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滋病毒PPT专业课件PPT

艾滋病毒PPT专业课件PPT

.
全球分布.Leabharlann 二、形态特征 形态结构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直径约120纳米,大 致呈球形。病毒外膜是类脂包膜,来自 宿主细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与 gp41;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于表 面,并与gp41通过非共价作用结合。向 内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质 (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锥 形衣壳(Capsid),衣壳在电镜下呈高 电子密度。衣壳内含有病毒的RNA基因 组、酶(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 以及其他来自宿主细胞的成分(如 tRN. Alys3,作为逆转录的引物)。
1986年7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公报,国际 病毒分类委员会会议决定,将艾滋病病毒改称为人类免疫缺 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
.
病毒特征
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系统;一旦侵入机体 细胞,病毒将会和细胞整合在一起终生难以消除;病毒 基因变化多样;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 分泌物、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有神经症状的脑 组织液,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浓度最高;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对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方法 对艾滋病病毒消毒也有效;感染者潜伏期长、死亡率高; 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组比已知任何一种病毒基因都复杂
9.Vpr基因编码蛋白 是一种弱的转录激活 物,在体内繁殖周期 中起一定作用。
HIV-2基因结构与HIV-1有差别:它不含VPU基因,但有一功能不明 VPX. 基因。核酸杂交法检查HIV-1与HIV-2的核苷酸序列,仅40%相 同。env基因表达产物激发机体产生的抗体无交叉反应。
三、感染方式
主要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4.TaT 基因编码蛋白可与LTR结合, 以增加病毒所有基因转录率,也能 在转录后促进病毒mRNA的翻译。
5.Rev基因产物是一种顺式激活因 子,能对env和gag中顺式作用抑制 序(Cis-Acting repression sequance,Crs) 去抑制作用,增强 gag和env基因的表达,以合成相应 的病毒结构蛋白。
*
.
一、简介: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相关疾病的RNA病毒。1981年,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 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反转录病毒的一种。至今无有 效疗法的致命性传染病。该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导致免疫 系统的失去抵抗力,而导致各种疾病及癌症得以在人体内生存, 发展到最后,导致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6.Nef基因编码蛋白P27对HIV基因的表达有负调控作用,以推迟 病毒复制。该蛋白作用于HIv cDNA的LTR,抑制整合的病毒转录。 可能是HIV在体内维持持续感集体所必需。
.
7.Vif基因对HIV并非必不可少,但可能影响游离HIV感染 性、病毒体的产生和体内传播。
8.VPU基因为HIV-1 所特有,对HIV的有 效复制及病毒体的装 配与成熟不可少
基因编码
病毒基因组是两条相同的正链 RNA,每条RNA长约9.2-9.8kb。 两端是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s, LTR),含顺 式调控序列,控制前病毒的表达。 已证明在LTR有启动子和增强子 并含负调控区。LTR之间的序列 编码了至少9个蛋白,可分为叁 类:结构蛋白、调控蛋白、辅助 蛋白。
.
1.gag基因能编码约500个氨基酸组成的聚合前体蛋白,经蛋 白酶水解形成P17,P24核蛋白,使RNA不受外界核酸酶破坏。
2.Pol基因编码聚合酶前体蛋白,经切割形成蛋白酶、整合酶、 逆转录酶、核糖核酸酶H,均为病毒增殖所必需。
3.env基因编码约863个氨基酸 的前体蛋白并糖基化成gp160, gp120和gp41。gp120含有中和 抗原决定簇,已证明HIV中和抗 原表位,在gp120 V3环上,V3 环区是囊膜蛋白的重要功能区, 在病毒与细胞融合中起重要作用。 gp120与跨膜蛋白gp41以非共价 键相连。gp41与靶细胞融合,促 使病毒进入细胞内。实验表明 gp41亦有较强抗原性,能诱导产 生抗. 体反应。
.
五、预防
.
.
.
.
.
2、母婴传播
感染了HIV的妇女在妊娠及 分娩过程中,也可将病毒传 给胎儿,感染的产妇还可通 过母乳喂养将病毒传给吃奶 的孩子。
.
3、血液传播
.
.
四、相关症状
疑似症状
.
无症状潜伏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一部分人 一直无症状,直接进入无症状期。 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个体差异极 大,这可能与入侵艾滋病病毒的 类型、强度、数量、感染途径以 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健康 状态、营养情况、年龄、生活和 医疗条件、心理因素等有关。一 般为6-10年,但是有大约5-15% 的人在2-3年内就进展为艾滋病, 称为快速进展者,另外还有5%的 患者其免疫功能可以维持正常达 12年以上,称为长期不进展者。
.
发现过程
艾滋病最早是于1980年代初期在美国被识别,早期的病人 都是年轻的男同性恋者,因此艾滋病一度被称作“同性恋病” ("gay plague"或"gay-related immune deficiency" (GRID)),并受到当时里根保守政府的忽视。但在美国疾 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以及有识的医生与科学家的持续工作下, 累积了信服性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艾滋病有一定的传染性 致因(etiology),同时,因输血导致非同性恋者罹患艾滋 病的病例逐渐增多,许多科学家开始调查此传染性病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