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通信第八课 多址技术系统容量分析以及数据链路层技术

移动通信第八课 多址技术系统容量分析以及数据链路层技术



系统定时


定时保护时间

码分多址 (CDMA)

基本概念:基于码型结构分隔信道,频率、时间共享。 特点:




每个基站只需一个射频系统; 小区内以CDMA建立信道 连接; 每个码传输一路数字信号; 各用户共享频率和时间; 是一个多址干扰受限系统; 需要相当严格的功率控制, 使系统复杂; 需要定时同步; 具有软容量; 具有软切换能力; 语音激活技术可扩大系统 容量; 抗衰落、抗多径能力强。

扇区化


基站的全向天线被分为G 个扇区。 假设在其它扇区内的用户不对本扇区产生干 扰。 每个扇区的用户数Ns=N/G (干扰减小G 倍)。 基站需处理扇区之间的越区切换。
语音激活 当用户不讲话时就不发射信 号。 语音激活因子α=0.35~0.4 (减少60~65%的干扰)。 每次话音突发需进行再同步。
移动通信---第八课
多址技术与系统容量分析 以及数据链路层技术
目录 多址技术 系统容量分析 DLC 层技术

MAC协议 链路控制技术


动态信道分配

无线媒介 所有用户共享无线资源; 信道接入成为中心问题,它决 定了网络的基本容量,并且对 系统复杂度和/或成本有极大 的影响。

双工方式

FDMA/TDMA的系统容量:每小区的信道数(m)
CDMA 的系统容量


蜂窝系统采用CDMA的目的:增大系统容量 同信道干扰:本小区的用户多址干扰,邻小区 的用户干扰→多址干扰或多用户干扰 CDMA的系统容量

信道数:频带+时隙+扩频码 有效用户数(m) 考虑语音激活因子---α (~35%) 考虑扇区化因子---G 考虑频率复用效率---F

总 BW 分割成 200Khz 信道; 小区信道复用基于对信号和干扰的测量结果; 所有信号用一个 FH 扩频码调制

同一小区的 FH 扩频码正交; 不同小区的 FH 扩频码半正交。

FH 减轻了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影响; FH 通过伪随机调频图案平均了干扰。
IS-95 (CDMA) 接入


话音激活因子从 0.375 变为 0.5,容量 降低 30%; 路径损耗指数从 4 变成 3,容量降低 20%; 多径衰落造成容量降低 45%; 越区切换门限从 0 变成 6 dB,容量降 低 40%; 功率控制误差从 0 变成 1 dB,容量降 低 35%。
比较三种多址方式的容量
区域频谱效率


造成用户掉话率更高。
爱尔兰(Erlan)B公式

ErLan B描述系统的阻塞率,源于有线电话的话 务量分析。 假设电话呼叫的发起过程符合泊松分布,服务 时间符合负指数分布,

CDMA具有软容量的概念

CDMA是一个干扰受限系统,任何降低干扰的方法将 增加容量,同时降低QoS要求也将增加容量
TDMA 的系统定时

TDMA系统突发定时关系


移动台的移动性导致各移动台到基站的距离不同因此发送信号 的延时也不相同导致基站接收的信号相互交叠干扰; 解决办法用户提前发送 ; 重要问题系统定时保护时间和定时提前量。 全网同步切换; 位/时隙/帧/复帧同步。 Guard Periods; 根据基站覆盖小区的半径 和电波传播时延确定。
D-AMPS
频谱使用同 AMPS系统。 业务信道被分成每帧6个时隙。 每个频道可为多个用户使用。 信道的数据速率为 8.1kbps,但信道 可集中起来使用,以支持更高速业 务。 信道接入近似 AMPS。
f4 f3 f2 f1 s1 s2 s3 s4 Time slot sN-1 sN
目录 多址技术 系统容量分析 DLC 层技术

MAC 协议 链路控制技术


动态信道分配
蜂窝系统的容量

系统的容量包括两方面的概念:
用户容量,即系统可以同时接纳的用户 数目。 业务容量,即系统允许同时传输的数据 量(满足一定的QoS要求)。

缺点:

码分(CD)


通常用正交或半正交码来调制每个用户的信 号,接收机则根据用户的专用码分离用户。 优点:


在系统中没有用户数的硬性限制 (软容量——系统是 干扰受限的); 使用干扰减小技术增加容量; 无需同步; 采用多码道或多速率技术可为一个用户分配多个“信 道”。 复杂; 存在“远近效应”问题。
前向链路还是反向链路容量

反向链路:

非相干接收; 每个用户经历的衰落相互独立; 需功率控制。 导频辅助的相干解调; 多径同步合并。 其它小区的干扰均衡了各个方向的性能。

前向链路:


