使人们对汉字的认识逐步走向深化、科学化。

本题分数10分你的得分第2题试述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

【正确答案】答: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明朝的灭亡,对仁人志士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以明末清初的“三先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再者,清初对知识分子实施文化高压政策,以文字狱来迫害他们,使他们走向纯而又纯的学术研究中去了。

另外,清代学风的变化还有着学术史本身方面的原因。

从宋儒那里就有“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分歧。

在成贤成圣的方式上,有的儒家如朱熹特别强调多学多思;另一派如陆象山,就强调多读书致知对发明心性没有好处甚至有害。

后一派的意见在明朝王学兴盛的时代,是占了上风的。

但明朝的灭亡,教训了人们不能只是空谈性理,还应该博学以致用。

正是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考据之学渐渐兴旺起来。

学者们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了大量的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工作,整理了一大批文献。

因为这样的工作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特别兴盛,所以称之为乾嘉学派。

这一时期的学术成就,对后代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是有很大帮助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