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

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

作业指导文件
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文件版本号: A修订号:0页码: 1共4页
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2016-5-1
受控标识处:
分发号:
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页码: 2共4页
1.0目的及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生产现场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原则、依据、结构内容、格式、文本要求及应用管理的基
本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标准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2.0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现场标准化作业
以企业现场安全生产、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要素为主要内容,按照企业安全生产和技术、质量活动的客观规律与要求,制定作业程序标准和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活动。

2.2作业指导书
是指为保证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程序文件。

——过程:将输入转
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对象是具体的作
业活动的文件。

2.2.1操作性作业指导书, 就是对某一活动,或工序,或工种来制定怎样操作、实施的专业指导书。

2.2.2检验性作业指导书, 就是对某一活动,或工序,或工种来制定检验方法、措施、标准的专业指导
书。

2.2.3综合类作业指导书, 就是针对某一活动,某一工序,或某一工种制定的即有怎样操作实施的技术
方法,又有怎样检验控制的措施和标准的技术性指导书。

2.3现场作业指导书
对每一项作业按照全过程控制的要求,对作业作业的各个环节,明确具体操作的方法、步骤、措施、标准和人员责任,依据工作流程组合成的可执行稳定的生产性技术文件。

3.0作业指导书的重要性和作用
3.1作业指导书的重要性
——使各项工作或活动有章可循,使过程控制规范化,处于受控状态。

——确保实现产品/工作/活动质量特征的实现。

——保证过程的质量。

——对内、对外提供文件化的证据。

——持续改进质量的基础和依据。

——避免因没有作业指导书,而使工作或活动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的情况发生。

3.2 作业指导书的作用
——是指导保证过程质量的最基础的文件(员工操作的标准文本,规范作业过程);
——是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
——是培训新员工的教材
——是管理需要(管理人员检查员工作业情况时的的依据性文件);
4.0识别编制时机
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页码: 3共4页
什么情况下,作业指导书是必要的?什么情况下,作业指导书可以省略?
如果没有或缺少作业指导书,操作者不能进行正确操作,过程控制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或者不同的操作人员操作方法不一致;或操作达到的效果不一致等,则需要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如果一般的操作者都能考虑到和懂得如何操作,且操作的方法,步骤等一致,操作实施的效果也相同,则不一定需要制定文件或不必在文件中包括所有的细节。

5.0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原则
5.1符合性
必须具有以下两个符合性的基本要求:符合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符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

5.2 确定性—— 5W1H原则
任何作业指导书都必须明确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
Where:即在哪里使用此作业指导书;
Who:什么样的人使用该作业指导书;
What:此项作业的名称及内容是什么;
Why:此项作业的目的是干什么;
How:如何按步骤完成作业。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过程的一致性,才能保障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稳定性。

5.3相容性
各种与质量体系文件有关的文件之间,应该保持良好的相容性,要协调一致不产生矛盾,而且要与
工作的总目标相一致。

5.4 可操作性
作业指导书得以有效贯彻实施的重要前提。

因此,编写人员应该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地听取
意见,使用人员应该及时地反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使文件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保证文件的可操
作性和行之有效。

5.5 简化
编制作业指导书要力求精练、简化,通过简化,可以获得诸多的效果:——节省。

通过简化管理
过程和作业过程,可以大量节省一些不必要的管理,可以减少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浪费。

——减少差错。

简化可以使作业人员对操作的过程更易掌握,减少工作中的各类差错。

——降低人员素
质和培训的要求。

简化的过程,可以对人员素质的要求适当降低,培训要求较易掌握,因而更容易得到
充分的质量保证。

5.6体现预防
在文件的编写过程中,要始终立足于加强预防,要预先对各种可能影响工作质量的因素作出有效控
制的安排,对各类质量策划、设计和开发活动,更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应注重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原因并施以预防措施。

对防错装置的运行检查应确定检查频次,检查或调整方法,责任人员和效果确认方式及其确认人员。

对管理上的防错措施应明确流程,方法,次序及其抽查频次。

必要时,应当告知不合格造成缺陷的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予以体现。

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页码: 4共4页5.7证实性
作业指导书和其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一样,本身都是符合标准要求的体系存在的重要的客观证据。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所要求保留的质量记录,是体系运行的重要证据。

所以,在编制文件时,对质量记录
工作应作出周密、细致的安排。

以保证可以就各项质量活动开展是否符合文件和工作要求,进行检查和
测评。

5.8可测量性
检查或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是促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手段。

为了便于检查时作出确切的评价,在编制文件时,要注意工作是否可以测量及如何测量。

6.0作业指导书的注意事项
6.1体现对现场作业的全过程控制,体现对设备及人员行为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设备维护、调整、作业
手法、工具、质量检验试验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6.2现场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应依据生产策划、产量、人员、质量管理要求进行系统的策划。

6.3应在作业前编制,注重策划和设计,量化、细化、标准化每项作业内容。

做到作业有程序、质量有
标准、安全有措施、考核有依据。

6.4 作业指导书中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要同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中的相应规定保持一致。

6.5 控制力度与质量要求一致,要避免对活动输出的质量要求很高而使规定的活动开展不能保证质量要
求实现的情况。

6.6 应体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编写、审核、批准和执行应签字齐全。

6.7 围绕质量、安全、生产效率三条主线,实现安全与质量的综合控制,优化作业方案,提高效率、降
低成本。

6.8一项作业任务编制一份作业指导书。

6.9概念清楚、表达准确、文字简练、格式统一。

6.10应结合现场实际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写,由技术部审核和现场验证,由总工程师批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