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温病学》试题(5)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56 57 58 59 60二、词解(每题2分,共8分)1、新感温病:2、身热不扬:3、逆传心包:4、气血两燔:三、填空题(每题3分,共12分)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邪在下焦,虚风内动的辨证要点。
2、斑的成因是,其治法为。
3、春温的治疗原则。
4、叶天士:“再论三焦不得从外解,,以粪燥为无湿矣。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1、临床上热盛动风与阴虚动风如何鉴别?2、湿热酿痰、蒙蔽心包与热入心包证? 如何鉴别和治疗?五、病案分析题(8分)陈××,男、21岁,于8月23日来诊。
病史:患者三天前因天热口渴,在路边购饮凉茶二碗。
回家后觉脘痞腹胀、怕冷,继则发热,头重肢倦,汗出不多,周身酸痛。
曾自服银翘片,退热片,保和丸等,但症状未能缓解。
来诊时症见:发热(38.6℃),不恶寒,汗出不畅,头重体倦,胸闷恶心,腹胀不欲食,口不渴饮,大便溏日2—3次,小便浑浊,舌苔白厚而腻,脉缓。
(答题要求:作出诊断、辨证、分析证候,拟出治法及方药)一、选择题(每题1分,答案要全部写在答题卡中,否则无分)(一)A型题(答题要求:在每个题干的5个各选答案中挑选1个最佳的答案)1、A1型题(单个肯定的最佳选择题)(1)《温热经纬》的作者是:A、叶天士B、刘河间C、王孟英D、薛生白E、吴又可(2)张风逵说:“暑病首用辛凉”,其代表方应是:A、辛凉轻剂一桑菊饮B、辛凉平剂一银翘散C、辛凉润剂一桑杏汤D、辛寒之剂一白虎汤E、辛寒之剂一麻杏石甘汤(3)下述心烦,哪一项属于黄连阿胶汤证的表现?A、心烦懊,身热,苔微黄,脉数。
B、心烦躁扰,时有谵语,身热夜甚,舌绛。
C、心烦不得卧,身热,舌红苔黄,脉细数。
D、烦躁不安,胸膈灼热如焚。
E、心烦,干呕,口苦而渴。
(4)风温的病名首见于:A、《内经》B、《伤寒论》C、《时病论》D、《温病条辨》E、《外感温病篇》(5)春温病名首见于:A、《内经》B、《难经》C、《千金方》D、《诸病源候论》E、《伤寒补亡论》(6)在下列对暑温病特点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欠妥的?A、发病急骤,初起即见气分热盛证候B、传变迅速C、易耗气伤津D、易逆传心包,出现闭窍动风之证E、有严格的季节性,发生于夏暑当令之时。
(7)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身形拘急,脘痞心烦,舌苔薄腻。
A、藿香正气散B、三仁汤C、银翘散D、藿朴夏芩汤E、新加香薷饮(8)烂喉痧的临床特征是:A、高热烦躁,咽喉疼痛B、身热咳嗽,肌肤红疹C、肌肤发斑,吐、衄出血D、头面红肿,咽喉疼痛E、咽喉肿痛糜烂,肌肤(dan) 痧显露(9)“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语出:A、叶天士B、吴又可C、王孟英D、吴鞠通E、薛生白(10)是哪篇文献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确立了“卫气营血”温病辨证论治体系,发展和丰富了温病的诊断方法?A、《温热论》B、《外感温病篇》C、《湿热病篇》D、《温病条辨》E、《温疫论》(11)温病热入心包时,其常见舌象为:A、舌尖红赤起刺B、舌绛而干燥C、舌中生红点D、舌纯绛鲜泽E、舌绛而不鲜、干枯而萎(12)温病胃气衰败,其舌象为:A、舌色淡红而不荣B、白苔质如碱状C、白砂苔D、白霉苔E、舌紫晦而干(13)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A、叶天士《温热论》B、吴又可《温疫论》C、吴鞠通《温病条辨》D、王孟英《温热经纬》E、雷少逸《时病论》(14)湿温病名最早见于:A、《黄帝内经》 B 《难经》C、《伤寒论》D、《外感温病篇》E、《湿热病篇》(15)温病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口干不甚渴饮,心烦、脉浮细数。
