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其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越来越深入人心。
在学校教育的角度,我们所强化的人的概念,包括有老师、学生。
正如朱永新教授所提出的: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书在人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
当然作为学校主体的人——师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则学校便可持续发展了。
很多发达国家都在研究,怎样才能通过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如芬兰、日本、英国等都在这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国内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研究也非常令人鼓舞。
我们从自己的阅读经历也体验到,读书可以充实人的精神生活,让人的心灵得到升华。
而且历史上的伟大人物,都有爱好读书的习惯,更不用说众多的文学家、科学家了。
他们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读书,是因为书籍让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
固我们决定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为途径,促进师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以达到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学术思想及立论依据: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创设书香育人环境,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让学生、老师在书香环境中丰富和体验情绪、情感,体验读书学习的乐趣,追求成功,体验成功,乐于成功。
让学生、老师在健康和谐的书香环境里不断追随成功这种愿景,以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目的,使自身的人文素养得到很好的养炼。
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生存和社会的生存都必须通过教育这一传递过程。
这个传递过程的进行,就是通过把老一辈的行为、思想和感情的习惯传给新一代,才能让新一代获得人类的一切技术的、美的、科学的和道德的成就。
开展书香校园的建设,就是更好的发挥这一传递过程的作用。
2、陶行知的创新教育、民主教育理论。
该理论的中心思想是: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的。
3、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理论。
该理论认为: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
4、朱永新等为代表的新教育理论。
新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
本课题的提出也符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师生为本,和谐为基,持续发展”。
我们正希望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书香校园里的人文风貌、艺术熏陶、情感情绪的良好体验、成功自信的体验等;提高师生们发展的潜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一)通过研究证明本实验项目提出的基本假设——营造书香校园对师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提高的影响。
探究有关理论,明确目标,进一步探索营造书香校园的方法和价值意义。
(二)把实验目标细化成可操作性的原则和方法,逐步推开。
1、创设环境——营造书香校园。
通过文学、艺术、体美的熏陶,进一步加强校园的人文建设,通过中外经典的阅读,营造书香校园,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
整个校园就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
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
2、整合资源(包括校园网络、学校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家庭图书柜、校际图书交流合作、论坛等),整体把握——把科学精神、哲学精神、人文精神融入校园和家园的建设中。
3、开展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支持下,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的形式和手段,结合学校已经开展的书香活动,开展校本研究,营造充满书香的校园。
(三)总结经验——推广营造书香校园,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形成学校文化教育特色。
课题研究成果将作为资源分享,可以介绍交流,发在网络供大家讨论完善。
四、课题实验的主要目的1、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
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和潜能,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让教育赋予人以尊严,赋予人生以价值,让生命和谐、健康地成长,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和奠基。
2、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重建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建立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新型职业生活方式,唤醒教育理想,激发教育热情,增强职业幸福体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倡导文化立校、特色办学、可持续发展,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涵养新文化,创设新路径,拓展办学优势,丰富办学内涵,走重品位、有特色、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五、课题创新之处:1、以体验为重点。
我们强调学生的体验,就是想把学生的知情意行这一道德养成过程放在一个书香环境里,注重人文关怀,创设育人环境。