结论:反向链路是容量限制因素。

CDMA前向链路容量
CDMA反向链路容量
CDMA 容量降低


FDMA 中的干扰问题

互调干扰


概念:指系统内由于非线性器件(功率放大器)产生的 各种组合频率成分落入本频道接收机通带内,造成对 有用信号的干扰 解决办法:减小产生互调干扰的条件,尽可能提高系 统的线性程度,并选用无互调的频率集(频率规划) 概念:指相邻信道信号中存在的寄生辐射落入本频道 带内,造成对有用信号的干扰 原因:带外抑制不够,非线性器件产生寄生辐射 解决方法:规定收发信机的技术指标,即规定发射机 的寄生辐射和接收机的中频选择性,还可采用加大频 道间的隔离度

收发如何复接在一起 频分双工-FDD:上下行信流在不同的频段同时传送。

没有同步问题; 上下行链路信道衰落相互独立; 需用双工器来分离上下行信号。 双工装置简单; 一个方向上的信号传输可用于另一个方向的信道测量; 上下行链路之间的带宽分配灵活; 需要同步,并要考虑收发无线切换的时间; 需保护时隙来防止上下行时隙混叠; 引起额外的延时和缓冲器的开销; 半正交码不能克服“远近效应”; 正交码的正交性在多径信道中被恶化; 在任何现有系统中没被采用过。
三种多址技术的比较
举例
AMPS GSM (EDGE) IS-54 和 IS-136 JDC IS-95 IMT-2000

FDMA/FDD TDMA/FDD TDMA/FDD TDMA/FDD CDMA/FDD CDMA/FDD
GSM 接入


上下行链路用FDD分隔。
接入方式结合了 FD、TD 和慢 FH


对于单小区系统,在加性白高斯噪声 下,FDMA/TDMA/CDMA具有相同 容量,CDMA容量大的原因是从多小 区的角度。
容量比较

香农容量:

香农容量没有计入复用距离的作用。 有些结果得自具有联合基站处理的 TDMA 系统。 可支持的具有规定性能要求的用户数量。 结果与业务流量、话音激活因子和传播模型密切相 关。 可通过减小干扰技术提高用户容量。
在多址接入信道上决定“Who does next” ; 根据系统需求和应用(例如 QoS 需求)可能发生改变; 很多无线 MAC 协议源于有线系 统; 很多 MAC 协议主要为满足网络 的 ad hoc 需求而变得复杂。

AMPS




基于 FDMA 的蜂窝系统。 共划分成 832 全双工信道 (组成控制信道 和业务信道)。 每个小区有1个全双工控制信道和45-50 个全双工业务信道。 采用基于 CSMA (可能发生碰撞) 的协议 接入控制信道。 由基站分配业务信道。

分类

频分多址 (FDMA)

基本概念:总带宽被分隔成多个正交的频道,每个用户占用一个 频道。 用户地址:频道号。 FDMA的特点:

比较简单,容易实现,适用于模拟和数字; 是以频率复用为基础的蜂窝结构,以频带划分各种小区; 需要周密的频率规划,是一个频道受限和干扰受限系统; 以频道分离用户地址,每一频道传输一个模拟/数字话路; 对功控要求不严,硬件设备取决于频率规划和频道设置; 基站是多部不同载波频率发射机同时工作; 频谱效率低,不宜在大容量的系统中使用。
ASE vs. 小区半径
fc=2 GHz 10 平均区域频谱效率 [Bps/Hz/Km2]
1
D=4R D=6R
10
0
D=8R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小区半径 R [Km]
目录 多址技术 系统容量分析 DLC 层技术

MAC 协议 链路控制技术


动态信道分配
一般概念
无线网络节点通过无线电波交换 信息(例如数据包); 在 MAC 层,数据包可以是:

单播(Unicast)数据包—— 寻址 特定的节点; 组播(Multicast)数据包 (或在特 殊情况下的广播)——寻址一组节 点。

MAC 层的位置

MAC 层在简单协议栈内的位置:
MAC 的功能

用户容量:



区域频谱效率。
FDMA 和 TDMA 系统的容量

蜂窝系统容量的限制因素——同信道干扰。 FDMA与TDMA系统中:


信道正交,同一时间的小区内只允许一个用户占用一 个信道(频带或时隙),小区内无同信道干扰; 同信道干扰来自相邻同频小区,频率复用因子; 邻信道干扰:FDMA(带外辐射),TDMA(信号时 延)。

每个用户单独分配一个 DS 扩频码 扩频码在每个小区中复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