为邪在:A、卫分B、气分C、营分D、卫分兼气分E、卫分兼营分(16)温病胃阴衰亡的常见舌象为:A、舌紫晦而干B、舌焦紫起刺C、舌苔白厚而干燥D、舌绛,光亮如镜E、舌淡红而干、其色不荣(17)壮热,口渴、头痛、烦躁、舌绛、苔黄脉数。
治宜:A、白虎汤B、白虎加苍术汤C、加减玉女煎D、三石汤E、清瘟败毒饮(18)高热烦躁,汗多渴饮,颈项强直,两目上视、角弓反张,舌红苔黄燥,脉弦数。
治宜:A、白虎加人参汤B、三甲复脉汤C、羚角钩藤汤D、甘露消毒丹E、清瘟败毒饮(19)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喉中痰鸣,治宜:A、至宝丹B、安宫牛黄丸C、紫雪丹D、玉枢丹E、苏合香丸(20)身热下利,肛门灼热,恶心呕吐,腹部疼痛,苔黄脉数。
治宜:A、王氏连朴饮B、枳实导滞汤C、雷氏芳香化浊法D、藿香正气散E、葛根芩连汤加白芍、藿香、竹茹(21)风温与春温初起最主要的鉴别点,在于后者有:A、起病较急B、卫表证候C、里热见证D、病变在肺E、以上均不是(22)身热、腹胀、便秘、口燥、咽干、倦怠少气,舌苔灰燥,脉沉无力,治宜:A、调胃承气汤B、增液承气汤C、新加黄龙汤D、牛黄承气汤E、宣白承气汤(23)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显,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白腻,脉濡缓。
治宜:A、藿香正气散B、藿朴夏苓汤C、新加香薷饮D、雷氏宣透膜原法E、蒿芩清胆汤(24)身热不解,渴不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闷,便溏色黄,小便黄短,苔黄腻,脉濡数。
治宜:A、葛根芩连汤B、三仁汤C、三石汤D、枳实导滞汤E、王氏连朴饮(25)发热口渴,胸闷腹胀,肢酸倦怠,咽喉肿痛,小便黄赤,苔黄而腻,脉滑数。
治宜:A、三仁汤B、枳实导滞汤C、甘露消毒丹D、葛根芩连汤E、白虎加苍术汤(26)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A、刘河间B、喻嘉言C、叶天士D、吴鞠通E、俞根初(27)湿温病,湿邪化燥,证见灼热烦躁,便下鲜血,舌质红绛。
治宜:A、先服独参汤,继用黄土汤B、甘露消毒丹加地榆炭、侧柏炭C、犀地清络饮D、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E、葛根芩连汤加地榆、侧柏炭(28)“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
” 是吴鞠通针对哪一种温病初起的治疗禁忌而言?A、风温B、春温C、暑温D、湿温E、伏暑(29)在湿温病的诊断要点中,下列哪一项说法欠妥?A、多发于夏秋季节B、起病较缓,初起出现湿重热轻、邪遏卫气证C、病变在脾胃,阳气旺偏于阳明胃,中气虚偏于太阴脾。
D、湿热留恋气分阶段的时间较长E、易发白(pei) ,后期易出现便血(30)夏季骤发神昏、肢厥的病候称:A、冒暑B、暑风C、暑厥D、暑痫E、暑瘵2、A2型题(单个否定的最佳选择题)(31)下列诸症中,除哪项以外均是热与血结的表现?A、少腹坚满,按之疼痛B、小便不利C、大便色黑D、神志如狂E、舌紫绛色暗(32)以下除哪项外,均是湿重热轻,困阻中焦的表现?A、身热不扬B、痰涎壅盛,神识昏蒙C、胸脘痞闷D、腹胀纳呆,便溏尿浊E、苔白腻,脉濡缓(33)下述除哪项外,均是属于气分证的热型?A、身热不扬B、身热夜甚C、日晡潮热D、壮热E、寒热起伏(34)下述证候中,除哪项外,皆是营分见证?A、心烦不寐B、身热夜甚C、斑疹隐隐D、舌质紫绛E、脉细数(35)下列除哪项以外,均为温病肝风内动之象?A、舌斜舌颤B、昏狂谵妄C、颈项强直D、牙关紧闭,角弓反张E、舌体短缩,强硬(36)温病邪在营血,其舌象可有以下几种,除了:A、舌纯绛鲜泽B、舌深绛C、舌绛不鲜,干枯而萎D、舌绛而干燥E、舌蹇(37)下列诸项中,除哪项以外均是吴又可的贡献?A、提出温疫致病的原因是时行之气B、指出温疫有强烈的传染性C、感染途径从口鼻而入D、治疗方面,以祛邪为第一要义E、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专著---《温疫论》(38)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卫气营血辨证在临床上的意义?A、归纳温病病变过程中的不同证候类型B、阐明各种温病的不同感邪途径C、反映温病病邪入侵部位的浅深和病情的轻重D、说明温病发展过程中的传变规律E、作为治疗立法处方用药的根据3、A3型题一位36岁的男性患者,于8月4日因高热,头痛、身痛3天不解进院。