如开展经典阅读、提供阅读书目和购书地点给学生,把图书柜、图书角进入课室和进入家庭,让师生共同阅读,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在书香环境中,通过开展各种文学、体育、艺术活动,通过名著、名人、名理这些书香的养炼,充分调动了教师、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体验意识,丰富和体验情绪、情感,体验读书学习的乐趣,追求成功,体验成功,乐于成功,让充满书香的学校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
2、强调阅读改变人生。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我们通过大阅读以及加强各种文学体育艺术的熏陶,来加强校园的书香建设,宣扬人文精神,弘扬人的个性和共性,使学校成为读书学习的乐园,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读书学习的幸福,并以此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3、阅读提升人文素愿,我校位于广州发展新热区——珠江新城,希望凭借全新理念,依托优良师资、开放策略,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打造基础教育品牌,努力建设与这一地区相配套的健康校园、人文校园、书香校园。
通过师生的阅读辐射到家庭、社区的大阅读,同时和社区的各单位密切配合,通过多种形式提升社区的人文素养。
六、研究方法和成果形式1、研究方法:(1)文献法:借助理论和经验,指导实验研究。
(2)行动研究法:以马克思“人的发展”学说、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理论等为支撑,坚持“实践出真知”,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提升。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中出现的成果,编辑师生《随笔集》,撰写研究报告、经验论文等。
2、研究成果:(1)实验前期阶段:制订实验方案、编写校本教材,分析课题设置的合理性,并进行调整,形成本阶段实验总结。
完成时间:2007年7月(2)实验后期阶段:教师读书笔记、论文、教育手记,学生作品,形成本阶段实验总结。
完成时间:2008年4月(3)实验总结阶段:师生读书心得汇编、教育手记汇编、学生作品集、课题结题报告完成时间:2008年6月(4)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还将按如下目录建设资料库:☆《营造书香校园,培养人文素养》方案;☆小学生必背、必读、选读书目;☆《中华经典诵读本》星级诵经典记录卡;☆作文考级制度;☆教师随笔集;☆班级学生日记集;☆读书笔记;☆校刊《书香校园》;☆校报《读书教育沙龙专刊》;☆研究性阅读网页;☆阅读指导课教案;☆课题研究论文集;七、课题研究总体进度安排:2006年10月—2006年11月:1、确定实验方案,进行师资培训。
2、编写校本实验资料,进行书香校园宣传。
3、选择确定实验组和对比组学生,按方案初步实验。
2006年12月—2007年7月:1、根据实验反馈调查实验方法。
2、分析课题设置的合理性,并进行调整。
3、形成本阶段实验总结。
2007年8月—2008年4月:1、进一步加强师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更多地创设各种机会让师生进行交流实践活动。
3、形成中段研究成果。
2008年5月—2008年7月:1、检测师生的人文素养并继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总结课题的管理经验和推广价值。
3、形成研究成果,结题。
八、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实施策略:1、让教师“与书为伴”通过读书,读懂工作的美丽,读懂人生的价值,读懂人生的力量;通过读书,振奋人的精神,健全人的品格,提升人的境界,演绎人生精彩。
“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教师的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无论哪一方面职能的实现都要求教师有“长流水”,教师的读书是“一人读书,百人、千人受益”,读书是一道教师必须跨越的坎!在新的教育理念形势下,就必须建构校园的书香绿洲,引领教师走进一片新的领地,让教师在读书中成长。
为此,我校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1)读书——事业的需要。
我们积极倡导教师“与书为伴”,要求教师每学期必须认真阅读2本以上由学校推荐的书籍,主要是一些教育名著和学生爱看的书,诵经典、品名著,使老师们走近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重温鲁宾逊、格列佛。
我们提倡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
(2)随笔——成长的足迹。
新课程呼唤教师的反思行为,我们要求教师做到“四勤”——“勤读、勤做、勤思、勤写”,在读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生活实际,教师每月至少撰写1篇教育随笔或读书笔记(对50周岁以上的教师不做具体要求),通过反思促提高,以发送天河部落为准。
(3) 读书方式上:共读与选读相结合。
思维的撞击能发出灿烂的光芒。
大家平时忙于上课、批作业,多数是“办公室——教室”两点成一线,校园里缺少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我们将继续尝试利用校本培训的时间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沙龙”和“教育沙龙”的活动,加强文学底蕴。
(4)切实执行“会前五分钟”的美文欣赏与好书推荐。
(5)为教师创造良好读书条件:⑴开列新教育必读书目,一次性购齐100种教师必读书目。
以后每年购买1000元价值的图书教育类书籍,丰富图书室的藏书,扩大书籍选择的余地,⑵逐步为每位教师配全市、区、校三级借阅证。
2、让学生“与书为友”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多读书、读好书,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1、学生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1)熟背经典美文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蒙求》《千字文》《百家姓》《大学》《中庸》《论语》等篇目,为提升人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一二年级: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70首;三四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180首;五六年级:熟读背诵有一定难度的经典诗词300首。
(2)提倡个性阅读古今中外名篇名著。
必读书目---根据新教育文库的推荐书目,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
一二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2本,其中有一本是全班统一读。