患者于2/8起病,初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身痛,胸闷脘痞,心烦尿黄,全身疲乏等。
因插秧繁忙,末予就诊,自服解热止痛散,银翘解毒丸治疗。
第二天,病情加重。
恶寒消失,发热升高,持续不退,午后尤甚,汗出较多,心烦口渴,但不多饮,脘痞腹胀。
就诊于当地卫生院,经用复方安基比林、先锋Ⅵ等,仍无改善。
进院前晚,并见咳痰带血,大便稍烂,小便短赤。
进院时,体温39.6℃面赤而垢,全身肌肉酸痛,尤以小腿疼痛为甚舌质红,苔黄带腻,脉滑数。
(39)根据病人情况,应诊断为:A、湿温B、暑温C、伏暑D、秋燥E、暑湿(40)根据病人的病情、证候,当辨证为:A、邪热壅肺,肠热下利B、痰热阻肺,肠腑热结C、暑湿困阻中焦D、暑湿弥漫三焦E、暑湿挟滞,阻结肠道(41)根据辨证,治则应为:A、导滞通下,清热化湿B、清热利湿,宣通三焦C、清热化湿,疏利中焦D、清肺泄热,祛痰止利E、宣肺化痰,泄热攻下(42)根据治则,选择最佳的方药为:A、枳实导滞汤加减B、宣白承气汤加减C、三石汤加减D、白虎加苍术汤E、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二)Bl型题A、清营泄热B、凉血散血C、气营两清D、气血两清E、清心开窍,活血通瘀(43)身热夜甚,神昏谵语,漱水不欲咽,舌质紫晦而润,宜用:(44)壮热,口渴,头痛,烦躁不安,肌肤发斑,吐血、衄血,舌绛苔黄,宜用(45)灼热,躁狂不安,斑疹密布,舌深绛少苔。
宜用:A、痰热结胸证B、热灼胸膈证C、热结肠腑证D、腑实阴伤证E、热与血结证(46)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舌苔焦燥;证属:(47)身热便秘,唇焦咽燥,烦躁,胸膈灼热,苔黄。
证属:(48)身热便黑,少腹坚满,神志如狂,舌有瘀斑。
证属:A、热重湿轻,蕴阻中焦B、邪遏卫气,湿重热轻C、湿热并重,困阻中焦D、湿重热轻,困阻中焦E、暑湿弥漫三焦(49)身热不扬,午后较重,恶寒无汗,头重肢倦,胸闷脘痞,苔白腻,脉濡缓。
其病机为:(50)身热不解,午后热重,渴不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闷,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苔黄滑腻,脉滑数。
其病机为:A、沙参麦冬汤B、加减复脉汤C、青蒿鳖甲汤D、清燥救肺汤E、连梅汤(51)身热不甚,颧红咽干,手足心热,口干耳聋,舌质干绛,脉虚细。
治宜:(52)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鼻咽干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边尖红赤,苔薄白而燥。
治宜:A、羚角钩藤汤加石膏、知母B、羚角钩藤汤加犀角、丹皮、赤芍C、羚角钩藤汤加大黄、芒硝D、羚角钩藤汤加安宫牛黄丸E、羚角钩藤汤加苏合香丸(53)热盛动风兼见壮热、汗多、渴欲冷饮者可用:(54)热盛动风兼见谵语神昏,喉中痰鸣者,可用:(55)热盛动风兼见吐衄出血,肌肤斑疹者,可用:(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56)血分证的辨证要点是:A、身热灼夜甚B、口干但不欲饮C、昏狂谵妄D、舌质深绛E、斑疹出血见症(57)斑的形态是:A、点大成片B、高出皮肤C、压之不退色D、抚之碍手E、退后不脱皮屑(58)斑的治法,宜:A、清热化湿B、清胃泄热C、宣肺达邪D、凉血化斑E、清营透表(59)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A、头痛少汗B、咳嗽咽痛C、口微渴D、发热与恶寒并见E、苔薄白,脉浮数(60)气分证的辨证要点是:A、发热不恶寒B、头痛汗多C、口渴D、苔黄E、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